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陕西中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课件)(共5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陕西中考语文备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课件)(共56张PPT)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切中肯綮 擘文有法
——现代文阅读之“如何读懂小说”
“人类天性热爱讲故事,这一点甚至可以追溯到我们的先祖……但是,直到18世纪文学史上的一个特定的阶段,人们才开始写作和阅读长篇小说。”
我们为什么读小说?或许,只是为了寻找超越生命的感受,为了享受顿悟的光辉时刻。
一、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
回顾经典,精彩闪回,初中我们学过的小说
篇 名 作 者 年 级 手法 主题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七年级(上) 对比 一个人的力量
猫 郑振铎 七年级(上) 对比 懂得反省
鸟 梁实秋 七年级(上) 以物喻人 自由的可贵
台阶 李森祥 七年级(下) 环境描写 小人物的悲哀
驿路梨花 彭荆风 七年级(下) 悬念 弘扬雷锋精神
带上她的眼睛 刘慈欣 七年级(下) 倒叙 自我与世界
社戏 鲁迅 八年级(上) 人物景物描写 淳朴民风
二、我们读过了哪些小说?
回顾经典,精彩闪回,初中我们学过的小说
篇 名 作 者 年 级 手法 主题
故乡 鲁迅 九年级(上) 对比 时代哀歌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九年级(上) 对比 人性的弱点
孤独之旅 曹文轩 九年级(上) 对比 自我成长
孔乙己 鲁迅 九年级(下) 多片段组合 人性与社会
变色龙 契诃夫 九年级(下) 反转 社会和人性
蒲柳人家 刘绍棠 九年级(下) 人物群像 时代画卷
溜索 阿城 九年级(下) 环境描写 地域风情
把握内容,表达理解;理清思路,介绍脉络;
品味语句,呈现理解;分析手法,找出借鉴;
反思实践,总结经验;分享启示,调整表达。
把握
理清
A
B
品味
整理
C
D
借鉴
实践
反思
分享
B
B
B
B
三、小说阅读有怎样的要求?
四、怎样才算读懂小说?
读通文意
A
读明方式
B
读懂作者
C
读出自己
D
五、如何才能读懂小说?
04
01
02
03
读懂小说 之法
读明方式 赏析
抓叙述
赏描写
赏佳句
品手法
读懂作者 理解
品标题
析形象
探主旨
概括 读通文意
划层次
理情节
评价 读出自己
有感悟
会评价
能想象
1.划层次
小说一般分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划分层次小技巧:
(1)抓时间变化的词语
(2)抓地点转换的词语
(3)抓情感变化的词语
(4)抓人物变换的词语
(5)抓事件变化的词语
读通文意
A
例:《五哥进城》抓人物变化的词语
第一部分:①“五哥了进城”
第二部分:②“五哥不是一般人”
④“五哥这么有钱有魄力”
第三部分:⑤“五哥和莽子”
第四部分:⑧“莽子愣愣地听着”
⑩“莽子心头一震”
“莽子重重地点头”
2.理情节
(1)读题目。分析题目能帮助我们推测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2)要素法。“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3)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4)联合法。抓住各段段意,把段意中的关键词连缀成句。
(5)概括法。概括贯穿整个文段的中心意思。
读通文意
A
理情节 基础关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2《五哥进城》5.
第一部分(第①段):村里人发现五哥和莽子进城;【要素法】
第二部分(第②~④段):交代五哥的身份背景【联合法】
第三部分(第⑤~⑦段):写五哥进城是为了向大爷大妈买菜【概括法】
第四部分(第⑧~ 段):交代五哥这样做的原因【概括法】
理情节 进阶关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3试题1.
