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题猜想】(47大题型)-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沪教版·全国)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1 微粒的性质】 【题型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题型 2】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题型 3】探究分子之间有空隙的实验 【题型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考点2 分子和原子】 【题型 1】分子的概念与性质【题型 2】原子的概念与性质 【题型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题型 4】从微观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题型 5】从微观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 【题型 6】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题型 7】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考点3 原子结构】 【题型 1】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题型 2】原子的构成 【题型 3】原子中各微粒的数值关系 【题型 4】原子结构相关信息分析及应用 【题型 5】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及计算【考点4 离子】 【题型 1】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识【题型 2】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 【题型 3】离子的概念和形成 【题型 4】离子符号的书写和含义 【题型 5】离子和原子的相互转化 【题型 6】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题型 7】分子、原子、离子之间区别与联系【考点5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题型 1】元素的概念【题型 2】元素分类 【题型 3】元素符号书写及含义 【题型 4】元素与原子、物质的区别与联系 【题型 5】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的判断 【题型 6】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题型 7】元素与人体健康 【题型 8】元素周期表信息 【题型 9】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题型 10】元素周期表结构及简单规律【考点6 化学式及意义】 【题型 1】化学式及含义【题型 2】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 【题型 3】化学式图示分析 【题型 4】化学式书写与命名【考点7 化合价】 【题型 1】化合价表示方法【题型 2】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 【题型 3】常用化合价规律 【题型 4】计算元素的化合价 【题型 5】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题型 6】判断化学式的正误【考点8 化学式计算】 【题型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题型 2】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题型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题型 4】化学式综合计算【考点1 微粒的性质】0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例1】(2023北京西城区二模)1.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水 B.高锰酸钾 C.氧气 D.二氧化碳【变式1-1】(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2022-2023上学期期末)2.基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O2 B.H2O2 C.H2SO4 D.NO2【变式1-2】(2023河南南阳市南召县二模)3.记录整理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红同学的笔记,其中有误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变式1-3】(2023河南中考)4.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A.汞 B.水 C.氢气 D.硫酸铜【变式1-4】(2023内蒙古通辽市中考)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碳酸钾 B.液氧 C.金刚石 D.银【变式1-5】(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氯化钠 B.过氧化氢 C.汞 D.C6002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例2】(2023四川省内江市中考)7.如图所示:烧杯A中盛有10mL浓氨水;烧杯B中盛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无色溶液。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其主要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氨的水溶液显 。 【变式2-1】(2023年山东烟台中考)8.实验设计的严谨性会直接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下列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A.A B.B C.C D.D【变式2-2】(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月考)9.图1是教材中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装置,图2是化学兴趣小组改进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几分钟后,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2)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3)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上方的棉花团先变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变式2-3】(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三中学中考模拟)10.如图所示,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和浓盐酸,2~3秒钟后即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氨气与氯化氢气体接触后有白色固体生成C.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比氨气分子运动速率快D.在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变式2-4】(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11.兴趣小组同学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进行了“无形变有形”的创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仪器省略)。 (1)图1中,打开塑料瓶瓶盖,同时打开氧气传感器开关,得到了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AB段氧气体积分数逐渐降低,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BC段氧气体积分数快速下降,BC段对应的实验操作是 (写一种)。(2)图2中,打开弹簧夹,向试管Ⅰ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关闭弹簧夹(保持导管口在液面以下)。观察到试管Ⅰ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有液体流入试管Ⅱ中,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试管Ⅱ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无沉淀生成,试管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Ⅱ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除酚酞以外)。【变式2-5】(2023河南信阳市罗山县三模)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将浓氨水滴入一处酚酞溶液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象:1和2处溶液都是红色B.性质:浓氨水呈碱性且具有挥发性C.结论: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拓展: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变式2-6】(2023海南模拟)13.氨气与氯化氢反应可以得到一种铵盐,该反应常用于探究微粒的运动性。浓盐酸靠近浓氨水时,会出现大量的白烟。【进行实验】将一根玻璃管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如图甲。(1)浓盐酸与浓氨水未直接接触就产生白烟,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 。(2)由如图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气体,其微粒运动速率越 。【变式2-7】(2023吉林松原市前郭县四模)14.做“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如图甲)时气味刺激难闻。欣欣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装置对比图】 【实验操作】操作Ⅰ:向各盛有5mL蒸馏水的B、C试管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操作Ⅱ:将各盛有2mL浓氨水的A、D试管按图乙同时连接,观察。【分析讨论】(1)进行操作Ⅰ并观察溶液颜色的目的是排除 的干扰。(2)进行操作Ⅱ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变式2-8】(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上学期期中)15.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而氨水星碱性,打开盛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如图1所示,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 ,这一现象说明 。【实验二】(3)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发现C处产生的白烟较多。 查阅相关资料可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②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实验三】(4)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 (选填“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 ,同时还可以说明 。03 探究分子之间有空隙的实验【例3】(2021秋四川内江期末)16.某同学为了探究分子的性质,做了如下的实验:(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整瓶水都变红了,说明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液面位置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说明 。仪器 A细颈部的作用是 。【变式3-1】(2023湖南新化县三模)17.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是因为壶内的水A.分子的体积增大 B.分子的质量增大C.分子间间隔增大 D.分子的个数增多【变式3-2】(2023湖南郴州中考)18.下列叙述能体现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B.墙内开花墙外香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变式3-3】 (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2021-2022上学期期末)19.用两个注射器分别吸取空气和红墨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然后向内都用最大力气推活塞。记录数据如下:初始刻度 压缩后的刻度空气 10mL 2mL水 10mL 10mL(1)实验可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依据是 。(2)该实验还可以证明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依据是 ;设计此实验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变式3-4】20.探究微粒的性质(1)在“探究浓盐酸物理性质”实验过程中,打开瓶塞,会观察到瓶口有 出现,这一现象能够体现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2)如下图所示,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 (填甲或乙);②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 (填大或小)。04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例4】(2023平邑县二模)21.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火炬首次采用“绿氢”作为火炬燃料,其储存采用了高压储气的方式。下列关于该储气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氢分子的质量变小C.氢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变式4-1】(2023河南洛阳栾川县模拟)22.