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23张PPT+教案+3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6.2共筑生命家园 (课件23张PPT+教案+3个视频)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第6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课题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三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
教材分析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主要讲述“怎么办”的问题,回应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挑战,即从理念上说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行动上说要走绿色发展道路,从愿景上说要建设生命家园。首先,教材通过“运用你的经验”,让学生从诗文中品味意境,初步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场景。其次,教材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国际社会为保护环境所作努力的讲述,给出了应对当下人口、资源、环境挑战的价值理念。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共识。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人类的共识和时代的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最后,教材通过浙江省余村两种不同发展道路的鲜明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教材指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方法与行动。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成功路径。走绿色发展道路,不仅是发展理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做到绿色惠民:要坚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并将其内化为自觉践行的价值观:要加强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我们要通过绿色发展,共筑生命家园。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法治观念: 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健全人格: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难点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人类与海洋应该如何相处? 学生观看 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无视反对!日本宣布8月24日起开始核污染水排海! 海洋,这个曾经充满生机和纯洁的地方,瞬间变得危机四伏。核污染水在海中泛起,如同黑暗的魔咒,迅速污染了每一片海域,伤害了无数无辜的生命。那些曾经在海中畅游的鱼儿,如今在痛苦中挣扎。那些曾经在海滩上欢歌的贝壳,如今在悲伤中破碎。思考:为什么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大海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谴责?总议题:共筑生命家园子议题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子议题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子议题3: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子议题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子议题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子议题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③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新疆海鲜上市背后的故事思考:曾经的盐碱地变成如今海鲜养殖基地的原因是什么?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什么启示?子议题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子议题3: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播放余村发展视频思考: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2.余村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子议题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的绿色发展道路。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视频:美丽中国畅想:你心目中的美丽中国是怎样的子议题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内涵: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学生回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观看结合身边的变化回答 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护自然。思考认识到身边环境的问题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绿色理念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培养我们的辨析能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
课堂练习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说明( )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课堂小结 本课时我们学习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及要求,知道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应有的行动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宁静、和谐、美丽。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
板书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资源环境危机
共筑生命家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共筑生命家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法治观念: 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健全人格: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人类与海洋应该如何相处?
新知导入
无视反对!日本宣布8月24日起开始核污染水排海!
海洋,这个曾经充满生机和纯洁的地方,瞬间变得危机四伏。核污染水在海中泛起,如同黑暗的魔咒,迅速污染了每一片海域,伤害了无数无辜的生命。那些曾经在海中畅游的鱼儿,如今在痛苦中挣扎。那些曾经在海滩上欢歌的贝壳,如今在悲伤中破碎。
思考:为什么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大海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谴责?
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会严重危害到公众健康。日本福岛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核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富集,会对人类DNA产生影响,将造成人类后代畸形、肢体残疾、细胞癌变等等健康问题,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将持续几百年甚至上万年之久,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将会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和危害。
新知讲解
总议题:共筑生命家园
子议题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子议题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子议题3: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子议题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子议题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与必要条件
人类应保护自然,并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自然
相互依存
共生共荣
人类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③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子议题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疆海鲜上市背后的故事
新疆海鲜上市的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客观现实: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和6.9亿亩低洼盐碱水域,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这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但经济发展对土地的要求,生态环境的挑战,让守住18亿亩耕地并不容易,如何既发展又守住耕地红线因此成为重大课题。压力的同时,新的解法也在不断产生。其中一个重点是,如何将一些现在不是耕地的土地利用起来,比如盐碱地就是一个重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打响了“第一枪”:推进低洼盐碱地养殖。有了国家政策引领与撑腰,盐碱地面积占全国1/3的新疆,掀起“人工造海”的高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兵团第三师的红旗农场,建成了新疆第一个盐碱地海鲜养殖基地。
思考:曾经的盐碱地变成如今海鲜养殖基地的原因是什么?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什么启示?
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子议题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子议题3: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矛盾?
播放余村发展视频
第一次致富之路
第二次致富之路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余村的致富之路
两条道路不同
践行理念不同
鼓了“钱袋子”伤了“居住环境”。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对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
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 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
既获得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绿色惠民、绿色富民。
思考:余村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说明应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思考: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①余村关停矿山、封山护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体现了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②余村同时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增强发展后劲,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③余村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了绿色惠民、绿色富民,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已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余件,还有其他大量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为形成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立法方面)
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相关犯罪案件2.9万起,公安部挂牌督办155起重大案件。公安部同时公布10起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典型案例。(执法方面)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的绿色发展道路。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子议题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视频:美丽中国
畅想:你心目中的美丽中国是怎样的?
美丽中国
内涵: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子议题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
发展道路
措施
原因: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智慧选择、生存发展
共生共荣、免受惩罚
原因:
措施
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本课时我们学习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及要求,知道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应有的行动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宁静、和谐、美丽。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说明( )
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④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