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延续文化血脉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目内容作为第三单元的开篇,在本单元中起到了统领作用: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根,是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及其蕴含的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涵养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是守望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础和动力。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熠熠生辉,对一个民族而言,其根基在于文化的力量。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
教学难点:体验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以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延续文化血脉。
二、学情分析
 (一)学
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自信的理解不够,对于中华文脉的延续链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印象。
(二)存在误区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崇尚外来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不足。
三、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
1、通过五位代言人的展示及相关视频、图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态度。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通过展示,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与探究,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3、通过学习思考感悟中华文化的特点;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设计意图】围绕核心素养制定学习目标,体现了2022版新课标的要求;是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四、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知识点拨法、小组展示法、合作探究法。
创造性运用教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发展,强化价值引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
五、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 导入新课(2分钟)
师:冬奥会开幕式,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带着问题观视频并回答。
师小结:开幕式每一分钟都渗透着中华文化,向世界宣传着中华灿烂文明和中华文化,展示了大国风范和精神风貌。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美中华文化,开启今天的展美、悟美、传美之旅。
【设计意图】选用冬奥会开幕式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中华文化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延续,引出本课关键词——中华文化。
(二)讲授新课 培养学生素养 (40分钟)
环节1—— 展文化之美 寻文化之根
活动(1)开展"今天我为中华文化代言"活动
师:课前我们开展了“我为中华文化代言”的评比活动。下面我们以热烈掌声请获奖小组的各位代言人闪亮登场。
生: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收集资料
①我为中国科技工艺代言(幻灯片展示图片)
第一个同学:炎黄子孙创奇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价便宜。唐朝已经制火药,唐末军事应用早。烧制著名唐三彩,工艺技术显著高。天文历法张衡精,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一千七。北宋毕昇印刷术,亚欧非洲传播广。你说我中华文化美不美?!
第二个同学:贵州天眼数第一,神威超算显神威,鲲龙腾飞,蓝鲸深潜,现代科技美名扬。
师点评:中华科技之美,美在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美在今天独领风骚的尖端技术,科技之美,美在于创新!
②我为中国建筑代言(投影显示图片)
上一组代言人给我很大压力(笑)但我大中华的建筑让我信心百倍。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奇迹。始修于西周时期的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大家知道象征着什么精神吗?(长城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与意志的体现,长城精神包括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圆明园、故宫,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承德避暑山庄,河北境内始建于隋朝的赵州桥,这些古建筑用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我们祖先的智慧。现代的鸟巢水立方港珠澳大桥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筑的腾飞,展示了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力和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同学们,我国的建筑怎一个美字了得?!
师点评:兵马俑的气势恢宏之美,长城的巍峨雄壮之美,莫高窟的神秘庄严之美,鸟巢的红色跑道灰色外墙之美,天坛的天方地圆之美,港珠澳大桥的连接粤港澳穿梭云海间之美,美哉,我中国建筑文化。
③我为中华节日文化代言(投影显示图片)
节日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寓意为纪念某一重要人物或者某一重要事件,或庆祝某一重要时节的到来。所以我们组用厚重来命名中华节日文化。请同学们说说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不同的民族又有不同的传统节日比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藏族的藏历新年、壮族的三月三歌节)不同的传统节日有不同的寓意、不同的习俗,希望大家在享受节日假期的时候,更多的去关注节日背后的深刻寓意,传承中华民族厚重的节日文化。
师点评:异彩纷呈的活动形式与厚重深沉的内涵完美融合,这就是中华节日文化之美。
④我为中华服饰文化代言(投影显示图片)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华服饰文化更是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而且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地域有很大关系。这些唐装、汉服、旗袍每一款都美轮美奂,展示了中华民族强盛时期的强大实力。56个民族的服饰也是异彩纷呈,大家请看大屏幕——各民族服饰照片,大家说美吗?
师点评:谢谢××同学为我们展示了雍容华贵的唐装之美,飘逸灵动的汉服之美,充满异域风情的民族服饰之美。
⑤我为中华诗词代言(投影显示图片)
中华文化的韵味更多地凭借中华诗词展现出来。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居高不下。(笑)祖国已诞生七十余载,我们就以爱国为主题和大家共同欣赏感受中华诗词之美吧!
《出塞》
毛主席《沁园春.雪》
表演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张XX
师点评:在抑扬顿挫的韵律中,在灵动的文字中,我的面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幅或唯美或悲壮的画面,更体会到了不同时期诗人们强烈的爱国之情。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美不美?
生答:
师:现在让我们用优美的词语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吧!
生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展示,更加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初步感知中华文化的价值。课前收集整理资料,锻炼了学生的分类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骄傲的情感。
过渡:同学们对中华文化的特点概括的非常准确。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为什么这么美呢?让我们进入
环节2—— 悟文化之美 强文化之根
活动(2)剖析中华文化的特点,感悟文化的传承与力量
师:同学们为什么要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这十六个字形容中华文化呢?我们一起解读。××同学,你为什么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个词?