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 。(3)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变式4-2】(2023河南二模)23.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事实。(1)夏天,汽车轮胎充气太足,在暴晒时容易爆胎。(2)酒香不怕巷子深。【变式4-3】(2023湖南岳阳中考)24.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C.6000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L的钢瓶中——分 子间有间隔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变式4-4】(2023山东枣庄中考)2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 事实 解释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A.A B.B C.C D.D【考点2 分子和原子】01 分子的概念与性质【例1】(2023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26.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完成了首次商业航班飞行。飞机上以氯酸钠为产氧剂提供氧气。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O2 B.2O C.O D.O2-【变式1-1】(2023辽宁本溪模拟)27.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硫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二氧化硫分子【变式1-2】(2023黑龙江绥化肇东市校级模拟)28.“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特点之一、“端午时节粽飘香”,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变大【变式1-3】(2023湖北襄阳模拟)29.新冠肺炎期间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会闻到较浓的酒精气味,这是因为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式1-4】(2023云南德宏州模拟)30.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凝胶冰”是纯净物 B.“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C.“气凝胶冰”与水的分子构成不同 D.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变式1-5】(2023河南洛阳宜阳县三模)31.“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盛开季节,中国国花园内满园飘香,从微观角度解释,这是因为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质量变小【变式1-6】(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32.小明的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变化错误的是A.水分子的质量变小了 B.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C.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D.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变式1-7】(2023吉林松原模拟)33.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变式1-8】(2023辽宁大连模拟)34.从微观认识物质是化学独特的视角,用微粒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属于一种混合物的理由是 。(2)空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液体空气,其原因是 。(3)在长期干涸的深井中会聚集较多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于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大于”、“小于”或“等于”) 氮分子、氧分子质量。(4)空气和氧气都能支持可燃物燃烧,是由于 、 的缘故。【变式1-9】(2023春张家港市校级月考)35.我国冬奥会速滑馆内,冰面下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吸热实现制冷,而气态的二氧化碳经过压缩机压缩变成具有巨大能量的超临界状态,通过冷凝过程释放能量。(1)分子间间距:超临界CO2流体 (填“>”或“<”“=”)通常的液态CO2。(2)液态二氧化碳蒸发变成气态的CO2后,分子间空隙 (填“增大”或“减小”“无法判断”)。(3)液态CO2与超临界CO2流体化学性质相同的微观原因 。02 原子的概念与性质【例2】(2023年广西柳州市中考三模)36.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变式2-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经纬中学2022-2023下学期期中)37.对下列事实成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 事实或现象 解释A 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的 二氧化碳分子无色B 水银体温计量体温 原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变大C H2O2和H2O性质不同 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D 石墨和金刚石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A.A B.B C.C D.D【变式2-2】(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2022-2023下学期期中)38.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①分子种类 ②原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原子数目 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变式2-3】(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中考一模)3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大C.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变式2-4】(2023年陕西省宝鸡市初中学业水平模拟二)40.2023年1月9日,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1)生活中可以利用饮料瓶制作“简易压缩空气火箭”,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2)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以上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②物质甲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③由以上微观过程可知, (填“分子”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0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例3】41.填写具体的微粒名称:加热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 分裂成 和 ,每2个氧 结合成一个 ,许多 直接构成金属汞,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变式3-1】(2023上海长宁区二模)42.原子和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化学变化中都可分C.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变式3-2】(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2-2023上学期检测二)4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的粒子C.分子大、原子小 D.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变式3-3】(2023湖南衡阳祁东县模拟)4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D.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变式3-4】(2022广东吴川市校级三模)45.下列有关构成物质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而元素可能发生变化C.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变式3-5】(2022秋上海静安区期末)46.下列性质能够区分原子和分子的是A.是否能构成物质 B.分子体积大于原子C.原子间有间隙,而分子间没有间隙 D.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变式3-6】(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四中学2023-2024月考)4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成分子04 从微观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例4】(2022广西桂林模拟)48.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变化是( )A.碘受热变碘蒸汽 B.一定条件下水制成冰块C.块状的硫碾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变式4-1】(2023市北区二模)49.《黄帝内经》记载“地气(水蒸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表明古人已认识到云和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阳光、温度、风等影响变化而来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蒸发为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B.雨水落地后,水分子静止不动C.水蒸气聚集成云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此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变式4-2】(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上学期期中)50.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变式4-3】(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51.“航天点亮梦想”。航天工业曾用液氢作火箭燃料,氢气液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C.原子大小 D.分子间隔【变式4-4】(2023宁夏吴忠市利通区一模)5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成为阳离子B.100mL的酒精和100mL的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C.要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就必须保持氧分子不变D.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水通电分解反应中的最小微粒05 从微观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例5】(2023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5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 【变式5-1】(2023湖北宜昌中考)5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自来水 B.红糖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变式5-2】(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圳高级中学2022-2023上学期期中)55.“〇”、“●”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不能表示纯净物的是A. B.C. D.【变式5-3】56.如图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请在图B内虚线右侧将缺少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2)此反应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 ,图A表示的物质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或“单质”),图C表示的物质属于氧化物,其微观解释为: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分子 。(3)该变化的微观实质为: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06 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例6】(2023黑龙江哈尔滨三模)57.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事实 解释A 金刚石硬而石墨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水分子不断运动C 加压,CO2变成干冰,所占体积变小 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随压强增大而减小D 盐酸、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溶液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H+A.A B.B C.C D.D【变式6-1】(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上学期期中)58.