设置悬念:①五哥和莽子为什么要一起进城
描述事件:②五哥在城里买老农的菜和鱼虾分给乡亲们
揭示原因:③五哥告诉莽子原因——卖菜老人让他想起母亲曾经进城卖菜为父亲凑药费
欣赏戏剧、影视剧或其他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推知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
未解之谜
解谜之底
理情节 变式关
村里人看法:①猜测五哥精神有问题
五哥进城
起因:②五哥忆起母亲进城为父亲凑药费
经过:③逛市集买老农的菜和鱼虾等
结果:莽子得知五哥进城的缘由,理解并安慰五哥
逻辑自洽,形成闭环
读明方式
B
1.抓叙述
(1)叙事顺序
顺叙
依事发展
插叙
事中插入
倒叙
部分前置
补叙
事后补充
读明方式
B
1.抓叙述
(1)叙事顺序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3
《五哥进城》一文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采用了顺序和插叙的记叙顺序,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开篇先写了村里人对五哥和莽子进城的看法,然后写了他们进城后所做的事情,最后交代了原因。在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又插叙五哥的身份背景及平时表现。
读明方式
B
故事
01
第一人称“我”讲述 快速带入,感同身受
02
第三人称讲述 故事更加饱满
03
所有主人公讲述 更全面了解故事
1.抓叙述
(2)叙事视角
读明方式
B
1.抓叙述
(2)叙事视角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3
小说是采用第几人称讲述故事的?
第三人称
读明方式
B
1.抓叙述
(3)叙事线索
·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 ·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 ·以某一人物为线索
·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 ·以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
·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多种线索混合使用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文章的结构好比人的骨骼,线索好比骨骼与骨骼之间连接的韧带,有了骨骼与韧带,血肉与灵魂才有所依附。
读明方式
B
1.抓叙述
(3)叙事线索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5试题3.
小说塑造了莽子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请根据文章简要回答。
莽子充当了全文的线索,通过他的追问引出了五哥奇怪的做法的原因,便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并通过叙述人们对莽子和五哥的不同看法,对比突出了五哥的人物形象。
读明方式
B
2.赏描写
人物描写
01
02
03
04
05
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环境描写
01
02
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表现人物
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其他人物描写
读明方式
B
赏描写 基础关
(1)人物描写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4
文中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用“ ”画出对应句子,并参照第⑦段的示例批注具体类型。
他凑过来,一副有钱人的样子说:“这钱我出了!”(动作、语言描写)
读明方式
B
赏描写 进阶关
(1)人物描写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4试题2.
请从描写方法角度分析第⑧内容。
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莽子对五哥做法的不理解,丰富了莽子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读明方式
B
赏描写 变式关
(1)人物描写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5
*批注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请在文中任选一句,从描写方法角度做批注。
句子: , 批注: 。
莽子重重地点头,说:“五哥,我懂了!那些说我跟你跑到城里,说你奇怪的,也会懂的。”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点头”这一动作以及莽子所说的话点出了莽子对五哥做法的理解及认同,突出了莽子前后态度的变化。
读明方式
B
赏描写 变式关
(1)人物描写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5
*下面两个句子在描写方法上具有相似性,请加以赏析。
①如此,谁见五哥都心生敬畏。
②掌柜的正在慢慢地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两句话都运用了侧面描写。①句通过描写村里人对五哥的态度,侧面表现出五哥自力更生、助人为乐、孝敬老人的品质;②句通过掌柜的言行,侧面表现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和当时社会的冷漠残酷。
读明方式
B
赏描写 变式关
(1)人物描写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5试题3.
*小说塑造莽子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请根据文章简要回答。
莽子充当了全文的线索,通过他的追问引出了五哥“奇怪的”做法的原因,便于故事情节的推进,并通过叙述人们对莽子和五哥的不同看法,对比突出了五哥的人物形象。
*这篇小说基本上是由对话构成。莽子的话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同上
读明方式
B
2.赏描写
(2)环境描写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深化文章主题。
读明方式
B
赏描写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9试题2.
⑥豆大的雨点儿斜砸下来,在地上、河里疯狂地跳舞,河水更加恐怖地冲击坝体。
交代了暴雨和洪水肆虐的环境,渲染了紧张的氛围,烘托了人们内心的焦急,为下文村支书为抗洪拆房的情节做铺垫。
读明方式
B
赏描写
(2)环境描写·社会环境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81试题3.
