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扬州慢姜夔学习目标1 赏析名句2体会诗人深沉的伤今怀古之情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扬州风光瘦西湖二十四桥的明月扬州芍药甲天下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牵动了许多诗人的情怀和游兴。扬州慢 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序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交代创作原因黍离与千岩老人《黍离》,《诗经·王风》篇名。黍,庄稼的一种,离,茂盛的样子。据传说,这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且遍种庄稼禾黍,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后来,人们往往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千岩老人,萧德藻晚年寓居湖州时自己起的号。萧德藻,字东夫。福建闽清人,南京著名诗人。他在今天已很少为人所知,但在当时却赫赫有名,他的诗名甚至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相当。1、思考:上阕哪个词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空城荒芜 1、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来写。眼中所见,是“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耳中所听,是“清角吹寒”。2、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写。昔日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如今是“尽荠麦青青”,运用对比突出了如今扬州的荒芜。2、诗人想象唐朝杜牧来到扬州,那么,杜牧会是什么感受?惊昔日扬州: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今日扬州: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桥边红药虚景实景对比凸显战争后扬州城的萧条,表达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对战争的厌恶,也表达了作者因山河残破、人民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4、这首词是如何表现序中提到的“黍离之悲”的?(3)对比。此人将昔日扬州的繁华同今日扬州的萧条作对比,体现黍离之悲; 虚实结合(4)拟人。“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形象地反映出对战争的厌恶和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1)借景抒情。词人勾画了一幅荒凉凄婉的画面,野麦萋萋,废池寒水,枯木西风,清角空城,冷月悄然,表现了战后扬州的萧条,体现黍离之悲;(2)直抒胸臆,感慨杜牧如果此时故地重游,也定会大为震惊,最后叹息芍药无人欣赏,感时伤怀;知识延伸: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意象、意境特点的分析能力,意象选取、意境营造方法的比较与分析能力,以及对古诗词主旨的理解、把握能力。意象,简单地说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的组合,指具有不同属性的意象连缀在一起,组合成具有某种特质的画面或场面。意境,指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意境的特点与意象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密切相关。因此,分析意境的特点与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对诗歌情感主旨的分析鉴赏。《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之处:《望海潮》①意象选取:词人选取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天堑”“珠玑”“重湖”“叠献”“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千骑”“高牙”等意象,色彩或明丽或浓艳,或芬芳或富贵,或优美或繁华,描摹出钱塘景观之优美、百姓之富庶、市井之繁华,营造出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意象的组合:词人以钱塘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人文景观为主体,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描绘出一幅色彩缤纷,花香芬芳,管乐之声缭绕,歌吟之声不断,繁华富庶的江南生活图画。②意境营造:词人选取具有相近特点的意象,通过组合,营造出浓艳瑰丽、秀美繁华、富庶奢华的意境,以乐景抒乐情,充分表达了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之情。《扬州慢》①意象选取:与《望海潮》多有不同。无论是序文中的“夜雪”“荠麦”“寒水”“暮色”“戍角”,还是词中的“废池乔木”“清角”,荡在“波心”的“冷月”,要么色彩昏暗,要么色调阴冷,要么声音悲凉,呈现出一幅萧条、荒凉、清冷的画面。意象组合:背景、主题与《望海潮》恰恰相反,该词以寥落、空寂的扬州城为背景,主体为具有自然属性的意象,以在凄清戍角悲鸣背景下的夜雪、荠麦、寒水、暮色、乔木等意象,烘托出战后扬州城人迹杏然、街巷空寂的凄凉景象。②意境营造:与《望海潮》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营造的主体意境不同,该词用清冷意象营造出的是萧条、荒凉、空寂,令人伤感的意境。二是词人在主体意境之外,还运用了移情入景、以乐景抒哀情的写法:词人以往昔的乐景如“名都”“佳处”、二十四桥等,衬托哀情。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一“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令人伤感的画面和意境与令人回味无穷的繁华昨天,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椎心泣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