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八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3篇课文都以小动物作为主人公,能激起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本课更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歌,描绘了冬天雪地里的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场景。课文语言浅显易懂,以韵文儿歌的形式,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四种动物的足迹印在雪地里的不同形状。最后以设问巧妙介绍了青蛙冬眠的科学知识。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个性活泼,对课文内容充满好奇,尤其喜欢富有童趣的小动物。尽管孩子们没有在广州的冬天见过下雪,但相信依然对这课的课文内容很感兴趣。经过前面七个单元的学习,会逐渐熟习学习的步骤,也有一定的识字量,尽管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仍存在一定困难。三、教学思路: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言,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一年级的孩子入学不久,通过语文课堂学习语文知识,并在学习与生活中成为语文知识的实践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不断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不断提升综合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重激趣并引导,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朗读呈现小画家们在雪地里画画的场景,学习生字词,结合小动物有关知识的生活素材进行拓展,让学生在想象中养成乐于观察的习惯。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进行感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四、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群、竹、牙”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正确读写“竹叶、月牙、小马”等词语;2. 结合文中语句和借助插图,知道四种小动物脚印的形状;3. 感受小画家的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群、竹、牙”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正确读写“竹叶、月牙、小马”等词语。(2)教学难点:感受小画家的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猜谜,揭题导入1、出示谜面:小小百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师:孩子们,猜出来了吗?(揭谜底:雪花)2、谈话导入:冬天来了,一片片雪花飘落下来,大地披上了一件雪白雪白的衣裳。这时,有一群可爱的小画家来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运用猜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揭开谜底引入课文,让学生更快进入创设的情境。朗读儿歌,生字正音1、初读儿歌,读准字音。(1)同桌齐读儿歌。师巡视,检查圈画生字词情况、正音。(出示带拼音词语:一群,竹叶,月牙,不用,几步,为什么,参加,睡着)请一对同桌领读,全班齐读词语,正音。2、小组齐读词语,读准字音。小组开火车读去拼音词语。3、学习多音字:着。(1)读准词语:睡着。(2)出示句子,判断读音:A. 他一躺下,就睡着了。B. 突然,森林着火了。C. 看着看着,他好像明白这道题是怎么做的。(3)请生给多音字“着”组词。4、全班齐读课文。师: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儿歌中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习字词读音,并通过朗读接触文本,为下一步学习进行铺垫。在学习多音字时,除了课文中的字词,还通过生活场景中的句子进行巩固拓展。最后通过全班齐读儿歌检测学习效果。(三)解决问题,学写生字1、(出示问题: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呀?)请生回答。(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师贴图。2、(出示句子: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师生配合、男女生配合朗读。3、提问:他们画了什么?请生回答,相机出示图片。(出示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的图片)4、(出示词语: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师:我们再来读一读。有两个生字藏在词语里面呢,我们一起写一写。5、学写生字:(1)出示田字格“竹”、“牙”和“马”字和三字的字源图片,引导学生记住字形。(2)引导生观察两字结构,对照课本观察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笔画。(3)师范写,生书空后写字,师巡视,投影反馈。(4)师生写词语:竹叶、月牙、小马。设计意图:以关键问题为引,让学生进一步和文本接触,通过图片和词语卡片的使用,既直观再现文本内容,也为学生背诵做准备。学写生字,需要落实之前形成的习惯,先观察,再书空笔顺,然后再写字词,一步步让学生扎实掌握生字词的书写。(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师:通过学习,我们会写“竹叶”、“月牙”和“小马”,还知道了雪地里的小画家有——(生接着回答),他们画了——(生接着回答)。那他们是怎么画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需要及时回顾来加强记忆,通过课堂小节重温重要问题,并通过梳理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有思考空间,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准备。板书设计:12.雪地里的小画家(贴图)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第二课时复习词语,回顾导入(出示词语:一群,竹叶,月牙,不用,几步,为什么,参加,洞里 睡着)1、复习词语:生开火车读词。师:词语小火车从雪地里出发开走了,看,小画家们来啦!还记得他们画了什么?(出示动物图片和句子,贴词语)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里,看看小画家是怎么在雪地画画的。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语巩固认字效果,并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小画家画了什么而更快进入创设的情境。(二)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出示小动物的脚印图片)师:看,这是小画家们留下的画,你看出了什么?请生回答,引导用上“谁画了什么”的句式来说。师追问:那他们是怎么画画的呢?引导用文中句子回答,并出示: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师:可真奇妙!如果你是小画家,看到这幅漂亮的画,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全班有感情朗读。师:假如小猫咪和小青蛙也来当小画家,谁来猜猜他们画什么?(出示小猫和青蛙脚印的图片)请生说,肯定其创意表达。师:可惜呀,小青蛙没能成为雪地里的小画家。(师出示课文语句并朗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生接读:“他在洞里睡着啦。”师趁机介绍青蛙冬眠的知识:青蛙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天气太冷的时候,青蛙不吃也不动,就开始冬眠了,这样可以躲避严寒。师:现在,大家回答我,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生接读:他在洞里睡着啦。)请生和师配合读最后两句,让学生感受“睡着啦”,从而读时语调轻。师:原来青蛙要冬眠,所以没能一起参加画画。但雪地里因为有四个小画家,也留下了一幅漂亮的画。我们一起再把这首儿歌读一读。全班有感情齐读课文。(出示课文插图)师:画面很美,我们把它背下来吧。引导生小组内互助背诵,通过挖空补充完整来检测小组背诵效果。12.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并在表达时运用句式把观点表达完整明确。相机加入小猫咪和小青蛙,让生有表达创意的空间,并介绍青蛙冬眠的知识,呼应课文内容。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和背诵的指导。(三)学写生字,课堂总结:1.复习笔画,再次积累师:我们之前学了不少含有“横折钩”笔画的字,谁能说说?请生回答。(月、刀、力、雨、有、明、同、的等)2.引导观察,学写生字(1)“用”:师:其中一个字,多加一笔就能变成“用”字。(生回答:月)引导生说出“用”和“月”区别,并结合田字格横中线和竖中线的笔画进行观察。师范写,生写,师巡视。(2)“几”:认识“横折弯钩”,师范写。(要点:先写短横,再向斜下写竖,最后向右侧写钩。弯有弧度。)引导观察“几”结构,笔画要点,师范写,生写,师巡视。投影反馈,再写词语“不用”、“几个”。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了解了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么画画的,还知道了小青蛙没有参加的原因。大家学写了两个生字。这节课上到这里。设计意图:倡导学生“多认少写”,但依然要关注学生的书写质量。因此在学写生字之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通过比较观察字形的区别。通过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学生字的意识和能力。板书设计:12.雪地里的小画家(贴图)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生字)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 用 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