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核心素养实践创新1.劳动意识: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技术运用: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教学过程一、课程引用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思考: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否相同?二、新课讲解声音的产生思考:1、你知道人是如何发声的吗?2、为什么杯中的水悄然无声,奔流的小溪却能发出潺潺声响?3、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结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了.想一想:是什么的振动产生了下面的声音?人说话 声带振动拉二胡 弦的振动蚊子叫 翅膀振动流水响 水的振动吹笛子 空气振动扩展:弦乐器:二胡、小提琴等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管乐器:长笛、萧等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有些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动明显,很容易被观察到,如风吹树叶“哗哗” 的响动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树叶在摇晃;但也有很多的发声体的振动微弱,不易被观察到,如音叉发声时.小组讨论:如何才能明显地观察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呢?转换法:将不易直接观察的现象通过某种方法转换成易于观察的现象在鼓面上撒些碎纸屑,敲打鼓面时,可看到纸屑跳起来敲击音叉,放到水中,看到水花四溅悬挂一乒乓球与音叉接触,敲击音叉,观察现象声音的传播思考:我们听到声音往往耳朵和声源有一定的距离,那么声音是怎么传播过去的呢?人耳与声源之间要有物质才可以听到声音,所以声音传播需要介质。那只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吗?小儿垂钓唐代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液体也可以传声隔墙有耳固体也可以传声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3.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机械振动 → 神经信号物体的振动 → 使空气产生疏密状态 → 这种疏密状态传播到远方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传播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声速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回声声音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形成回声。从声源发出的声音,直接传入耳朵的叫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后再传入耳朵的声音,叫回声。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回声与原声的时差大于0.1s人耳能辨别出回声的条件: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请问: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那这个距离是多远?设当时的声速为340m/s。解:×340m/s×0.1s =17m回声现象应用天坛的回音壁鸟瞰图.录音棚的墙壁上会贴一层蓬松多孔的材料,这样能减少回声,使唱歌说话的声音更加清晰。三、小结1.气体可以传播声音。2.液体可以传播声音。3.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