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8.2共圆中国梦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8.2共圆中国梦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思想主线,以人类文明发展为背景,全景展现中国腾飞历史进程、取得的伟大成就、面临的时代挑战和做出的积极应对,引导学生心怀祖国,倾听与讲述中国故事,感受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共享共创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做自信的中国人。
单元分析: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本单元将建设和谐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指出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追求和谐价值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做自信中国人是对实现中国梦的主体的要求。
本课内容分析:《共圆中国梦》是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的第二框,承接第一框《我们的梦想》,主要内容包括圆梦大舞台和自信的中国人两个知识点,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引导学生树立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信心,做自信的中国人。
课程目标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新课标要求本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我们应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对应的核心素养与学段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道德修养--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做一个踏实奋斗,勇担责任的自信追梦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实现中国梦 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学难点: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讲授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时政新闻中共二十大相关片段 结合视频教师引入,我们党带领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那么我们如何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呢? 观看视频并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二十大召开的盛况,在紧扣时政的同时,自然引入新课,为新授部分如何实现中国梦埋下伏笔。
探究新知 环节二:新课学习(20-25) 第一篇章 圆梦大舞台 探究一:1.新时代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师总结: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探究二:多媒体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2.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生参与分享交流活动,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点拨,并补充内容: 师生共同总结: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国家层面) 必须弘扬实干精神,做奋斗者(个人层面) 第二篇章 自信的中国人 活动一: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从他们身上,你是否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自信? 总结得出:1.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得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多媒体出示图片思考:他们是谁,这些自信的中国人身上有着什么优秀品质?你觉得自信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自信中国人的表现)? 总结得出: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接着提问:向他们学习,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活动三:让学生描述自已心目中“自信的中国人”的形象。 总结得出①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②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环节三:课堂小结(2分钟) 教师总结:作为青少年我们也要肩负使命,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链接二十大报告,学生诵读节选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给新时代青年的寄语: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师:这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得很顺利。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明确本堂课重点、难点。 环节四:课堂升华(5分钟) 结合上述内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 结合生活,探究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思考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 观看课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问题并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 集体诵读 学生积极踊跃回答,总结思考自己可以做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并在思想上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永远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也为后面学习自信的中国人做好了铺垫。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了解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领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将知识系统化,逻辑化,加深学生理解,展示重点。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学生踊跃发言,引导学生对中国发展充满信心,坚信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实现。 设计意图:以视频为载体,能够更直观的感知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习国家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坚定四个自信,突破本课的难点,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设计意图:问题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结合时代人物讨论 优秀品质,从而启发学生肩负责任,引导学生做一个踏实奋斗,勇担责任的自信追梦人落实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自信的中国人的做法,更加坚定实现中国梦的决心。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升华学生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自觉珍惜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培养爱国情感,落实责任意识的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责任意识,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课堂练习 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_____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_____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A.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B.爱国主义、改革开放 C.改革开放、艰苦奋斗 D.实干兴邦、开拓创新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必须(  )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懂得享受生活,挥霍自己的美丽人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大国自信】(1)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如此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4分) (2)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分问题。 设计意图:夯实本节所学知识,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同时便于学生的能力提升。 引导学生学习国家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强化学生的“四个自信”,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
板书设计 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实现的,需要接力奋斗。同时要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设计意图:学生梳理本节课重点知识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框架与结构,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梳理和总结,能够更加系统的掌握所学,加深学生理解。
课后拓展 请回顾课堂知识,学生结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学思结合,自己总结本课重点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建立知识间的关联。
反思性教学改进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实现中国梦是一个重要课题,如果只由教师讲解会显得很枯燥,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整体上课堂环节齐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视频和多种学生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从科学问题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知道我们一起共圆中国梦,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不足: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不够高,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