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频考点情景化对点练学案【人教版 八上】§7. 透镜及其应用体系总览 思维导图必会知识 一、透镜1.透镜(1)分类:按照形状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2)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注意:判断一个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要根据中间与边缘的厚度来确定,而不能根据透镜表面的凸凹来判断。2.透镜对光的作用(1)透镜对光的作用:①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②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说明:①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并不一定会聚到一点,而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方向更靠近主光轴的方向偏折,即有一种向主光轴靠拢的趋势;②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指的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对应的入射光线而言散得更开,即有一种远离主光轴的趋势。3.焦点和焦距(1)焦点(F):平行于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2)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说明: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焦距相等。。必会知识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的关系。(2)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等。(3)物理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字母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字母v表示。(4)注意:在摆放仪器时,要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共线”并“等高”。“等高”就是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使烛焰成的像落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2.凸透镜成像规律(1)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蜡烛位于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3)当蜡烛位于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在光屏上不得到蜡烛的像,透过透镜可以看到蜡烛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实像和虚像(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2)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在光屏呈现的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必会知识 三、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1)结构: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2)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1)结构: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平面镜是用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2)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螺纹透镜的作用是会聚光,光源位于凹面镜的焦点处,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再经螺旋透镜会聚,使照片在投影片上的光更强一些。3.放大镜(1)原理:实质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2)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必会知识 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1)结构: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一组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2)成像特点: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的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注意:通过显微镜,我们观察到的物体的像与物体上下颠倒,左右互换。如果我们将物体向左移动,则像向右移动。说明:反光镜的作用是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物体。2.望远镜(1)结构: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视角: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处所夹的角叫视角。物体越大,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越近,其视角就越大。必会知识 五、眼睛和眼镜1.眼睛(1)视物原理:人眼球好比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上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眼睛的调节:当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3)近点和远点: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到的最近和最远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近点和远点。正常眼睛的观察距离大约是10 cm至无限远,最佳的明视距离为25cm.说明:眼睛与照相机的成像过程是不同的.视力正常的人看远处不同物体时,物距不变,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不变(像距不变),人的眼睛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凹凸程度,从而调节了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也就是说眼睛实际上是一架调焦照相机;而普通照相机的焦距不变,在改变物距的同时,必须改变像距来获得清晰的像。2.近视眼和远视眼(1)近视眼成因及矫正: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应佩戴凹透镜矫正。(2)远视眼成因及矫正: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需要用凸透镜矫正。注意:远视眼镜的度数为正数,近视眼镜的度数为负数。基础自测·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远处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a)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 B.(a)(b)都为凸透镜C.(a)为凹透镜(b)为凸透镜 D.(a)(b)都为凹透镜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B.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C.阳光透过凹透镜后能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D.通过凸透镜的两束光可能不相交于一点3.下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A. B. C. D.4.烈日下,不能随手将装有水的矿泉水瓶放在窗台上,否则矿泉水瓶会将强烈的阳光聚焦到物体上,致使物体温度过高而被点燃导致火灾。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5.如图,是凸透镜主光轴上的一个发光点,是发光点发出一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的光线可能是 A. B. C. D.6.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老花眼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眼镜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远视眼镜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7.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点C.的距离越短,说明凸透镜的会聚能力越强D.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则该凸透镜对光不具有会聚作用8.将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能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所示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C.透镜的焦距小于10 D.透镜的焦距大于109.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能使平行光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B.通过凸透镜的两束光可能不相交于一点C.凸透镜的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弱D.通过凹透镜的两束光一定不能相交于一点10.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A. B.、 C. D.、、、11.如图所示,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讲授水透镜的画面,若此时她的脸离水透镜光心的距离是,且能在水透镜另一侧距离光心的地方,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则可推算该水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B. C. D.12.在鉴定文物时。文物专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微部分通过放大镜成放大的实像B.细微部分在放大镜的焦点处C.细微部分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焦距D.细微部分到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13.如图所示是创新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照相机。在较暗的教室内,让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室外实验楼清晰的像,选项中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为物体) A. B.C. D.14.