资源简介 2015年中考社会思品临阵押题系列——03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一、选择题: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据此回答1—2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这说明全国人大具有( )A.修改宪法权 B.任免权 C.监督权 D.重大事项决定权 2.国家通过这种形式确立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这是因为(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规定什么是犯罪行为③宪法是我们的最高行为准则 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是( )①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当前工作的中心内容③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④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这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这是因为( )①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③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5.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要维护宪法权威。这是因为(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③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这是因为我国宪法是( )21cnjy.com①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②国家的根本大法③公民意志利益的体现 ④最高的行为准则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3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在3500多字的《决定》中,“法”字出现的次数最多,共计237次,其中“法律”一词出现了29次,“立法”一次出现了23次……这些高频词以点带面,勾勒出一幅依法治国的蓝图。党和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依法治国,是因为 ( )①法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④国家和社会治理只要有法律就足够了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8.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宪法宣传日,第一个宪法日的主题是( )A.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B.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C.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D.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宪法目的决定,据此回答9—11题。www.21-cn-jy.com9.我国的国家宪法日是( )A.9月3日 B. 12月4日 C. 12月12日 D. 12月14日10.国家宪法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体现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 )A.立法权 B.决定权 C.监督权 D.审批权11.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有利于( )①增强宪法权威,提高宪法法律效力 ②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树立遵守宪法的意识③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捍卫宪法的尊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 根据中共中央的提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4年11月召开会议,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正式确立为我国的国家宪法日。该纪念日的出台程序,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我国的地位分别是( )21教育网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③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回答13—14题。21·cn·jy·com13.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是因为( )①增强宪法观念的需要 ②宪法关系到国家的命运③宪法是国家的大法 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A. ①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14. “国家宪法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这表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C.我国宪法实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D. 宪法开始走入公民日常生活15.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15日举行全体会议,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全国人大行使了哪项权利( ) 21*cnjy*comA.立法权 B.监督权 C.重大事项决定权 D.任免权16.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20号主席令予以公布。立法法的修改,有利于( )①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更好地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推进依法治国,保证有法可依 ④保障每一个公民的立法权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②③④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据此回答17-18题。【出处:21教育名师】17.材料表明全国人大享有(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18.要使《旅游法》真正发挥作用的必要保证是要做到(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19.星期天,热心公益的中学生小文和小玲到某小区开展“宪法伴我行”法律宣传活动。为了解小区居民的宪法常识,她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是收集的观点,你认为有误的是( )21*cnjy*com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所有制度二、非选择题:1.(13分)为宣传“依法治国”,九(l)班同学拟出一期板报,邀你参与。版块一:加强立法(1)版块一中加强立法的举措符合哪些道理?(4分)(2)如果要给版块二取一个名称,取什么较合适?为什么?(5分)版块三:你我共参与: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推进“依法治国”述程中公民应当怎么做?(3)对版块三中的问题,你觉得正确回答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1)法律应当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人民应当成为国家的主人。(4分,考生其他回答符合题意,也可给分)2-1-c-n-j-y(2)违法必究,因为漫画一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漫画二说明对发现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查处,体现了违法必究。漫画三说明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否则也会受到惩处。(5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同样给分)(3)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维护自身权利;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个守法的人。(4分)2.(14分)法治取代人治,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却是一以贯之的。……?????????????——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材料二: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1)根据材料一,列举近代英、美两国体现“宪政核心理念与价值”的法律文献及确立的政体。(4分)(2)材料二中的“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奠定现代民主政治”分别指什么?(2分)(3)材料三中的“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是指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请运用依法治国和宪法的有关知识阐述把依法治国载入宪法的理由。(8分)参考答案:(1)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共和制(或民主共和制)。(4分)(2)辛亥革命;1954年宪法。(2分)(3)①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分)②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4分)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决定》指出,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要公开向宪法宣誓。材料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征集网民意见,发起“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的建言活动。共收到网民建言4.5万条,其中1100多条报送给起草组,46条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网民建议在报告中得以体现。(1)宪法是近代民主制度的产物,请写出一部我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1分)(2)材料一体现全国人大行使了哪一职权?“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要公开向宪法宣誓。”说明了什么?(3分) (3)材料二中网民积极行使了公民的哪项政治权利?参照下面格式,请你为政府工作献一策。