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2023-2024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汽化与液化教案 -2023-2024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12.3汽化与液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②知道沸腾的特点,沸腾的条件
③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④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⑤认识液华现象,了解液体的方法,知道液体放热。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②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
四、教学难点
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提问学生上节课学过的从固态到液态以及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有哪些特点。
请学生思考气态与液态之间能否相互转化。
【图片展示】洒水车淋湿的路面很快就变干了。路面上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二)讲授新课
(一)汽化与液化
1.定义: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热风干手器使湿手变干(汽化) 露水的形成(液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 和 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二) 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猜想假设
各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玻璃板、温度计、水、秒表
设计实验:按实验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组装顺序由下至上。
讨论:实验中怎样就能够“既节约能又节省时间?
加盖子,可以防止热量散失。
选择初温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
水量适中
实验步骤
1.按实验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变化
沸腾前,水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
沸腾时,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升至水面后破裂消失
分析与评估
水上升到一定温度时沸腾且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水沸腾时产生气泡,上升、变大,到达水面破裂开来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实验结论: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3.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4.受热停止,沸腾停止。
讨论:
为什么高压锅煮饭比一般的锅快呢?
高压锅密封性能好,水沸腾时锅内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所以高压锅煮饭比一般锅快。
一些物质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
信息窗
物质的沸点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水中放盐或糖,沸点会升高,若加入酒精,沸点会降低;海拔高的地方,水的沸点会降低通常,地势每升高1000米,水的沸点降低3℃在8848.43m的珠穆朗玛峰上,烧开的水只有73.5℃。这样的温度连鸡蛋都煮不熟,高压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三)蒸发
在液体表面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讨论:
1、根据生活常识,如何使洗好的湿衣服干得快一些?
2、树阴下和阳光上,那一件衣服干的快一些?
结论: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得越快。
3、将桶中的湿衣服拧成一股绳一样和展开晾在衣架上,哪种方法能使衣服干得快些?

结论: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4、洗好的湿衣服挂在通风处和不通风处哪个干得快?通风处的湿衣服干得快。
结论: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液体蒸发得越快。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
用棉球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有什么感觉?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何变化?
得出结论:蒸发吸热致冷。
用酒精擦拭体表为高烧病人降温,是利用酒精蒸发吸热带走热量。
想一想:
夏天,用电风扇对人吹风,空气的温度下降了吗?为什么会有凉爽的感觉?
空气的温度没有下降。电风扇吹风时,皮肤上汗液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加快了汗液的蒸发速度,汗液温度下降,从身体中吸热而感到凉爽。
拓展一步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大量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若要使沸腾过程继续,必须对液体继续加热,以便更多的分子飞出。在沸腾过程中来自外界的热量为分子挣脱引力提供了能量,但无多余能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在任何温度下,总会有一些分子可以得到足够的能量而挣脱周围液体分子的吸引,从而脱离液面飞向空中。
巩固练习
1、水在零摄氏度时会不会蒸发?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2 、酒精擦在手上,手为什么会感觉到冷?酒精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不同点 方式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同时在液体表面和内部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某一特定温度(沸点)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液温变化 自身和周围温度降低 沸腾时温度不变
相同之处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四)液化
1、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室外的人不断地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雾状小水滴。
烧水时,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的雾状小水滴。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到镜片上。
雾的形成: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依附在浮尘上,就形成了雾。
2、液化的方法
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方式: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如家中用的液化气,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①降低温度; ②压缩体积。
3、液体汽化时是吸热,而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液化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呢?
液化过程要放热
例如,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就是100℃的水蒸气液化时放热,这样烫伤更严重。
汽化与液化的异同点:
不同点 物态变化 汽化 液化
状态变化 由液态变为气态 由气态变为液态
方式 蒸发、沸腾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吸、放热 吸热 放热
相同点 都是物态变化的过程,都伴随着热量变化
(五)归纳小结
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汽化与液化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
二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 分类: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1) 蒸发
① 蒸发会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② 蒸发的特点:缓和、仅在表面、在任意温度下都可发生。
③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
④ 蒸发的应用
(2) 沸腾
① 沸点
② 沸腾现象
③ 沸腾的条件和特点
④ 沸腾图像
⑤ 沸点表及其应用
二、液化:
1、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
2、 液化的特点:水蒸气遇冷放热。
3、 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气体两种。
4、 液化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
同步练习册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发扬民主,鼓励并尊重每一位学生发表的个人见解,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