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中华民族唱起来》和参加“一站到底”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2.通过课前小组搜集本地区发生过的维护民族团结故事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各族人民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所作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素养。3.通过展示宪法条例和国家时政材料,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4.通过展示安徽援疆的相关视频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和举措,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5.通过填写维护民族团结的倡议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公民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掌握我们在生活中我们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培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6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祖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7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国家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相互尊重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和措施,既能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又能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等。四、教学过程课堂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及技术应用 学生活动 及技术应用 设计 意图课堂导入 结合视频,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 1.教师出示材料:播放视频《中华民族唱起来》。 2.展示提问:你能从这首歌曲中找到哪些民族? 1.学生欣赏视频中的歌曲。 2.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欣赏歌曲的活动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由哪些民族构成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哪些家庭成员。那么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国家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方针是什么?国家是如何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启本课的学习。探究新知 一、民族大家庭——环节一:民族知多少 1.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 (1)游戏介绍:一站到底 ①先选择两位民族知识丰富的同学到讲台上,然后由老师出题,两位同学抢答。 ②答错或答不出或后答出的同学,算输,回到座位,由他再指定下一位同学挑战。 ③如此循环,直至题目出完,最后一位在场者获得游戏胜利,取得《一站到底》本场“站神”的称号。 2.教师确定参加游戏的学生,并组织课堂纪律,配合学生完成游戏。 3.教师展示问题与预设。 4.教师图文结合介绍我国民族概况: 学生参与游戏。 通过知识比赛的活动,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学生学习到民族知识,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的一些具体情况,如民族分布格局、民族情谊等。那么在这大家庭中,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关系又如何呢?我们国家在处理这些民族关系坚持什么方针呢?一、民族大家庭——环节二:民族一家亲 1.教师展示材料并让学生思考:我国的形成了什么样的民族关系? 2.展示预设: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教师展示资料并让学生思考:从材料中可看出民族平等的表现是什么?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什么方针? 4.展示预设: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教师展示族团结故事分享会的活动要求:学生分享课前搜集到本地区发生过的民族团结故事。 6.教师总结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3)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5)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1.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材料并回答。 2.小组代表上台分享收集的故事。 3.学生认真听加强与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 通过材料分析和课前走访活动,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以及维护民族团结的原因,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祖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过渡:我国各族人民始终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那么,我们国家又是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谋发展,帮助民族地区的人民求幸福的?二、家和万事兴——环节三:民族同富裕 1.教师展示安徽援疆的图片和材料并让学生思考:坚持全国一盘棋是什么意思? 2.教师总结:各民族实现共同富裕。 3.教师播放视频《安徽援疆助推皮山更好更快发展》。 4.教师提出问题:(1)安徽为什么要援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2)安徽在促进新疆地区的繁荣发展提供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5.教师总结:①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②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福祉。 ③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6.教师展示图文资料(在安徽和皮山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皮山县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7.教师展示:国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方面、社会民生、民族文化方面发展采取的措施。 1.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学生认真阅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3.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此环节以安徽援疆为切入点,让学生掌握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和举措。安徽对新疆地区的援助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和各民族之间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让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祖国的认同。过渡:国家为了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而这些举措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那么作为祖国一员的我们又应该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什么?二、家和万事兴——环节四:青年共担当 1.教师展示习主席的寄语。 2.教师布置学生完成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倡议书。 3.展示倡议书预设: (1)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2)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4.播放音频《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要求学生诵读。 5.展示教师寄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旗帜鲜明的反对分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1.学生分组讨论后填写倡议书。 2.学生代表读一读自己填写的内容。 3.学生集体朗读《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以自己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认同,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课堂小结六、课后活动1.调查有哪些民族共同生活在自己的家乡;2.查询资料或者询问他人,看自己的家乡发生过的维护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3.将所调查的内容,做成手抄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