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土壤的形成一、单选题1.冻土活动层是指地壳表层每年寒季冻结、暖季融化的岩土层。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对生态环境、水文、工程等产生较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变化特征是( )A.冻土层厚度变厚 B.活动层厚度变小 C.冻土层上限下降 D.活动层下限上升有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因而有“万物土中生”的说法。下图为“成熟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图中甲层是(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淀积层 D.成土母质层3.关于土壤形成与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陡峭的山坡土层较为深厚 B.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C.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植物生长 D.湿热地区水热充足土壤更肥沃土壤盐碱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土壤盐碱化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土地资源无法可持续利用。黄土高原由于降雨量少、蒸发量高、黄土呈碱性等特征,使得该地区土地容易发生盐碱化。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常见的农业种植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所示的农业种植区中最容易发生土壤盐碱化的地区是( )A.坡耕地 B.坝地 C.黄土塬 D.黄土梁5.针对上述区域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可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是( )A.加强沟道排水 B.修建水平梯田 C.加强土地平整 D.减少灌溉用水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和“土壤剖面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序号①②③表示水循环环节对应正确的是( )A.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B.下渗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C.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下渗 D.下渗 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7.图中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坡度 B.植物 C.降水 D.基岩8.图中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层次正确的是( )A.淀积层 淋溶层 母质层 B.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C.淀积层 母质层 淋溶层 D.淋溶层 母质层 淀积层我国某地区因为长期的砍伐与农耕等人为活动使得此处森林大部分消失,地表基岩裸露。为了恢复曾经的天然森林,实验人员选择处理后的生活垃圾作为森林表土替代性土壤,为植被提供“养育”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处理后的城镇生活垃圾能够作为表土替代物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丰富的( )A.有机质 B.矿物质 C.热量 D.水分10.后来,实验人员又取少部分原来的森林表土与表土替代物混合作为土壤,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土层厚度 B.增加种子数量 C.降低污染程度 D.减少孔隙数量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下图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终年高温的地区和终年寒冷的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其原因是( )A.终年高温的地区不利于植被生长 B.终年高温的地区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弱C.终年寒冷的地区生物生长量较小 D.终年寒冷的地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快12.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东北平原( )A.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 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植物生长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 D.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13.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②大量施用化肥 ③增施熟石灰 ④掺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撰写了土壤与自然要素关系的报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 )A.生物 B.成土母质 C.气候 D.成土时间15.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②增施熟石灰③大量施用化肥④掺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多分布在地势平缓辽阔的地区,结构良好,富含腐殖质。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以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黑土肥力下降明显。专家建议采用“少耕深松(减少耕作强度深翻土层)”的耕作方式提高黑土质量。下图示意东北平原土壤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东北平原所处纬度带黑士分布普遍,主导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生物 C.气候 D.地形17.坡度较缓的地区土壤肥力总体较高主要原因( )A.水热较为充足 B.发育时间较长 C.风力侵蚀较弱 D.流水侵蚀较弱18.采用“深松”的耕作方式利于( )A.提高土壤肥力 B.土壤透水透气 C.土壤保水保肥 D.提高土壤温度二、综合题19.植被和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是反映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疏,荒漠土中的有机质含量____,土壤透气性较____。(2)决定士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3)荒漠地区的植被以早生的灌木为主,其形态和结构具有耐____的特征,其叶面积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以减少____,且大多根系____,以便从土壤吸取水分。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草原土壤指草原、湿草原和森林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土壤,广泛分布于温带、暖温带以及热带的大陆内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在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西、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的广大地区。下图为草原土形成图。(1)指出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的省区。(2)分析草原土的形成过程。(3)推测草原开垦后,草原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1.C2.A3.B4.B5.A6.A7.D8.B9.A10.B11.C12.A13.B14.C15.D16.C17.D18.B19.(1)少(低) 好(强)(2)成土母质(3)旱(干旱) 蒸腾 发达20.(1)我国草原土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等省份。(2)草原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累积过程和钙化过程,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草原的凋落物为草原土壤提供腐殖质,腐殖质不断累积,形成灰土层;钙化过程指碳酸钙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硅铝铁钙等化学元素在雨季随雨水淋溶,由淋溶土层向下移动,在剖面中下部以淀积,形成富铁土和铁铝土。(3)草原开垦后,天然草类植被急剧减少,草原土壤有机质来源随之减少,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变得更贫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