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基本政治制度 课件(共3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基本政治制度 课件(共35张PPT)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部编版 初中政治 八年级下册
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课件
各民主党派能够在对国家的经济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制度优势?
思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爱国
统一
战线
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关链接
名称(简称) 成立时间 主要组织成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1948年 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及其他人士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41年 教育文化和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1945年 经济界人士为主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1945年 教育文化出版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1930年 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致公党 1925年 归侨和侨眷为主
九三学社 1946年 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1947年 台湾省人士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三种建国方案
人民的态度是怎样的?
国民党等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专政,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中间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中共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人民抛弃
人民不认可
人民拥护
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原因)P69
①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
③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注意:
中共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上相互独立,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我国有哪些民主党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名称(简称) 成立时间 主要组织成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 1948年 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1941年 教育文化和科技界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1945年 经济界人士为主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促) 1945年 教育文化出版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 1930年 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中国政公党 1925年 归侨和侨眷为主
九三学社 1946年 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1947年 台湾省人士
我国各民主党派概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主党派的性质
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非国家机关,不履行国家机关的职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P69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P71
(1)性质: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主题:
团结和民主
(3)职能:
注意与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P69
知识拓展
“长期共存”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基本态度,共产党不因成了执政党,就抛弃过去的合作者,或者取消其组织的独立存在。
“互相监督”体现的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则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合作的过程中,要以诚相待,开诚布公,患难同当,荣誉共享,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P71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②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确立了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我国的历史特点
现实情况
民族区域自治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原因)P71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P72
(1)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2)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自治机关P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自治机关P72
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①行使立法权
②变通执行权
③财政经济自主权
④文化、语言文字自主权
⑤组织公安部队权
⑥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
注意: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3)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P72
中央
自治地方
领导
服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意义)P73
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P74-75
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基层群众性组织
城市的居民委员会
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镜头一:某社区居委会进行换届选举,社区工作人员在社区开展宣传活动,要求大家推举候选人。
镜头二:最近,某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把私家车停在社区健身场地上,引发健身居民与车主的矛盾。居委会组织双方代表协商解决办法。
镜头三:某社区居委会主任向居民会议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结合三个镜头,谈谈你对居民自治的认识。
选举产生居委会成员
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讨论决定
居委会接受监督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①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②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③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
(1)居民自治P74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①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③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2)村民自治P75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基层群众自治委员会的工作P75
①机构: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
②工作内容:
办理本居住地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治安
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0.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优越性(意义)P75
实行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
有利于:
①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管理基础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
③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