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变式6-2】(2023湖南长沙模拟)59.“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从微观角度解释能间到香气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质量都很小 D.分子的体积变大【变式6-3】(2023湖南永州二模)60.化学知识总是蕴藏在生活中,下列生活现象中能体现“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A.小甄同学将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发现体积少于2LB.小艳同学在炒菜时,闻到菜香味C.小伟同学发现洗了的衣服在夏天更容易干D.小琴同学将水注入注射器后,发现难以压缩液态水【变式6-4】(2023哈尔滨市香坊区模拟)61.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A 酒精溶液是混合物 溶液中含有不同种分子B 五月,丁香花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 气体容易被压缩 气体分子较小A.A B.B C.C D.D【变式6-5】(202吉林白山一模)6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C.碘升华变为碘蒸气——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变式6-6】(2023安徽合肥市庐阳区校级四模)63.宏观世界名姿多彩,微观世界魅力无穷。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180s时双手握作塑料瓶,在300s时将塑料瓶反转敞口向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段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BC段可能是塑料瓶受热所致C.CD段能够说明氧气密度大于空气 D.420s时瓶中只含有少量的氧分子07 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例7】(2021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二模)64.瓶中CO气体分子的微观示意图为(●表示C原子,“”表示O原子)A. B.C. D.【变式7-1】(2023山西中考)65.在一定条件下,图1的微粒之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反应后生成图2中的新微粒用符号表示正确的一个选项是 A.H2O B.OH C.H2O2 D.H2【变式7-2】(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66.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 氧气 B. 水C. 氯化钠 D. 金刚石【考点3 原子结构】01 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例1】(2023春山东威海期末)67.探寻原子的结构(1)人类从未停止探索微观世界的脚步。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年,科学家(填字母)___________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建立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才提出原子是可分的观点。A.汤姆森 B.道尔倾 C.卢瑟福(2)1911年,科学家进行了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用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α粒子轰击金箔。 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被反弹了回来。科学家们分析实验现象认为原子中存在一个“很小的结构”,这个“很小的结构”叫做 。实验中不会出现如图中b的现象,因为 。【变式1-1】(山东青岛2022-2023上学期月考)68.1911 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 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由此推出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 一些假设不合理的是( )A.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 B.原子核体积很小C.原子核与α粒子带同种电荷 D.原子内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变式1-2】(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69.从原子论到分子学说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同种原子相互排斥不能结合;化合物由“复杂原子”构成,“复杂原子”由不同原子按一定整数比例简单构成。材料二:1811年,阿伏伽德罗引入新的概念—分子,提出了分子学说。对于化合物而言,分子相当于道尔顿所谓的“复杂原子”;对于单质而言,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单质原子。(1)完成下列表格物质 葡萄糖 氢气 二氧化硫 氦气构成物质的微粒(写微粒符号)(2)上表微粒中符合道尔顿“复杂原子”的是 (写化学式)。(3)你同意材料一中加点部分的观点吗? ,请选用(1)表中的物质说明理由 。(4)从原子论的创立到分子学说的提出,谈谈你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有何感想 。【变式1-3】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22-2023下学期期末)70.人类不同阶段认识原子的模型示意图如下,其中卢瑟福的“ɑ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对认识原子起到了关键作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汤姆森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原子不可再分的认识B.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C.“ɑ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极少数ɑ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的质量很小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变式1-4】71.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物质世界构成规律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提出了原子学说B.道尔顿确认原子内部有电子C.拉瓦锡研究出原子结构D.门捷列夫发表了元素周期表02 原子的构成【例2】(2023广州白云区一模)7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变式2-1】(2023广州越秀区校级二模)73.核污水中的氚是指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氢原子,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A. B. C. D.【变式2-2】(2023重庆永川区一模)74.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电子数C.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变式2-3】(2023春山东泰安期中)7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C.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 D.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03 原子中各微粒的数值关系【例3】(2023湖南凤凰县模拟)76.原子序数为112号的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变式3-1】(2023春广西南宁武鸣区期末)77.有一种放射性碘(I)原子,常用作核反应堆的燃料棒,其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该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53 B.78 C.127 D.131【变式3-2】(2023广西钦州一模)78.碳-12原子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氧-18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8 B.中子数为8 C.电子数为8 D.相对原子质量为18【变式3-3】(2023山东禹城市二模)79.2020年12月初,考古发掘队在三星堆遗址5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举世绝美的黄金面具。已知金(A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质子数是7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金(Au)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79C.该原子的核外有118个电子 D.该原子的核内有79个中子【变式3-4】(2022春浙江绍兴诸暨市期中)80.表是小明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A 14 14 14B 26 30 24C 14 14 18D 14 18 14(1)表中的元素共有 种。(2)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字母)。(3)与A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04 原子结构相关信息分析及应用【例4】(广东东莞2022-2023校考月考)81.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主要任务之一是探明月球上氦﹣3的储量,如图是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C.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D.质子和中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变式4-1】(2023山东荷泽中考)82.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③形成的阳离子符号是H+B.①②属于同种元素C.①对应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④D.②形成的单质化学性质不稳定05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及计算【例5】(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83.化学家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铱、锌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碳12原子的质量为,一种锌原子的质量为,该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12 B.64 C.66 D.【变式5-1】(2022秋山东烟台期末)84.甲原子是乙原子质量的m倍,甲原子是碳原子质量的n倍,则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12m/n B.12n/m C.m/12n D.n/12m【变式5-2】(2022秋湖北黄石阳新县期末)85.一个硫原子的质量为5.314×10-26k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2,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A.2.657×10-26kg B.2.657×10-26 C.64kg D.1.0628×10-26kg【变式5-3】(2022秋河南濮阳期末)86.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它可以用千克作单位C.它是以碳12原子质量为标准D.它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考点4 离子】01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识【例1】(2023济宁二模)87.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已知:X、Y、Z、W四种粒子的核电荷数及核外各电子层电子排布情况如下表。X Y Z W U对应元素名称 氧 镁 铝 氯 氩核电荷数 8 12 13 17 18电子层 第一层 2 2 2 2 2第二层 6 8 8 8 8第三层 a 8 8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Z表示原子,a= 。 单质X2与单质Z的反应中,Z原子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粒子符号)。(3)Y、W形成的化合物溶解于水形成的水溶液易导电,因为该化合物溶解于水会解离出 (用离子符号表示)。【变式1-1】8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B.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C.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电子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D.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变式1-2】(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中考二模)89.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e、d是代表构成该原子的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为碳原子B.粒子b的能量比粒子a的低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c上D.原子中c与d的数目一定相同02 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应用【例2】90.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方便简明地表示 。