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题-碳和碳的氧化物一、选择题1.(2022上·云南保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A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 通入O2,点燃B 鉴别H2O和H2O2 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C 除去KCl中混有的KClO3 加少量二氧化锰,加热D 鉴别MnO2和Fe3O4 观察颜色A.A B.B C.C D.D2.(2023上·四川眉山·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物质 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反应前质量/g 4.6 8.0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5.4 4.4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表中a的值为2.63.(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哈尔滨德强学校校考阶段练习)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事实 微观解释A 一氧化碳使人中毒 一氧化碳分子有毒B 汽油需要密封保存 汽油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 氧气能加压放入的钢瓶里 增大压强,分子间间隔变小D 打开白酒瓶盖,能闻到酒的芳香 分子不断运动A.A B.B C.C D.D4.(2023上·福建三明·九年级永安市第六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实验室制取并收集,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块状大理石④注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⑥⑤5.(2023上·湖南岳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A 稀有气体 有不同颜色 制作霓虹灯B 一氧化碳 还原性 冶炼金属C 石墨 导电性 电极D 氧气 助燃性 助燃剂A.A B.B C.C D.D6.(2023上·广东佛山·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A 将铁粉、硫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后,所得固体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铁粉已跟硫粉发生了化学反应B 将碳酸钠与稀盐酸放在烧杯中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总质量减少 该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 将无色气体通入装有CuO粉末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加热,黑色固体变红 无色气体不一定为H2D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 CO2是一种酸A.A B.B C.C D.D7.(2023上·湖北黄石·九年级黄石十四中校考阶段练习)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②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④同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显不同化合价⑤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⑥食物的腐烂、镁条燃烧均属于缓慢氧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8.(2023上·湖北黄石·九年级黄石十四中校考阶段练习)有关下列各图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观察到b烧杯内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B.图乙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蜡烛燃烧C.图丙实验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图丁中活性炭的作用是降低水的硬度9.(2023上·湖南岳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10.(2023上·湖南邵阳·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碳元素是世界上最大的元素家族。下列有关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2排放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B.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C.CO能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CO具有可燃性D.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变11.(2023上·重庆九龙坡·九年级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g,在高温条件下与一定质量的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金属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后得到白色沉淀。则a的数值为A.3.21 B.4.01 C.3.59 D.7.4112.(2023上·天津和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将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13.(2023上·湖南岳阳·九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A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 二者组成元素不同C 温度升高时,温度计的水银柱上升 汞原子的体积变大D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A.A B.B C.C D.D二、非选择题14.(2023上·贵州黔东南·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我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2)由于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破坏了自然界碳循环的平衡,下列反应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B.C.(3)下列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的低碳行动方案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①衣一尽可能选择华美、艳丽的面料,不用考虑其它②食—提倡光盘行动,降低食物垃圾的产生和处理③住—及时关闭待机电源,使用节能家电④行—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开私家车出门(4)“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某实验基地通过如右上图所示技术将CO2压入地下实现CO2的封存。这里的CO2捕集是一个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实植树造林也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15.(2023上·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宋代许道宁用墨(主要成分为单质碳)所画的《关山密雪图》保存至今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2)《本草拾遗》中记载:“头疼欲死,鼻内吹硝石(主要成分KNO3)末,愈”,KNO3由 种元素组成。(3)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6.(2023上·湖北武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Ⅰ.下图是几种碳单质的结构模型。(1)图1中能表示石墨的是 (填序号)。(2)科学家成功的从石墨中分离出单层的石墨片也称石墨烯(如图2所示)。石墨烯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其他奇特性质正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去探索。金刚石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 。Ⅱ.CO2作为一种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及化学实验。(3)生产化肥: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以生产尿素[CO(NH2)2]和碳酸氢铵。合成尿素的反应为CO2+2NH3=CO(NH2)2+X,X的化学式是 。(4)探究CO2的性质 在缓慢通入二氧化碳的过程中,a、b、c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17.(2023上·全国·九年级随堂练习)二氧化碳是空气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的 作用转变为氧气。(2)应对全球气候问题我国作出庄严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①“碳中和”中的“碳”的含义与下列名词中“碳”的含义与相同的是 。A.碳单质 B.碳酸钙 C.碳纤维 D.低碳生活②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容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为控制空气中CO2的含量,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字母序号)A.推广充电汽车,逐步减少燃油汽车B.开展植树造林,提高城市绿地面积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3)按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①A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②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2023上·广东佛山·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鉴照古今变化,传承奋进力量。(1)出行:明朝末年从广州到北京约需半年时间,如今乘坐高铁几个小时便可到达。制造高铁使用了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2)记录: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 ;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硅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①图中 , ;②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3)农业:古代种植农作物使用农家肥,现代常使用化肥,其中农家肥料的腐熟是属于 反应(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4)工具:“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是古代人对物质构成奥秘的表达;如今可以借助各种精密仪器探索,通过微观图示更清晰地表示物质的构成。“”、“”、“”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如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A. B. C. D.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B2.A3.A4.C5.A6.D7.B8.D9.B10.D11.B12.D13.A14.(1)二氧化碳/CO2(2)B(3)②③(4) 物理 光合15.(1)不活泼(2)3/三(3)B16.(1)b(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3)H2O(4)a、c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且c处先变红17.(1)光合(2) D 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ABC(3)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干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H2O+CO2=H2CO318.(1)Al/铝(2) 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稳定 8 14 三/3(3)缓慢氧化(4)BC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