范例:我国应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因为资源是有限的。(3分)(4)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正在实施哪一治国方略?法治中国,公民是受益者,更应是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青少年该如何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3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参考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2)决定权。(1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2分)(3)建议权。(1分) 言之有理得2分,未按格式要求扣1分(4)依法治国(1分), 提升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主动学法,遵纪守法,宣传法律知识;勇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点得2分)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4年10月2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同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1)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为什么一定要向宪法宣誓?(2分)材料二: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字里行间中,法治将进一步成为政府工作的依据和准则。(2)全国人大是什么性质的国家机关? “有权不可任性……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4分)材料三:阅读示意图《谁来监督政府》(3)材料三中的人民群众享有什么权利?如何正确行使此权利?(4分)参考答案:(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2分)(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分)依法治国(2分)(3)监督权 (2分)公民行使政治权利,不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写出其中2点即可)(2分)5.(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材料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这一决定,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1)材料一、二共同体现的治国方略是什么?(1分)其中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1分)(2)如何理解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重要意义?(4分)(3)简单叙述材料中划线部分之间的联系。(2分)参考答案:(1)依法治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分);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宪法意识,推进法制建设的进程等(2分)。(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2分)6.(10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拉开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民权保障篇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经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国务院规定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全面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约束公权,保障民权。反腐肃纲篇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追究和惩处。截至2015年3月18日,十八大以后已有98名副部以上官员军级以上军官落马。中纪委多次通报,“信访举报”是发现线索的主要渠道之一。2012年,立案调查的案件中,线索来源于群众举报的占到41.8%,在各种来源中最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民权保障篇中依法治国的依据和重要环节分别是指什么?(2分)(2)多名高官相继落马体现了法律具有什么特征?这与依法治国的哪项要求相吻合?(4分)(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公民如何参与到依法治国当中来?(4分)参考答案:(1)宪法和法律(1分)、依法行政(1分)(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亦可(2分)违法必究(2分)(3)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2分)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依法行使对公共权利的监督,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宪法宣传日,各地都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通过国家宪法日的宣传和教育,会使宪法观念和宪法体现的基本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切实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1)“依法治国”对于我国建设法治国家具有怎样的地位?有何重要意义?(4分)(2)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由。(4分)材料二:我国高铁技术全面领先世界,截至2013年12月底,运营里程超过13000公里,遥居世界第一。李克强总理的“高铁外交”给我国带来了“高铁换大米”“高铁换石油”等实实在在的利益。材料三: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搭载着嫦娥三号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3)我国在高铁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哪一战略有关?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科技重要性的认识。(4分)(4)有同学说:“‘高铁领先世界的技术’和‘嫦娥三号’的发射成功,说明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这一观点对吗?为什么?(5分)参考答案:(1)地位: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2分)意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分)(2)宪法(1分)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3分)(3)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2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分)(4)这一观点是不对的。(1分)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4分)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材料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版权所有:21教育】(1)党和国家为何如此重视“依法治国”?(3分)说说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4分)材料二:全会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21·世纪*教育网(2)材料二说明了宪法具有怎样的地位?(3分)材料三: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法治政府“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内涵,为法治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对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依法行政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说明理由。(4分)材料四: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生活在法治社会的公民,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3分)参考答案:(1)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分)【来源:21cnj*y.co*m】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分)(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3分)(3)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直接影响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依法行政直接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4分)2·1·c·n·j·y(4)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等。(3分)9.(10分)某社区举办“构建和谐社会”漫画展,我们选取其中两幅进行思考分析。(1)为了防止漫画一中不良现象的蔓延,我国正在推行什么治国方略?(2分)请说出它与宪法的内在联系?(2分)(2)请分别用一句简洁的文字描述漫画一和二,并说说漫画一与漫画二之间的联系?(4分)(3)为减少此类现象,作为公民应该怎么做?(从领导干部、群众两个角度谈谈)(2分)参考答案:(1)依法治国;(2分)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2分)(2)漫画一反映了领导干部廉洁,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充裕;领导干部贪污,社会财富会受到损害。漫画二反映了重拳出击,严惩贪污腐败。(2分)漫画一的贪污腐败现象,需要漫画二的重拳出击,漫画二的重拳出击有利于惩治漫画一中的贪污腐败现象。 (2分)(3)领导干部:依法自律,依法做事;防微杜渐,规范自身的行为,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群众:要积极行使监督权;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积极宣传依法治国方略。(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0.(10分) 让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关系中国的未来。材料一:李克强总理说:“有权不可任性”。2015年将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通过推进反腐立法,使权力按照规范、法律运行。