(2)在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①圆圈表示 ,②圈内的数字表示 ,③弧线表示 ,④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 。 (3)在原子中, = = 。【变式2-1】(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91.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B.该元素属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该元素形成的单质容易与氧气反应【变式2-2】(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9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分析,氧气是由氧 (填“元素”或“原子”)组成的。(2)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其中相对原子质量确定为152的铕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3,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填数字)种。②与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元素符号)。③由镁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变式2-3】(2023云南昆明呈贡区校级四模)93.镓是一种低熔点高沸点的战略金属。金属镓的性质与铝相似,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镓单质具有导电性 B.镓原子次外层有18个电子C.氯化镓的化学式为 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式2-4】(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市香坊区期末)94.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作出的归纳错误的是 A.③表示的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B.①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C.①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②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变式2-5】(2023春山东济宁期末)95.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用序号填空:(1)属于离子的是 ;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2)D中x的数值是 。(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B和D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03 离子的概念和形成【例3】(广西南宁市北大南宁附属实验学校2023-2024月考)9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都是带电的微粒,故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B.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故化学变化一定会有热量放出C.蜡烛、硫粉、氢气等燃烧有火焰产生,故可燃物燃烧一定产生火焰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变式3-1】(2023年安徽省中考)97.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反应中Cl生成,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变式3-2】98.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过程中,氯原子因 而带上 1 个单位的负电荷变成了 Cl-。(2)画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通过上面图示,可以看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 。04 离子符号的书写和含义【例4】99.下列离子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2个钙离子:Ca2+ B.铝离子:Al3+ C.镁离子Mg+2 D.氟离子F1-【变式4-1】100.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示氧离子的符号是A.O-2 B.O2 C.2O D.O2-【变式4-2】101.下列符号中,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的是A.Fe2+ B.Fe3+ C.Fe D.2 Fe【变式4-3】(2023年广西柳州市中考三模)102.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①硫元素 ;②2个银原子 ;③硝酸 ;④氢氧化钠中的阴离子 ;(2)3CO中“3”的含义: 。【变式4-4】(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中考一模)103.用化学符号填空(1)碘酒中溶剂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3)两个铁离子 。(4)-2价的氧元素 。【变式4-5】(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中考一模)104.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其中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下列化学用语中有关数字“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2H+②H2③2NH3 ④⑤Mg2+⑥2N ⑦H2OA.表示微粒个数的是①③和⑥ B.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①和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数目是②和⑦ D.表示元素化合价的只有④05 离子和原子的相互转化【例5】(2023甘肃平凉中考)105.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2)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 相同。(3)图2中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 。【变式5-1】(2023山东威海环翠区模拟)106.化学是创造物质的科学,要创造新物质就要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规律。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很小,但有质量,其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B.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也可以变成离子、组合成分子间接构成物质C.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其质量几乎不变D.原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变式5-2】(2023辽宁抚顺清原县一模)107.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①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核电荷数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 ⑥化学性质相似。A.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⑥【变式5-3】(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香坊区期末)10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离子不可能再变成原子【变式5-4】(2022秋山东东营广饶县校级期末)109.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A.(1)(3)(5) B.(2)(4)(6)(8) C.(2)(5) D.(1)(5)【变式5-5】(2022秋河南洛阳嵩县期末)110.有关Mg和Mg2+两种粒子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②化学性质相同③核外电子总数相同④核外电子层数相同⑤属于同种元素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④⑥【变式5-6】(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2-2023期末)111.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 。(2)“碳封存”可将CO2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例6】(2023宁夏模拟)112.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变式6-1】(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2022-2023上学期期中)11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A. 1个氖原子—Ne 1个钠离子—Na+1 B. 决定元素种类—电子数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C. 铁—由原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D. 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A.A B.B C.C D.D【变式6-2】(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2022-2023上学期期末)114.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B氩气的化学式——Ar2 硅的元素符号——Si 2个氢气分子——2H2 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质子数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周期表元素排列顺序——质子数C D铁——由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原子构成 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分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A.A B.B C.C D.D07 分子、原子、离子之间区别与联系【例7】(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11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D.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变式7-1】(2023广西覃塘区一模)116.下列关于分子、原子与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B.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C.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D.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原子【变式7-2】(2023广西柳州市城中区一模)117.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各种(甲) 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 组成的。(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乙) 、(丙) 、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考点5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01 元素的概念【例1】(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118.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A.质子数 B.中子数 C.体积 D.相对原子质量【变式1-1】(2023年陕西省中考)119.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下列物质只含碳元素的是A.石灰石 B.金刚石 C.碳酸 D.石蜡【变式1-2】(2023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120.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的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C.元素的核电荷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变式1-3】(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上学期期中)121.某矿泉水瓶标签上印有如下字样:;;等。这里的Ca、Mg、K等是指A.原子 B.单质 C.元素 D.分子【变式1-4】(2023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三模)12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02 元素分类【例2】(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市第十中学2022-2023上学期单元检测)12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 B. C. D. 【变式2-1】12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1)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变式2-2】(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2022-2023期末)12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的符号是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03 元素符号书写及含义【例3】(河南新乡2022-2023校级月考)126.