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2023_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资源简介

1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第 16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 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倡导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些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本课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本课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的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科学精神: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内容及意义。
名词解释: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及影响。
家国情怀:掌握周恩来的外交活动,感受伟人的外交智慧与风采。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教学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国务院总理及兼第一任外交部长,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 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猜猜他是谁?
【生】周恩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周恩来的足迹,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在什么样的外交环境,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知道。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 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三、教学过程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探究背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出示材料。材料 1: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 2: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和国外共缔结过近 1200个条约,基于“弱国无外交”这一基本丛林法则,这些条约基本都是不平等条约,涉及对中国的割地、赔款、租界......
材料 3: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需要和平,时间越长对中国人民越有利......
---刘华秋《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师】(1)结合材料 1、2,说说旧中国的外交特点。
【生】不独立、不平等、被迫、无利处的屈辱外交。
【师】(2)结合以上材料,新中国外交政策需要坚持哪些原则?
【生】独立、平等、自主、互利、和平的外交。
【师】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告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师】毛泽东把争取和维护世界的和平作为新中国的外交目标。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谁?
【生】周恩来。
【师】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世界形势图,看新中国面临着怎样的世界环境?(或结合课本 81页第二段看苏联和美国对我国的态度 )
【生】二战后,以苏联、美国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对峙。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保持友好态度;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师】当时中国面临严峻的外交形势,在这样的外交环境中,为了打破美国封锁,新中国领导人以怎样的态度应对?
【生】新中国开展积极主动的外交活动,广交朋友,走向世界。世界就会走向你。
【师】在这样严峻的外交环境中,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外交成果?有何作用?
【生】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师】(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
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1947年,印度独立,中印发生纷争。1953年,当时的领导人是如何解决的呢?
【生】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自主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课本 82页,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并在课本上勾画出来。目的是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情况。
首次提出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 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正式确认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立,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影响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完成练习,加深理解。
【师】首先,咱们来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时间是?
【生】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师】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哪五项内容呢?
【生】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内 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正式确认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立,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影 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师】快速记忆一分钟,找学生背诵。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生】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这是核心和基础;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这是保证。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是目标。
【师】前面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那正式确立是在什么时候呢?
【生】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棒。来思考一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影响?
【生】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师】活学活用: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判断以下事件符合还是违背该原则的哪项内容?找学生回答。
【生】第一张图片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二张图片是互不侵犯;第三张图片是互不干涉内政;第四、五张图片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过渡:
【师】那我们要怎么和这些亚非民族国家进行建交呢?我们参加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万隆会议。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万隆会议
【师】背景: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峙局势日益严峻,独立的亚非国家认识到,要保卫世界和平、维持国家独立,发展经济,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召开了万隆会议。自主学习教材 83页,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并在课本上勾画出来。
【生】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与国家:亚非的独立国家;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会议。
【师】万隆会议能让中国建立更好的外交关系,从而更好的发展,所以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的阴谋家们会乐见我们顺会议名称万隆会议时 间年地 点印度尼西亚的。参与国家亚非的独立国家会议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中国贡献提出“”的方针方针的作用利参加万隆会议吗?
【生】不能。
【师】依据教材 P83正文及相关史事,请说出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在会议前、会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找学生回答。
【生】首先,在会前就发生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阴谋家妄想谋害周恩来总理,但周总理临时改变行程,没坐上这架失事的飞机,从而顺利抵达会议。但是在会中: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污蔑中国是具有侵略性的国家。
【师】如果你是周恩来,面对会中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 请思考。
【师】(问题探究)假如我们采取这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可能导致会有什么后果?组员讨论后辩论。
【生】陷入僵局,协议失败。纵容气焰,加深误解。
【师】这两种方式都会使会议偏离正轨、步入歧途、争执不下、陷入僵局,正中帝国主义下怀。面对其他国家的诋毁攻击,周恩来总理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观看视频。
【师】视频已看完,回答:面对其他国家的诋毁攻击,周恩来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法?
【生】周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师】探究(小组讨论):结合材料和所观看视频,指出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展开小组讨论,老师等会儿会请一位小组代表来分享答案。
材料一:(求同)......那就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承认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在经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的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材料二:(存异)......大家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生】同: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务—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生】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师】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师】这个方针不但能在社会制度不同的亚非国家之间架设友好相处的桥梁,也能使得许多本来敌对的国家和平共处,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当然也为新中国国际威望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出现第二次建交热潮,建交情况如何?找学生读一下。
【生】1955年一年内,有来自世界 5大洲 63个国家的
471个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到 1956年,中国同 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到 1962年底,就有尼泊尔、埃及等 17个亚非国家同中国建交......
【师】万隆会议后,新中国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打开外交新局面,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智慧与杰出的外交才能,为会议圆满成功作出了贡献。你从万隆会议中感受到一种什么精神?结合材料回答。
【生】亚非人民团结、友谊、合作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师】时至今日,万隆精神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发挥万隆精神,大家一起携手进步。
【师】总评周恩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赞誉。世界通过周恩来的形象重新认识了新中国,他的不卑不亢,进退有余铸就了中国外交的脊梁!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思想至今仍在指导中国的外交工作,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他的外交智慧与风采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1976年 1月 8日,周恩来在北京病逝,享年 78岁。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半旗一周。
拓展延伸:
【师】与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对比,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从政策、人员、国际形势、国家实力等角度组织答案)
【生】
1、正确的外交政策;
2、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3、周恩来等外交人员的努力;
4、国家走向独立;
5、综合国力强......
四、小结课件展示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新中国在 20世纪 50年代的外交,中国共产党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为新中国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同学们一定不要忘记一个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个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次会议(万隆会议),一个方针(“求同存异”),一位伟人(周恩来)。以史为鉴,祝愿祖国明天的外交成就更加辉煌灿烂。作业布置同学们课后阅读周总理外交相关书籍,下节课请同学们分享。
当堂评测练习通过拆盲盒游戏,完成评测练习
抽第一个幸运盒:单项选择
1、周恩来说:“中国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C )
A. 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 实行孤立的外交政策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战略合作的外交政策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A )
A.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元朝的胜利
C. 巴黎和会 D. 与苏联建交
抽第二个幸运盒:甄别判断
(√)1、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抽第三个幸运盒:材料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1)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特点:不独立、不自主、不平等的屈辱外交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哪一事件后得以根本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事件:新中国成立;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板书设计
五个“一”:一个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个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次会议(万隆会议),一个方针(求同存异),一位伟人(周恩来)。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后反思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先反思一下成功之处:
一、这节课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重难点突出,在教材处理的时候根据教学目标来,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设计。利用图片、视频,小组交流对话等形式进行设计,体现出来历史学科的灵活性以及开放性。
二、借助谜语、大量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方式充实课堂,辅助学生学习,不仅激发兴趣,而且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三、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设计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是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充分提高了学生参与热情,给他们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得成就感,喜悦感。
四、为了再现历史细节,我搜索了一段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新中国外交成就是来之不易的,还能真实体会周恩来为新中国外交事业所作的贡献,加深了解。在今后教学中值得反思的不足之处:内容安排的不要太满,应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问题讨论时间要充分,还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发言。还应采用多
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努力构建轻松高效和谐的历史课课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