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牧童短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聆听感受乐曲各部分表现的不同意境,感受可爱而有趣的牧童形象。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在速度、情绪上的变化,听出旋律中相似的主题部分,并能哼唱一两句。通过情境创设、模拟吹奏、随乐作画等方式感受乐曲,体会牧童悠闲快乐的生活。教学重点: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在速度、情绪上的变化,听出旋律中相似的主题部分,并能哼唱一两句。教学难点:主题旋律的准确哼唱。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复习演唱《放牛歌》”你听,一个欢乐的小牧童骑着牛儿过来了,请你和他一起唱起来吧!”(播放《放牛歌》)新课聆听感受全曲在音乐中联想、感受小牧童的一天会发生些什么?生分享:吹着笛子很悠闲,很快乐等聆听第一段:(1)模仿吹奏笛子:准确换气拿出一只笔或筷子模仿笛子,模仿吹笛子的动作。(2)跟音乐模拟吹奏,根据乐句换气老师在每个乐句的开头敲响三角铁,生在三角铁敲响时轻轻、缓缓地将气吹出,直到下一次三角铁敲响前才能换气。(播放A音乐+敲击三角铁)师总结:“这段音乐节奏舒缓、旋律优美而富有歌唱性,宛如一副清雅的水墨画。仿佛让我们看到快乐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动人的笛声。”对比聆听第二段:展开联想,随乐作画(1)对比聆听:第二段音乐速度和情绪有什么变化?(播放B音乐)(生分享:速度更快,很快乐等)师总结:这段音乐以紧凑的节奏、欢快的速度在情绪上与第一段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一段音乐里,活泼的旋律在高音区飞驰,表现了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和快乐的心情。(2)闭眼聆听,联想作画闭上眼睛听一听,把联想到的欢乐画面画下来聆听第三段:(1)聆听判断第三部分和前面哪个部分的音乐比较相似?请用动作表现(播放A’音乐)师总结:第三部分音乐在第一部分旋律的基础上采用了我国民间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段主题。(2)模唱音乐主题跟随钢琴哼唱一下这段重复出现的优美主题。生划旋律线用“du”唱第一段的主题旋律。(五线谱旋律线图谱)师哼唱第三部分的主题,生边听边感受旋律的加花变奏完整聆听:(1)总结回顾全曲总结《牧童短笛》的三个音乐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音乐相似;第一部分表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悠扬动人的笛声,舒缓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山清水秀的田野之中;第二部分节奏紧凑、情绪欢快,表现了牧童天真烂漫的玩耍场面,第三部分运用了与第一部分相似的旋律进行加花变奏,再现了牧童悠闲快乐,呈现了一副牛背牧童送夕阳的情景。(2)完整表现,判断演奏乐器第一和第三部分模仿牧童吹笛子,并跟着音乐的句子换气。边听边思考: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全曲)三、拓展1.演奏乐器及作者简介演奏乐器是钢琴。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爷爷。贺绿汀爷爷1934年写下了钢琴曲《牧童短笛》,参加由欧洲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荣获头奖。《牧童短笛》打通了中国音调和西洋乐理之间界限,成为第一首登上国际乐坛的钢琴作品。2.钢琴现场演奏视频欣赏欣赏由著名钢琴演奏家朗朗演奏的《牧童短笛》,再次回味小牧童的快乐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