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一篇略读课文《月迹》,习作“--即景”。《长相思》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它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词。作者纳兰性德用质朴的语言描写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本课的前两首诗为《山居秋暝》《枫桥夜泊》结合课后习题,第三首词侧重“由景悟情”,引导学生抓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从而品味动静结合,为接下来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奠定基础。《长相思》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纳兰性德创作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表达了词人羁旅怀乡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诗、词、文言文都已经学习过,在学习古诗词上能够自主借助注释、课文插图、课外资料书等方法学习古诗词。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作为老师,在教学时要有导有放、放扶兼施。二、教学目标1.读准“榆”“聒”等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诗词意思。2.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作者情感。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并背诵。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准“榆”“聒”等3个生字和多音字“更”,借助注释理解诗词意思。教学难点:通过想象,感受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体会作者情感。四、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内容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1)出示《清平乐.村居》,唤醒有关“词”的学习经验。词:词在结构上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我知道,词中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把它称为长短句。词牌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词题表示一首词所写的内容。(2)引出纳兰词,出示纳兰资料,学生自读了解。他贵为清代康熙年间相国家的公子,是皇帝身边一等御前侍卫,文武双全。他拥有显赫的出身,惊世的才华,他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2.揭示课题《长相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题目“长相思”是一个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等。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这首《长相思》,它又被称为《长相思·山一程》。同学们,在王维的眼里,乡愁是“(师)独在异乡为异客,(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李白的眼里,乡愁是“(师)举头望明月,(生)低头思故乡”;在王安石的眼里,乡愁是“(师)春风又绿江南岸,(生)明月何时照我还”。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起去感受感受吧。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停顿(读)1.出示学习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反馈朗读:出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随文学习学习多音字“更”在这里表示时间,还有一个读音是gèng;易读错的字教师“聒”,左边是耳,右边是舌,舌在耳边,意思是嘈杂。(2)正音后学生齐读。3.指导停顿出示上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1)指名朗读,读出停顿。(2)指导停顿:古诗词要在“榆关”“夜深”等表示地点、时间的地方停顿。(3)多形式朗读。出示下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学生迁移上阙停顿方法,自主练读。(2)师生合作读小结:学习古诗词,第一先要会读。板块三:借助注释,自说词意(说)学习提示一:借助注释和插图想一想这首词写了什么?1.学生自读想象。2.同桌交流。3.小结:学习古文,还要会说说古诗词的意思。板块四:结合景物,品悟词情(悟)学习提示二:读读上阙,圈出景物,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圈画景物(1)学生圈一圈,集体交流。(预设:山、水、风、雪、千帐灯)(2)想象上阙画面。2.研读“山一程,水一程”(1)播放背景录音:这首词写的是康熙21年的二月,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前往榆关祭拜祖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纳兰性德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从北京到山海关有309公里,古代没有汽车、火车,只能靠步行,徒步走不休息要走70多个小时。(2)追问:了解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艰辛、艰苦......)(3)个别融情读。(4)齐读。(5)小结:“山一程,水一程”词人仅用了六个字,道尽了行军路上的千辛万苦,我们一起读!3.研读“夜深千帐灯”(1)在这千帐灯下,你看到了什么?(将士们睡不着觉)(2)小结:在这“夜深千帐灯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辗转难眠,他们抬头仰望,他们思念自己的故乡啊!4.总结:学习上阙的时候,我们用读句子,圈景物,想一想的方法想象了画面。5.迁移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提示三:小组合作读读下阙,圈出景物,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小组分享。(2)强化:听了这风雪声,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并跟进读。(3)研读“故园无此声”①故园就是作者的故乡,读到“故园无此声”,你想到了什么?②迁移想象,说一说:此时,词人也许回想起故园的 声、 声和 声......板块五:升华情感,推荐阅读1.探究“碎”(1)温暖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梦碎了,心也碎了,难怪作者说——(板书:聒碎乡心)(2)学生齐读。2.引出“动静结合”(1)一景一物道尽了一路的艰辛,上下阕同样写景物,它们有什么不同吗?这就是动静结合。(2)引出篇章页:一动一静展现了一幅幅饱含诗人情感的画面。(3)配乐朗读。(4)同学们,身向榆关,心系国家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背诵《长相思》。3.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读句子、圈景物、想画面的方法,走进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抓住动景和静景,体会了作者身向榆关,却心向着故园,心碎的思乡情。4.推荐《饮水词》。五、板书设计长相思身向榆关 读词句思乡 动静结合 圈景物聒碎乡心 想画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