用化学用语填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 ;装在温度计里的液态金属 ;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变式3-1】(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市十中2022-2023上学期检测)127.下列符号中,能同时表示一种物质、一个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A.2C B.Ne C.N D.H2【变式3-2】(河南省信阳市息县思源实验学校2023-2024上学期开学测试)128.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或符号: H ;磷【变式3-3】129.写出下列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1)“N”表示:宏观: 、微观: 。(2)“Fe”表示:宏观: 、 ;微观:一个 。04 元素与原子、物质的区别与联系【例4】(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130.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A.原子 B.中子 C.元素 D.质子【变式4-1】(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实验中学2022-2023月考)131.“微粒观”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下列对微粒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C.Fe2+和Fe3+同属于铁元素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组成元素和分子构成都不相同【变式4-2】(湖南省株洲市片区九校2022-2023上学期期中)13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元素 B.②是分子 C.③是原子 D.①是原子【变式4-3】(天津市南开区科技实验中学2022-2023 上学期期末)13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构成。 (2)根据下图钠、镁、氯、钾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②钠原子和钾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3)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与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的序数相同,则K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 周期。05 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的判断【例5】(2023黑龙江绥化中考)134.下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其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 【变式5-1】(2023福建中考)135.气凝胶是一种密度特别小的新型固体材料。下列制备气凝胶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碳化硅 B.铜 C.二氧化硅 D.石墨【变式5-2】(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2-2023上学期质量检测二)136.从物质的元素组成角度看,与臭氧 红磷 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氧气 B.生铁 C.五氧化二磷 D.氧化铁【变式5-3】(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葫芦岛市中考)137.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钢 B.银 C.干冰 D.冰水混合物【变式5-4】(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上学期期中)13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变式5-5】(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上学期期中)139.经化验,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C.一定是混合物 D.一定是单质或混合物【变式5-6】(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2-2023上学期质量检测二)140.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图1是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X的值是 ,其离子符号为 。(2)图2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乙的原子序数 (选填“大于”或“小于”)甲的原子序数。(3)图3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生成A、B分子个数比是 。06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例6】(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2022-2023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14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Al B.Fe C.Ca D.O【变式6-1】(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14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Fe B.Al C.O D.Si【变式6-2】143.下列模型中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模型 B.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C.元素分类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A.A B.B C.C D.D【变式6-3】(2023辽宁大连模拟)14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 B.氧 C.铁 D.铝【变式6-4】(2023北京中考)145.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质量分数)如下图,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铁 B.铝 C.硅 D.氧07 元素与人体健康【例7】(2023年天津市中考)146.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O B.Ca C.Na D.H【变式7-1】(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147.生活中常见的“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指的是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变式7-2】(2023四川雅安中考)148.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人体应合理摄入适量的锌。这里的“锌”指的是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变式7-3】(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149.人体细胞中元素含量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氧元素主要来自吸入的空气 B.磷元素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C.缺钙会导致青少年发育不良 D.硫和钾在人体中各占08 元素周期表信息【例8】(2023年云南省保山市中考一模)15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所示的一种元素,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锘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02B.一个锘原子含有102个中子C.锘元素的元素符号为NoD.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9【变式8-1】(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三校联考2023-2024上学期月考)151.(6)国际科研团队在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利用钙原子轰击放射性元素锫,成功合成第117号元素。将提交给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审核,再决定机构命名建议权。 (1)第117号元素的名称为Ununseptium,元素符号为Uus,中子数为174,图甲是放射性元素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单元格),依据甲图中的内容,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则“①”处的原子序数为 ,“③”处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科学家利用Ca-48钙原子轰击铕原子,2010年首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已知钙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0,则Ca-48钙原子内的电子数为 。(3)钙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09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示意图【例9】(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152.科学家利用“基因剪刀”技术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如图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砷属于非金属元素 B.砷的原子序数为33C.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砷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变式9-1】(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153.依据所学知识和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第13号元素的符号为C.锂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41D.钠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变式9-2】(2023河南周口三模)154.下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表格中的“24.31”表示镁的 ;(2)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10 元素周期表结构及简单规律【例10】(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上学期期中)15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1)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值为 。(2)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间的排列有一定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从左到右,各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B.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C.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关系密切,镁在空气中燃烧除生成氧化镁,还可以生成氮化镁,则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变式10-1】(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3-2024上学期开学考试)15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图1是铈元素的身份信息;图2是元素周期表前18号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围形,图中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图3为2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由图1可知,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思考,图2中3号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圈的原因是 。(3)图3中A为氧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为 。(4)图3中B为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与11~18号元素中 (填元素符号)化学性质相似。【考点6 化学式及意义】01 化学式及含义【例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157.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A.SO2可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 B.N2表示两个氮原子C.Mg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O2表示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变式1-1】(2023广西桂林一模)158.在H2、H2SO4、H2O、H2O2四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A.