小京通过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A.B.C. D.15.隐型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眼睛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型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制成,中心厚度只有。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的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及矫正时应配制的这种隐型眼镜的镜片边缘的厚度分别为 A.近视眼,大于 B.近视眼,小于C.远视眼,大于 D.远视眼,小于16.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17.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爱眼日”的设立宗旨是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要预防近视,珍爱光明。图甲为某同学的眼睛成像图,其视力问题及矫正方法是 A.远视眼,配戴乙透镜矫正 B.近视眼,配戴乙透镜矫正C.近视眼,配戴丙透镜矫正 D.远视眼,配戴丙透镜矫正18.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目镜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19.下列关于如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B.图乙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需要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C.图丙中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倒立放大实像D.图丁是“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它的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凸面镜20.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对下面光学器件的成像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图甲显微镜: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显微镜的原理是: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再通过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B.图乙照相机: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C.图丙老花镜:老花镜即凸透镜,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利用光的折射规律成像D.图丁“拐弯镜”:“拐弯镜”是凸面镜,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可扩大视野范围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 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 ,(以上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组成时,发现物体的像太小,看不清楚,这时他应该使物镜 (选填“靠近”或远离” 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22.(2022秋 长安区校级期末)(1)被观察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成一个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再经过目镜成一个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了,显微镜的物镜比目镜的焦距 (选填“长”或“短” ;(2)小明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观察同一课本上的文字。当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相等时,看到如图甲、乙两种不同的像,甲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乙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那么 (选填“”“ ”或“” 。23.某同学经常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长时间盯着屏幕,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如图所示,图 (选填“甲”或“乙” 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近视眼应配戴 透镜(选填“凸”或“凹” 制成的眼镜来矫正,戴上合适度数的眼镜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的实像。24.如图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人眼是通过调节 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 (选填“厚”或“薄” ,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25.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15cm的地面上能看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一个物体到该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此成像原理与 的工作原理相同。26.如图所示,小刚自制了一架模型照相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外壳的长度为,若将凸透镜对准窗外景物,在外壳内前后移动内纸筒,在半透明膜上可以得到景物 (选填“倒立”或“正立” 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像;若将凸透镜正对燃烧的蜡烛,当蜡烛距离凸透镜至少 时,可以在外壳内移动的半透明膜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27.用焦距为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找像时,要前后多移动几次光屏,找出成最 像时光屏的位置;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倒立、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应用这个原理。28.在图中所示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该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29.一家汽车美容店的门口贴着如图所示的“爱车小贴上”,这是因为车身上的小水珠相当于 ,对光有 作用。30.手拿一块透镜正对太阳光,地上的阴影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此透镜是 透镜,它的中间 (填“薄”或“厚” ,对光有 作用。基础自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填空题(共10小题)21.照相机;放大镜;靠近; 22.(1)放大;放大;短;(2);23.乙;凹;倒立; 24.光屏;晶状体焦距;薄;25.15;放大;投影仪; 26.倒立;缩小;20;27.清晰的;放大;投影仪;28.,,发散;29.凸透镜;会聚。 30.凸;厚;会聚。考点梳理·易错警示考点1 透镜易错知识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路是否可逆 回答: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透镜对光的作用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引起的,而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在透镜中的光路也是可逆的。易错知识点2.怎么画透镜的光路图 回答:利用特殊光线作图,基本解答思路是:首先明确透镜类型,然后明确已知光线,比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按照要求画出对应的光线。【例1】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太阳光通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矿泉水瓶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潜望镜【答案】A【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答】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样就会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凸透镜焦点的温度高,达到易燃物的着火点,易燃物燃烧引起火灾,故A正确。故选:A。1.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答案】【分析】要判断光线通过玻璃砖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玻璃砖属于什么透镜.图中,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解答】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是正确的.故选:。2.张老师从实验室中拿出一个凸透镜,用它不能解决的问题是 A.把天上的星星放大 B.把文字放大C.把文字缩小 D.让一张干纸片着火【答案】【分析】(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解答】、天上的星星一定处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所以此时通过凸透镜只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不可能将天上的星星放大,故该选项符合题意;、当将字放到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时,此时看到的就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当将字放到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时,此时看到的就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所以它可以让一张干纸片着火,故不符合题意。故选:。3.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实心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水晶饼”能够利用太阳光生火,主要因为 A.“水晶饼”能反射光 B.“水晶饼”能吸收光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答案】【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答】“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是其利用太阳光生火的原理,故正确。故选:。考点2 凸透镜成像规律易错知识点3.