⑥1944年春,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大举进攻中原,虞城沦陷。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营造紧张的氛围,为下文写郑先生救助八路军战士的情节做铺垫。
读明方式
B
3.赏佳句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
·从表达方式上赏析。
·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读明方式
B
赏佳句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77试题2.
阅读下列语句,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进行赏析。
(1)声音似从遥远的天际滚来,在徒弟们头顶如巨雷般炸响,惊得他们噤若寒蝉。
运用了夸张、比喻和拟物的修辞手法,将声音比作巨雷,将徒弟们比作寒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金呵斥时声音之大,表现老金对徒弟们向往国外生活的不满,侧面表现出徒弟们对老金的敬畏。
读明方式
B
赏佳句
(1)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74试题2.
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标红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个村,浸在油香里。
“浸”这一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油香浓郁,溢满整个村庄的情形,从侧面表现出“他”开榨油坊带给村里的巨大便利。
读明方式
B
4.品手法
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文表现手法有:
对比、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巧设悬念等。
读明方式
B
品手法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81试题2.
文章开头部分怎样 表现郑先生的“药到病除之术”?这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开头使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通过写百姓一致的推荐、药到病除后的感谢、称其为“郑三服”的亲切,侧面表现了郑先生医术高超、受人爱戴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能突显人物的形象。
读懂作者
C
1.品标题
(1)析标题字词。
(2)析标题修辞。
(3)析内容主旨。
(4)析背景、线索。
文章标题的主要作用:
1.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的主旨。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4.确定文章描写的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品标题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72试题2.
本文以“较劲”为题,有什么好处?
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读懂作者
C
品标题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70试题5.
如果把本文的标题《天鹅飞来》改为“天鹅又飞来”,二者表现的意蕴有什么不同?
如果改为“天鹅又飞来”,表明它从前曾经飞来过,重在叙述事情的结果,文章的侧重点是把“飞来”前后进行对比,重在叙述事情的过程。原有的标题,更为简洁且富有诗意,具有画面感,让人产生出美好的联想。
读懂作者
C
品标题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79试题4.
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谈谈文章为什么取题《石头墙》。
①石头墙指福财爷在村支书的影响下知错就改,主动带领村民用自家石头加固了抗洪大坝,点明了写作对象;②石头墙还象征着村支书的伟大精神:无私奉献,也象征着村民们团结向上的强大力量,暗示了文章主旨;③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
读懂作者
C
品标题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84试题5.
主人公李焕然说“那真的是一曲绝唱”。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绝” 在何处?
①“绝”在指导员李焕然失去大腿后,为鼓舞士气,铿锵有力地唱京剧《秦琼卖马》;②“绝”在阻击营战士在我方劣势条件下,同敌人血战到底,坚决完成任务;③“绝”在敌人莫名取消最后一次进攻计划。
读懂作者
C
读懂作者
C
2.析形象
(1)重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从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
(4)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角度分析。
(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明确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感情倾向。
(6)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析形象 人物特点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6
概括文中五哥形象。
文中的五哥是一个勤劳能干,不怕吃苦,自力更生,助人为乐,孝敬老人,懂得感恩的人。
读懂作者
C
析形象 人物特点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88试题6.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依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①父亲是个勤劳、有担当、顾家的人。父亲得了严重的胃病,不能干重活,为了家庭只好边务农边不顾危险地采岩耳;②父亲是个目光长远、爱护环境的人。父亲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果地去采岩耳,他会保护生态环境,考虑生态平衡;③父亲是一个疼爱孩子的人。父亲卖掉岩耳的 600元,只留了50元,其余全给了儿子。
读懂作者
C
析形象 人物态度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7 教材提升练
文中五哥在知道村里人对其进城的看法后是怎样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通过文中的“耸耸肩”“瞎猜疑”等词语,可以看出五哥凭自己的心意做事,并不在乎村里人对自己做法的猜疑。
读懂作者
C
析形象 人物情感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7 试题4.
简要分析第 段中画横线句子表达的情感。
我的母亲当年就提着自己种的小菜和红苕,走路到城里卖钱,给父亲凑药费啊!