只有把权力关在制度和法治所织成的笼子里,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真正根除腐败,才能保障人民的权益。(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实施怎样的治国方略?为什么说有把权力关在制度和法治的笼子里,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4分)材料二:来自中纪委监察部的消息称,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已达84人,其中2014年立案查处54人,已经移交司法机关的38人。“打虎拍蝇”取得的成果令人震撼。(2)材料二对高官的绳之以法说明法律的哪一特征?(2分)材料三:近年来,网络举报已成为公众参与反腐的重要途径。但是,网络反腐中出现“误伤”现象,甚至引发的人肉搜索等侵权行为,也让社会对网络反腐的效果感到忧虑。(3)网络举报是公民行使哪一政治权利?公民如何正确行使网络举报?(4分)参考答案:(1)依法治国(2分), 公平正义的实现必须由正义的制度来保证(2分);(2)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分);(3)监督权(2分);公民应有序依法参与,应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不得捏造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等。(言之有理均可,2分)11. (9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8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提出了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同时决定将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1)历史照片是见证历史、保存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请用史实论证材料一中三张历史照片是如何见证了中国的法治进程。(3分)(2)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什么?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为什么一定要向宪法宣誓?(3分) (3)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政府和公民分别该怎么做?(3分)参考答案:(1)①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随后颁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颁布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共同纲领》;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依宪治国(1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2分)(3)全国人大:完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1分) 政府:依法行政 ;(1分) 公民: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依法参与政治生活。(1分)12.(10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决定》规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1)法治中国,不可任性。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什么?材料一中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说明了什么?(3分) 材料二:图① 图②(2)法治中国,政府先行。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类似图①中政府部门做法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个重要环节?这对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何积极意义?(3分)(3)法治中国,公民是受益者,更应是参与者和推动者。请根据图②,说说我们青少年该如何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4分)参考答案;(1)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依宪治国(1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宪法,严格依照宪法办事。(2分)(2)依法行政。(1分)有利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顺利实施;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科学决策;有利于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等。(任选2点,2分)(3)青少年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关注国家建设,维护国家利益(2分);积极行使政治权利,对改善环境等身边的事,通过采用书信等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2分)1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4年 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每年的12月4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从宪法角度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的必要性。(4分)材料二:小明说:在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的《立法法草案》,规定怎么制定法律,所以法律地位高于宪法。小明的说法对吗?为什么?(4分)材料三:(3)材料三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怎样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4分)参考答案:(1)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宪法意识;有利于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写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2)错误,宪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它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写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普通法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其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宣布无效(2分)。(3)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写出一条即可得2分)依法治国。(2分)1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个国家宪法日,第1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嘉兴,台州市举行“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大型广场活动, 大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益靠法”的法治环境,为台州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让法治文明在台州大地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材料二:以下是两位台州中学生就“国家宪法日”话题的讨论:请回答:(1)“建设法治台州” 属于哪一文明建设?结合材料一谈谈“建设法治嘉兴”对于推进台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4分)(2)请运用宪法与法律的相关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两位中学生认识中的错误,并简要阐述理由。(6分)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分)建设法治台州,为台州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能使台州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进一步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台州的全面小康建设。(3分)(2)①刑法比宪法重要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刑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不得违反宪法。(3分)②宪法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它既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依据,也是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我们都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3分)15.( 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开展为你最关注的热点新闻点评活动,小丽同学选择了以下三则新闻。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小丽点评。参考答案:新闻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也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4分)新闻二:科教兴国 ;科技创新,教育创新。(4分) 新闻三: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2分)16.(8分)某社区举办“构建和谐社会”漫画展,我们选取其中两幅进行思考分析。(1)为了防止漫画一中不良现象的蔓延,我国正在推行哪一治国方略?落实好这一方略的关键和重要环节分别是什么?(3分)www-2-1-cnjy-com(2)漫画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注意什么?(2分)(3)漫画中的不良现象违背了和谐社会的哪些特征?为减少此类现象,从政治权利的角度说说我们青少年可以怎么做?(3分)参考答案:(1)依法治国;(1分)执法必严、依法行政。(2分)(2)收入差距悬殊,收入分配不均;(1分)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进一步完善分配(经济)制度。(1分)(3)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安定有序(写出其中两个即得2分,六大特征都写的扣1分);积极行使监督权。(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