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打花巴掌》微课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二年级下册授课教师: 兰阳【教学内容】1.歌曲《打花巴掌》2. 音乐游戏:打花巴掌3. 拓展:了解北京这座城市及民风民俗。【教材分析】《打花巴掌》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的游戏”中的第一课,这是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歌曲为2/4拍,一段体,五声商调式。旋律欢快、流畅,有着浓郁的河北民歌的音调。打花巴掌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儿童游戏。两人一组,边拍手边按季节数着花的名字,念说着合辙压韵的顺口溜,这些鼓励孩子们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的新歌词,赋予了打花巴掌新的生命,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歌游戏。【学情分析】二年级大部分学生生性好动、好问、好奇,他们有着极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多聆听,将歌曲演唱表演、即兴创作等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丰富多彩,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打花巴掌》中的说唱部分,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节奏完成歌曲中的说唱部分,并且以游戏的形式表现。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示范、表演、创编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提高了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学生发挥想象力,同时体会相互合作的乐趣。3.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鉴赏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1.用准确、轻快的声音完成歌曲中的说唱部分、感受歌曲的快乐。2.能在音乐实践中积极参与并与同学合作完成。【教学难点】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附点音符的节奏的掌握。2.京剧小锣的简单使用和北京民风民俗的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锣【教学方法设计】根据《音乐新课标》的精神,对所用教材进行处理,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以“游戏”为主线,以听、唱、编、演为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脑各器官功能,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者为教学目标,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课堂。【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新课导入师:赫赫京都千百年,钟灵毓秀萃龙渊。北京,一个美丽的词语,东方古都,长城故乡。师:走进北京的胡同里,一群可爱的儿童坐在门槛上做游戏,我们一起走近来听一听吧,请你在聆听中用手划节拍感受游戏的节奏。(播放音频,并用手划节奏。)生:(聆听音频)师:通过聆听,同学们已经感受了游戏的节奏,你知道小朋友们玩的什么游戏吗?(出示打花巴掌的图片)生:他们好像在玩拍手游戏。师:这是北京最传统的一种游戏“打花巴掌”。它简单、有趣深受北京儿童的喜欢,两人一组,具有“说唱风格”。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的胡同和孩子们一起玩打花巴掌吧!三、感受节奏、节拍师:要想玩好这个游戏,必须攻克两个关卡,第一个关卡“我是模仿小能手”。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接下来老师用手拍出的节奏,然后模仿,一起来试试看吧。师:请听第一部分,12开始,XXXX X | X X X |(拍节奏)生:请你来,12开始……(拍手模仿)师:不错,请听第二部分,12开始X·X X X | X X X |(拍节奏)生:请你来,12开始……(拍手模仿)师:你们的模仿力真强,下面我们把两个部分连在一起,老师相信你的小手一定可以拍的很准确。(12开始,XXXX X | X X X |X·X X X | X X X |)生:请你来,12开始……(完整拍手模仿)师:有些同学还不够自信,我们再来尝试一次。(12开始,XXXX X | X X X |X·X X X | X X X |)生:请你来,12开始……(完整拍手模仿)师:同学们这一次完成得真准确,恭喜大家完成第一关。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到第二关“强拍我来找一找”,请仔细聆听老师拍的节奏中出现了几次强拍。师:12开始,XXXX X | X X X | X·X X X | X X X | (拍出重音)师:你听出来了吗,一共出现了几次强拍?生(答):一共出现了四次强拍。师:你的回答真准确,在2/4拍的音乐中每小节的第一拍是强拍,声音要重一些,第二拍是弱拍,声音轻一些。通过刚刚的强拍次数你能推算出老师拍的节奏有几个小节吗?生(答):四个小节。师:下面就请你和老师一起,注意强拍,完成这四个小节的节奏吧。12开始……(和学生一起完成节奏拍手)四、学习歌曲说唱部分(一)聆听歌词师:刚刚两个关卡同学们都顺利通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正式学习游戏“打花巴掌”中的“说唱”部分吧!师:首先请同学们听一听,在游戏中,小朋友说到了哪几个月份。(播放音频)生:我听到在音乐中出现了一到四月。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聆听的孩子。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每个月他们在干什么吧?(按月份分别出示PPT)师:我们首先来听一月。生:·师:你的回答真准确。师:下面请听二月。生:二月,我们来玩儿丢手绢儿。(教师补充:北京人习惯在一些字后面加上儿化音,歌曲中的手绢儿就是其中一种。)师:三月,请听一听小朋友是摘的什么菜煮鸡蛋吗?生:老师,我不认识那个字。师:荠(jì)菜,是春天常见的一种野菜,在北京有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寓意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师:最后四月,我们都来讲故事。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敏。(二)学习歌曲师:在这一段音乐中我们还要认识一个字(出示“呔”这个字和读音在PPT上),它读呔,下面就请你跟着音频一起来试着完整的读一读吧。四、拓展师:同学们玩的真有趣。说到北京,除了游戏“打花巴掌”,还不得不提起发源于北京的一项国粹,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生:我知道,是不是京剧?师:京剧,形成于北京,在我国已有2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闻名全球。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京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乐器——小锣。师:(出示小锣的图片,介绍小锣)小锣是京剧中的打击乐器。铜制,圆形,中部稍突起,直径约20余公分。演奏时左手掐锣,右手持锣板,以锣板击打锣门或锣边而发音,声音清朗。师:下面老师将把小锣加入游戏“打花巴掌”中,请同学们聆听老师在什么时候击锣?(教师随音乐在强拍击锣)生:老师你是在强拍的时候击锣的。师:是的,老师在强拍时击锣,同学们让我们用手模拟敲锣的动作,一起来试一试为游戏“打花巴掌”在强拍时加入京剧乐器小锣吧!左手提锣,右手拿锣板,准备!师:你完成的真棒,就像小小京剧演员一样,小锣的加入让我们的游戏变得充满了京剧的氛围。五、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玩了游戏“打花巴掌”,还感受了京剧中的乐器——小锣,并且把游戏和我们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当了一次小小京剧演员,其实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它的眼睛。同学们,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打花巴掌》(教案).docx 《打花巴掌》(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