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选择性必修1单元核心知识点总结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 植物生长素1.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P91)2.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P91)3.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P92)4.向光性原理: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与光照无关);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并将产生的生长素在尖端先 横向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从而使背光侧 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得快,向光侧 生长素分布得少,生长得慢。即向光性外因是 单侧光刺激,内因是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5.有学者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植物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P92“相关信息”)6.植物体内没有分泌激素的腺体。7.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有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 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属于跨膜运输中的主动运输), 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P93)8.生长素多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P93)9.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P93)10.生长素首先与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P93“小字内容”)第2节 其他植物激素1.列表比较几种植物激素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分布 主要作用 主要应用赤霉素 幼根、幼芽和未成熟的种子 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相对旺盛的部位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促进矮生性植物长高;解除种子休眠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主要分布在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和叶绿素合成 保持蔬菜鲜绿,延长储藏时间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使棉叶在棉铃成熟前脱落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各器官中都存在 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催熟生长素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 除草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培育无子果实;棉花保铃2.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P98)3.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P98)默写知识点: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 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 的微量有机物。2. 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3.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 。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具有分裂能力的分生组织,成熟的叶片等部位也能产生生长素,但产生的量很少。4.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 运输到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即只能进行极性运输,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 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5.生长素 运输只发生在根尖、芽尖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且需要单侧光或重力等单方向的刺激。胚芽鞘尖端均匀光照或在黑暗条件下不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6.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 的特性;植物的向光性和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7.比较生长素和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分布 主要作用 主要应用赤霉素 幼根、幼芽和未成熟的种子 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相对旺盛的部位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促进矮生性植物长高; 种子休眠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 主要分布在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和叶绿素合成 保持蔬菜鲜绿,延长储藏时间脱落酸 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 ;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使棉叶在棉铃成熟前脱落乙烯 植物体各个部位 各器官中都存在 促进果实 ;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 催熟生长素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主要分布在 的部位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 除草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培育无子果实;棉花保铃8.在果实的成熟过程中明显升高的激素是乙烯和脱落酸,它们之间对果实成熟具有 作用。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P100)2.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P101“思考·讨论”)3.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储藏期的青鲜素(抑制发芽)可能有副作用。(P101“思考·讨论”)4.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P102“科学方法”)5.用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插条的方法: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小,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 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沾蘸一下(约5 s),深约1.5 cm即可。(P103“探究·实践”)第4节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1.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植物的向光性生长,实际上也是植物对光刺激的反应。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P106)2.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如图)。(P106)3.除了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P106)4.有些植物在生长期需要经历一段时期的低温之后才能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冬小麦、冬大麦、蕙兰等就是这样。(P107“思考·讨论”)5.“淀粉—平衡石假说”是被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这种假说认为,植物对重力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平衡石细胞来实现的。(P108“小字内容”)根尖中的平衡石细胞示意图6.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P108)默写知识点: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由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从分子结构看,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两大类:①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②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 。3.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 、 、效果稳定(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在植物体内没有现成的分解这些物质的酶,因此作用时间长,效果较稳定)、作用时间不受限制等优点。4.生产上用 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2,4-D可用作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 杂草;用 催熟凤梨(菠萝),做到有计划上市。5.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常用方法有:①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小,并且最好是在 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② 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沾蘸一下(约5 s),深约1.5 cm即可。6.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做一个 。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预实验不能减小实验误差。7.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对 的感受是通过体内一类富含“淀粉体”的细胞,即 细胞来实现的。第5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参考答案)1.产生部位 显著影响 2.色氨酸 3.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4.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输导 5.横向 6.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促进 解除 根尖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关闭 成熟 脱落 生长旺盛 8.协同1.人工合成的 2.生理效应 3.原料广泛 容易合成 4.赤霉素双子叶 乙烯利 5.①遮阴和空气湿度 ②沾蘸 6.预实验7.重力 平衡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