氢原子 B.1个氢分子 C.2个氢元素 D.氢气【变式1-2】(2022秋河北唐山市丰南区期中)15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B.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C.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变式1-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2023-2024校级联考)160.对下面符号表达正确的是A.Fe2+、Fe3+ 都属于铁元素,是同一种离子。B.NO2、N2O4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是同一化合物C.NH4NO3中氮元素有两种不同的化合价,分别是-3、+5D.2Hg:两个汞分子【变式1-4】(2023河北廊坊一模)161.布洛芬(C13H18O2)成为感染新冠病毒后退热的首选药,下列有关布洛芬说法正确的是A.布洛芬中含有1个氧分子B.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33个原子C.布洛芬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3:18:2D.布洛芬由13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变式1-5】(2022秋湖北恩施市校级期中)162.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食盐水;③高锰酸钾;④氧气;⑤蒸馏水;⑥空气;⑦汞,请在以下空格中填写有关物质的序号:(1)含有氧分子的是 。(2)属于混合物的是 。02 化学式周围数字的意义【例2】163.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2” 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2NH3:表示两个氨气分子B.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两个氧原子D.2C:表示两个碳元素【变式2-1】164.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表示不同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①3H2O ②NH3 ③Fe3+(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填数字序号,下同);(2)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某元素原子个数的是 ;(3)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的是 。【变式2-2】165.化学符号周围不同位置数字意义。(1)在符号前面:表示 。如:①2H2O:2个 ;②2H:2个 ;③2H+:2个 。(2)在符号右上角:表示1个离子带的 。如:Fe2+:1个亚铁离子带 。(3)在符号的右下角:表示1个分子中有 。如H2O:1个水分子中有 。(4)在符号的正上方:表示元素的 。如: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03 化学式图示分析【例3】(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外语学校2022-2023上学期10月月考)166.下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符号为NH3)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 B. C. D. 【变式3-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22-2023下学期期末)167.工业酒精中常含有少量甲醇(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误食后会使人眼睛失明,甚至死亡。下列有关甲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甲醇由碳、氧、氧三种原子构成C.甲醇是氧化物 D.甲醇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变式3-2】(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2-2023下学期期末)168.过氧乙酸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过氧乙酸的认识错误的是 A.过氧乙酸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4O3B.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过氧乙酸由三种原子构成D.过氧乙酸消毒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考点7 化合价】01 化合价表示方法【例1】(2023海南模拟)169.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氖气:Ne2 B.硫酸铁:FeSO4C.镁离子:Mg2+ D.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变式1-1】(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2-2023期中)170.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NH3③SO2④⑤Mg2+⑥2OH-⑦H2O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02 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例2】(2023秋河南平顶山)171.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A.Al(OH)3: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B.镁离子:Mg+2C.Fe3+:一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D.氮气:N2【变式2-1】172.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捕捉到含+9价元素的物质,打破元素化合价处在-4到+8价的经典化学理论。下列微粒构成的物质中除氧外的另一元素的化合价为+9的是A. B. C. D.【变式2-2】(2023广东深圳校考三模)173.下列反应的化学符号或意义正确的是俗称:生石灰 A.化学式 B.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价 C.化学用语: D.上图可表示石墨或金刚石A.A B.B C.C D.D03 常用化合价规律【例3】(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2022-2023期末)174.对下面符号表达正确的是A.Fe2+、Fe3+ 都属于铁元素,是同一种离子。B.NO2、N2O4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是+4价,是同一化合物C.NH4NO3中氮元素有两种不同的化合价,分别是-3、+5D.2Hg:两个汞分子【变式3-1】17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总是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总是显负价B.在NH4NO3、N2、NO2、NO这四种物质中,N元素表现出来的化合价有4种C.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D.在原子团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变式3-2】17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B.在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总是显负价D.在同一化合物中,同种元素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04 计算元素的化合价【例4】 (湖南省岳阳市汩罗市2022-2023下学期入学考试)177.下列化学式中金属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A.Cu B.NaCl C.FeO D.KNO3【变式4-1】(2023西藏中考)178.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碳酸钠()。碳酸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正确的是A.+1 B.+2 C.+3 D.+4【变式4-2】(2023年湖南省永州柳子中学学业模拟)179.依据氯元素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为:① NaCl ② Cl2 ③ HClO ④ R ⑤ Cl2O7,则R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HClO4 B.Ca(ClO)2 C.KClO3 D.KCl【变式4-3】180.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铝元素 ;(2)一个硅原子 ;(3)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4)镁离子 ;(5)硝酸根离子 ;(6)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05 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例5】18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氯化镁 MgCl B.硫酸HSO4 C.硫酸铁Fe2(SO4)3 D.氧化钙 AlO【考点8 化学式书写和化合物的命名】01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例1】182.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氦气He2 B.氧化铜CuOC.甲烷CO D.碳酸钙Na2CO302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例2】(2023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中考二模)183.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图,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 B. C. D. 【变式2-1】(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2022-2023期末)184.基于“宏观一微观一符号”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 NaOH B.氧化钠 NaOC.氯化亚铁 FeCl2 D.硫酸铜 CuSO403 简单化合物的命名【例2】(上海浦东2022-2023月考)185.有关物质的命名正确的是A.H2S(硫酸) B.FeCl2(氯化铁) C.Ag(水银) D.CH3COOH(醋酸)【变式2-1】(上海黄浦2022-2023期中)186.物质的命名正确的是A.H2CO3:碳酸氢 B.NH4Cl:氯化氨C.Fe(OH)2:氢氧化铁 D.AgNO3:硝酸银04 判断化学式的正误【例4】(广西梧州市2022-2023下学期4月调研)187.请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氧化镁:MgO2 B.氯化铁:FeCl2C.碳酸钠:Na2CO3 D.氢氧化钠:Na(OH)2【变式4-1】188.根据元素或根的化合价判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一定不正确的是( )A.CaMnO4B.Fe(OH)2C.NaCO3D.Cu2O【变式4-2】189.如图是铁元素和氧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坐标图,试判断 a 点上形成化 合物的化学式为( )A.Fe B.FeO C.Fe2O3 D.Fe3O4【考点9 化学式计算】0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例2】(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考二模)190.硝苯地平控释片是一种常用的降压药,其主要成分硝苯地平的化学式为C17H18N2O6(1)C17H18N2O6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C17H18N2O6中碳、氧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m(C):m(O)= 。【变式2-1】(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191.某氨基酸的化学式为CxH7O2N,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9。试计算:(1)x= 。(2)该氨基酸中C、O元素质量之比为 。【变式2-2】(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192.食醋中含有醋酸,学名叫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填写下列空白:(1)乙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2)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02 计算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例2】(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辽阳市中考)193.“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花中含有的香茅醇(化学式为C10H20O)具有芳香的气味。请计算。(1)香茅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香茅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变式2-1】(2023湖南省岳阳市中考)194.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6H7O5)是世界上最早制得的有机酸,中医常用其治疗流感。明代李梃的《医学入门》中记载了制取没食子酸的方法。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描述正确的是A.没食子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没食子酸属于氧化物C.没食子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7:5D.没食子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变式2-2】(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葫芦岛市中考)195.