生:时间久远,从原始社会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从古至今);内容也特别丰富高深。师继续追问,能举例说明吗 (二十四节气现在还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为贵的思想等)
师:历久弥新的意思?(经历长时间而更加鲜活,更显价值)新是新创立的意思吗?(不是)(是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原有基础指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意味着中华文化不断得到创新与发展。
师问:薪火相传意味着什么?
生:文化精神的传承
师继续追问(怎么流传的?是时断时续的传播,还是不曾中断的传播?生:(是不曾中断的传播)。那么是不是很顺利地流传下来?遇到过曾经中断的危险吗?(有,比如抗日战争时期。)那个时候人们怎么传播文化呢?(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英雄人物等)这些革命文化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鼓舞了人们反侵略的斗志,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革命文化在新时期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铭记英雄,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过渡:这就是文化的价值!即使时光荏苒,它依然让人热血沸腾催人奋进。
【设计意图】此活动通过对中华文化特点的分层次深入解读,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受中华文化的了不起,在情感上深入体味中华文化的美好。既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又能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价值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为坚定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活动(3)透过“穿越时空”的传统文化,深刻感悟中华文化的价值
师:从我国航天器的名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中华文化元素?(“嫦娥”,取自我国上古时代《淮南子》中记载的“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火星探测器天问1号的名字来源于《天问》这首长诗......)
师: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同学们想想这些响亮的名字能用其他的名字代替吗?为什么?(不能,这些取自古代神话故事,承载着古人的梦想与期待,寄托着我们当下的希望与祝福,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也是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活动(4)透过“穿越时空”的传统文化,深刻感悟中华文化之美
师: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让我们有请“北京冬奥文化宣传大使”来为我们讲解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奖牌、火种灯、火种台及滑雪大跳台的设计理念,让我们继续感悟中华文化之美吧!(幻灯片展示图片)
问题: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奖牌、火种灯、火种台及滑雪大跳台让我们感悟到中华文化美在哪里?
预设答案:创新之美、团队之美、包容之美、诚信之美、胸怀之美、拼搏之美、博大精深之美
师小结:同学们对中华文化之美理解的非常深刻,创新之美、拼搏之美、博大精深之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价值美;团队之美,包容之美、诚信之美、胸怀之美,都是中华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宣传大使的讲解让我们不禁感叹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三个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价值的理解由感性上升为理性。以我国航天器的取名和北京冬奥会会徽、奖牌等设计理念为依托,增加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深刻感悟中华文化之美。为坚定文化自信打下坚实思想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主动将文化自信上升为情感追求以及行动体验。
环节3:传文化之美 扬文化自信
活动(5)看视频,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表现
师: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延续文化血脉就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的表现是什么?让我们通过视频来寻找答案。
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它们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活动(6)结合视频思考文化自信的内涵?为什么要坚定/增强文化自信?
①师引导:中华文化在不同时期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标识,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地奋斗拼搏。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信与自豪。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种内在表现。什么是文化自信呢?
②生观看视频并归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③师补充提问:为什么要坚定/增强文化自信 ?
④生总结归纳: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3)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4)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⑤师点拨:为什么要坚定/增强文化自信?实际上可以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出发,加上文化自信本身的内涵以及重要性,没有文化自信的危害性等角度出发。
活动(7)结合冰墩墩和雪容融的成功经验,小组讨论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师引导:在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青少年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请同学们结合冰墩墩和雪容融的成功经验,分组讨论。
②生结合图文资料分组探究,思考并归纳: 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 3)继承革命文化; 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③师补充提问:落实到生活中,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答题角度:意识、实践/学习、宣传、建言献策、尊重、斗争等)
④生总结归纳:1)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增强民族自豪感;
2)尊重、珍惜、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珍惜自己的精神家园;
3)宣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4)积极参加汉字听写大赛、经典诵读等活动,做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
5)爱护并保护文化景点、文化古迹等;
6)对破坏中华文化的言行及时制止或举报。
⑤教师出示预设答案并适当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3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以及如何落实坚定文化自信的行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与自身行动相结合,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培养学生从视频及文字中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寄语 升华学生情感 (2分钟)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文化滋养品格,铸就灵魂,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离不开青少年的你们。希望同学们身体力行,凝聚文化血脉,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配乐,字幕)
【设计意图】在优美旋律中教师寄语,激发学生将延续文化血脉落实到具体小事上。既有情感的升华又有行动的落实。
六、作业设计
课后拓展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师生共同参与经典诵读活动,齐诵《论语》,向古圣先贤请益道德并分享诵读心得。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在读书中涵养品格,提升道德境界,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