用“走路”“凑”表现了五哥母亲卖菜时的艰难以及家里生活的贫穷,运用语气词“啊”饱含深情地表达了五哥对母亲艰难的行为的心酸和怜惜之情。
读懂作者
C
析形象 人物心理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67 中考趋势练
班级开展戏剧创编与表演活动,小唯想把这篇小说改成短剧,需要补写一段莽子在听到五哥的解释时的内心独白,请你帮忙完成。
子欲养而亲不待,正因如此,五哥才会天天来城里买老农的菜,借此表达对父母的思念。相比之下,我真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时至今日还要让父母操心。而五哥愿意带我一起做事,仅仅是因为我的父母在他父亲安葬时搭了把手,五哥真是太善良了!
读懂作者
C
析形象 人物作用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79 3.
福财爷在文中有着重要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文章通过将福财爷与村支书在洪水到来时的行为作对比,突出村支书大公无私的形象;②福财爷前后行为的对比,表现了福财爷知错就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表现了村支书的精神品质对福财爷的影响,深化了文章主题。
读懂作者
C
读懂作者
C
3.探主旨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有的文章的标题一语双关,对主旨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4)从揭示主旨的句子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探主旨 基础关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82试题6.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本文通过叙写中共地下党员郑先生甘冒牺牲的风险救助八路军战士的故事,赞扬了郑先生的妙手仁心表达了对像郑先生一样的共产党人不怕牺牲、一心为国的英雄行为和民族气概的高度赞扬。
读懂作者
C
探主旨 进阶关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70试题6.
简述结尾段表达的含义与抒发的情感。
其含义是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美好。借此抒发作者对村民幸福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之情。
读懂作者
C
探主旨 变式关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70试题80试题6.
有同学说故事的结尾段让他想到了《易经》中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你结合对结尾段的理解,分析这位同学为何会想到这句话。
结尾独句成段,以村支书与福财爷化,干戈为玉帛为故事结局,侧面表现了村支书的精神与榜样的力量影响了福财爷,最终使得福财爷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主动带领村民抗洪救险,握手的动作也包含着福财爷内心对村支书的敬佩、感激、愧疚之情,更象征着两人选择团结一致面对无情的天灾,结尾段点明故事结局的同时升华主旨。这样的结局也正好印证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句话。
读懂作者
C
读出自己
D
1.感悟类。由本文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2.评析类。针对文中人物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3.想象类。充分发挥想象,为本文补写一个结尾。
有感悟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91试题6.
小唯在读完文章后,想将其推荐给校公众号,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但在投递时遇到了难题,她需要为本文写一段推荐语,请你帮帮她。
文章以亲情为主题,讲述了祖孙三人的故事,让人们在故事里感受到脉脉温情,并折射出现实意义,文中的老王、儿子、孙子三代人是千万个家庭的缩影,发人深省。同时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者呼吁子女要时常关心老人,陪伴老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亲情佳作!
读出自己
D
会评价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82试题7.
假如郑先生被评为虞城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的特别人物,请你为郑先生写一则颁奖词。
你有一双妙手,治愈了百姓的疑难杂症;你有一颗仁心,解除了八路军的疥疮之患。你对敌人抱有切骨的恨,恨他们侵我家园、杀我同胞;更对人民抱有深沉的爱,爱他们朴实善良、守家卫国。郑国忠,一身正气,一生为国,忠烈可嘉!
读出自己
D
能想象
例《中考现代文阅读》P70试题7.
地方政府拟将龙勇所在的荷花村打造成为“生态文明旅游胜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助他写一段导游词。
荷花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村,正是因为对生态文明的重视,荷花村才能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天鹅在这里栖息,才能成为现在的“生态文明旅游胜地”。而观赏天鹅的最佳时机是早晨,当薄雾散去,朝阳升起,天鹅们会接二连三地飞向天空,接下来,和我一起去观赏天鹅吧!
读出自己
D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人物
情节
环境
阅读小说无法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它的宽度;无法扩展我们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增添我们生命的重量,却可以提升它的品质。
结语
看故事,识人物,悟大千世界
读小说,阅百态,过有品人生
寻找超越生命的感受 享受顿悟的光辉时刻
小说阅读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