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21NO2)具有降脂、抑菌等作用。请计算。(1)一个荷叶碱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2)荷叶碱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03 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3】(2023四川内江中考)196.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人体缺钙时可适当使用补钙剂。碳酸钙(CaCO3)、乳酸钙(C6H10O6Ca)是补钙剂中常用的含钙物质。(1)乳酸钙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下同),碳元素和钙元素的质量比为 。(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从元素质量分数的角度推断,用 (填物质名称)做补钙剂中的含钙物质更好。【变式3-1】(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中考一模)197.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是“在不对称有机催化方面的发展”。脯氨酸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有机催化剂,其化学式为C5H9N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脯氨酸属于氧化物B.脯氨酸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C.脯氨酸由5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1个氨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D.脯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变式3-2】(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198.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食醋中含有醋酸。请计算:(1)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变式3-3】(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199.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乙酸的结构模型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B.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C.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D.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04 化学式综合计算【例4】(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2022-2023期中)200.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简式像小狗的某有机物(如图所示)取名“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请计算:(1)“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填最简整数比)。(3)16.9 g“小狗烯”中含碳元素________克。(结果精确到0.1 g)【变式4-1】(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201.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X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 适应症: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用法:口服 规格:1.5g/片,每片含碳酸钙1.25gA.碳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3:4B.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gC.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40%D.服用2片这种钙片,可摄入1g钙元素【变式4-2】(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202.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C14H14O4),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请回答:(1)紫花前胡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3)246g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g。【变式4-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203.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请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进行计算:(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葡萄糖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写出最简整数比)。(3)360g葡萄糖中含有 g氧元素。【变式4-4】(2023湖南郴州中考)204.某氨基酸的化学式为CxH7O2N,已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9。试计算:(1)x= 。(2)该氨基酸中C、O元素质量之比为 。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分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B、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C。2.A【详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该选项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其中不含氧分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硫酸是由硫酸分子构成,其中不含氧分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其中不含氧分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A【详解】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不是质量分数,错误;B、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正确;C、氧气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正确;故选A。4.D【详解】A、汞是一种金属单质,由汞原子直接构成,选项错误;B、水由水分子构成,选项错误;C、氢气由氢分子构成,选项错误;D、硫酸铜是一种盐,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选项正确,故选D。5.B【详解】A、碳酸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碳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银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6.C【分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固态单质、稀有气体。【详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汞是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符合题意;D、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 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碱性【详解】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其主要原因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氨的水溶液显碱性,故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8.C【详解】A、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中实验,除了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故B不符合题意;C、锌粒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过程中氢气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符合题意;D、图中实验,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剧烈,可探究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1)红(2)比较环保,节约药品(3)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a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几分钟后,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2)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比较环保,且节约药品;(3)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上方的棉花团先变色,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氨气先聚集在上方。10.C【详解】A、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这是因为氨气分子和氯化氢分子都是不断运动的,当两种分子相遇时,反应生成氯化铵,故A正确;B、管内有白烟产生,因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白烟是白色固体,故B正确;C、氨气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快,是因为产生的白烟位置在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故C错误;D、产生的白烟位置在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说明氨气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的快,氨气、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7、36.5,故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D正确。故选C。11.(1) 分子不断运动 用手捂住塑料瓶(2) 试管Ⅰ中镁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压强增大 MgCl2和NaCl【详解】(1)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AB段氧气体积分数减小,说明氧气减少,从瓶内逸出,微观解释为分子不断运动,氧气分子运动到塑料瓶外。BC段氧气体积分数快速下降,则说明氧气逸出速度加快,即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则可能是用手捂住塑料瓶,使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2)Ⅰ中推入稀盐酸后,盐酸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加入的稀盐酸没过导管,气体无法通过导管排出,则试管内压强增大,将试管内液体沿导管压入Ⅱ试管中。所以产生试管Ⅰ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有液体流入试管Ⅱ中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试管Ⅰ中镁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压强增大。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则进入Ⅱ中的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镁可能有盐酸。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无沉淀产生则说明没有发生该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消耗完了氢氧化钠,而没有发生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则进入Ⅱ中的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盐酸,Ⅱ中发生了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且盐酸将氢氧化钠全部消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试管Ⅱ中溶液的溶质中一定含有不反应的氯化镁、生成的氯化钠,一定不含氢氧化钠,可能含有HCl。12.D【详解】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和酸碱指示剂。A、将呈碱性的浓氨水滴到1处,因为两种物质之间接触,使无色酸酞变为红色,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2处,溶于水形成氨水使2处无色酚酞变红,选项说法正确;B、2处酚酞溶液也变红,说明浓氨水呈碱性且具有挥发性,选项说法正确;C、由1、2处的现象可得到结论: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说法正确;D、盐酸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13.(1)挥发性(2)快【详解】(1)浓盐酸与浓氨水未直接接触就产生白烟,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小颗粒;(2)氯化氢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根据题干信息“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说明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气体,其微粒运动速率越快。14.(1)水(或溶液中的水等)(2)试管C中的酚酞溶液比B中的先变红【详解】(1)向各盛有5mL蒸馏水的B、C试管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溶液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故是排除水的干扰;(2)将各盛有2mL浓氨水的A、D试管按图乙同时连接,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C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现象是:试管C中的酚酞溶液比B中的先变红。15.(1) 溶液变为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 A烧杯中溶液变红,B烧杯中溶液颜色不变 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 滤纸条上酚酞溶液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在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的越慢(或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快,答案合理即可)(4) 低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详解】(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是溶液变为红色,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填:溶液变为红色;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2)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A烧杯中溶液变红,B烧杯中溶液颜色不变,这一现象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填:A烧杯中溶液变红,B烧杯中溶液颜色不变;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酚酞溶液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由此可知,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在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的越慢。故填:滤纸条上酚酞溶液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在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运动的越慢(或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快,答案合理即可)。(4)由于微粒间有间隔,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隔,同时还可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16.(1)分子在不断运动(2) 降低 分子间有间隔 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详解】(1)A中的现象是整瓶水都变红了,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红墨水中的分子和水分子的不断运动所以最终看到整瓶水都变红了。(2)由于分子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彼此进入间隔中,所以A中的液面位置降低。仪器 A细颈部的作用是由于体积小,所以液面变化很明显,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故填:降低;分子间有间隔;便于观察液面的变化。17.C【详解】A、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此选项错误; B、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此选项错误;C、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间隔增大,此选项正确; D、水烧开时壶盖被顶起,水分子的个数不变,此选项错误。故选C。18.A【详解】A、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错误;C、1滴水在宏观上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但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错误;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错误;故选A。19.(1)空气能被压缩(或空气由 10mL 被压缩到了 2mL)(2) 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或在相同条件下,10mL 空气被压缩到了 2mL,10mL水的体积没变化) 空气和水的体积相同,推动活塞的力相同【详解】(1)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空气被压缩,能够向内推活塞,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2)盛有空气的注射器活塞比盛有红墨水的注射器活塞容易推动,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根据控制变量法由于是两支注射器,故应控制空气和水体积相同,手推活塞时力气要相同。20.(1) 白雾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 甲 大【详解】(1)在“探究浓盐酸物理性质”实验过程中,打开瓶塞,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这一现象能够体现微粒具有的性质是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如图C和图D所示,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容易被压缩的注射器是甲;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大。21.D【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详解】A、储气过程中,氢分子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储气过程中,氢分子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C、储气过程中,氢分子本身的数目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D、采用“绿氢”作为火炬燃料,其储存采用了高压储气的方式,该储气过程压强变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故D正确;故选D。22.(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2)汞原子间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分子构成不同【详解】(1)湿农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发现水银柱升高,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3)CO2和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化学性质差异很大。23.(1)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温度越高,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大(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详解】(1)空气有许多气体分子构成,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本身没有变化,但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随着温度的越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轮胎内部是密闭空间,分子间间隔变大导致轮胎内部压强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在暴晒时容易爆胎;(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酒香是因为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24.B【详解】A. 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正确;B. 湿衣服被晾干,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此选项错误;C. 6000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L的钢瓶中, 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容易压缩,此选项正确;D.宏观上一滴水很小,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此选项正确。故选B。25.C【详解】A、好酒不怕巷子深,是带有酒香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解释正确;B、一滴水宏观上很小,但其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解释正确;C、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说明加压时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解释错误;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解释正确;故选:C。26.A【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化学符号O2。故选A。27.D【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详解】二氧化硫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因此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硫分子。故选:D。28.A【详解】端午节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因为粽子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A。29.B【详解】闻到较浓的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精味,故选B。30.A【详解】A、“气凝胶冰”是由水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正确;B、“气凝胶冰”在改变件下会融化,故B错误;C、“气凝胶冰”与水的分子构成相同,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不变,故C错误;D、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故D错误。故选A。31.C【详解】中国国花园内满园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与分子间间隔、分子的体积、质量无关。故选C。32.A【详解】A、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质量不变,分子的观点解释错误;B、水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分子之间间隔变大了,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C、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D、湿衣服在阳光下晒干了,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答案:A。33.(1)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详解】(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碘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二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二者的物理性质差异大。34.(1)空气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2)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空气的分子之间间隔变小(3)大于(4) 都含有氧分子 氧分子能支持燃烧【详解】(1)空气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空气属于混合物;故填:空气由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2)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空气的分子之间间隔变小,空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为液体空气;故填: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空气的分子之间间隔变小;(3)在长期干涸的深井中会聚集较多二氧化碳气体,是由于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大于氮分子、氧分子质量;故填:大于;(4)由于氧分子能支持燃烧,故空气和氧气都能支持可燃物燃烧;故填:氧分子能支持燃烧。35.(1)>(2)增大(3)分子构成相同【详解】(1)由图可知,超临界CO2流体是介于气态二氧化碳与液态二氧化碳之间的物质,则超临界CO2流体中分子间的间距>液态CO2中的分子间间距,故填>。(2)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热量,变成气态的CO2后,分子间空隙增大,故填增大。(3)液态CO2与超临界CO2流体都有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似,所以液态CO2与超临界CO2流体的化学性质相似,故填分子构成相同。36.B【详解】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说法错误;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说法正确;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