凸透镜的成像注意事项有哪些 (1)当u=f时,不成像,可看到与凸透镜等大的光斑。相当于物体(光源)放在焦点处后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变成平行光。(2)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分界点:焦点原文作者齐思源老师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3)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所成的像变大,相距也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所成的像变小,像距也变小。易错知识点4.什么是虚像 如果光束是发散的,那么就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其集合点叫作物体的“虚像”。虚像是实际光线所不能达到的,因此不能被光屏承接。虚像的特点是1.正立;2.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3.不能用光屏承接;4.只能通过光学元件观察;5.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虚像与物体同侧。【例2】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处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 B. C. D.【答案】【分析】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答】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即:,,故正确,错误。故选:。1.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B.乙图中成像条件与投影仪相同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D.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答案】【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⑤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答】、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错误;、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故正确、错误;、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成的像变小,故错误;故选:。2.如图所示,将焦距为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刻度线处,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蜡烛不动,把光屏向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若蜡烛移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C.若蜡烛移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等大的像D.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答案】【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错后会聚。【解答】、若蜡烛不动,物距,焦距,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要放在刻度线以外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凸透镜要向右移动光屏上才能出现清晰的像,故不符合题意。、若蜡烛移至刻度线处,,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符合题意。、若蜡烛移至刻度线处,,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不符合题意。、在图示中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近视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错后会聚,像向右移动,所以将光屏右移可再次成清晰的像,故不符合题意。故选:。3.(2023 修武县一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A.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B.人脸是光源C.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投影仪相同D.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答案】【分析】(1)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此时物距;(3)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解答】、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正确,错误;、人脸不会发光,但会反射光,所以人脸不是光源,故错误;、当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的两倍焦距之外,故错误。故选:。故选:。考点3 眼睛和眼镜易错知识点5.眼睛是怎样既能看清远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物体的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状态: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此时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此时焦距较短),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例3】现代生活中,人们由于长时用眼而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答案】【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造成的,属于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需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即图丁。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造成的,属于远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需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图丙。综上所述,甲、丁是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图。故选:。1.人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体作用相当于光轴可转、焦距可变的凸透镜。其特点是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只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某同学从低头写字到抬头看黑板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分析】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晶状体的调节可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据看远处物体和看近处物体晶状体的厚、薄的变化即可判断。【解答】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变弱,即焦距变长,从而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若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使得像才能成在视网膜上,因此从低头写字到抬头看黑板的过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将变大;故选:。2.如图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是近视眼B.乙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是远视眼C.甲应该戴凹透镜矫正,乙应该戴凸透镜矫正D.甲应该戴凸透镜矫正,乙应该戴凹透镜矫正【答案】【分析】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远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远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结合图象和近视眼的成因可知,甲图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该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矫正远视眼,该使光线会聚一些,所以应配戴凸透镜;故选:。3.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答案】【分析】(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图乙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故选:。考点4 透镜的应用易错知识点6.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异同点是什么?相同点是两者都是由目镜和物镜组成。不同点是显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望远镜有一部分是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显微镜原文作者齐思源老师物镜是短焦距,目镜是长焦距,望远镜正好相反;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作用是对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例4】如图所示,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再拿一个放大镜作为目镜放在水滴的上方,这样就可以制成一个显微镜。把一幅图片放在玻璃板的下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看清玻璃板下面图片中的微小细节了。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滴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B.目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C.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 D.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答案】【分析】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解答】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再拿一个放大镜作为目镜放在水滴的上方,水滴作为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是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错误,正确。故选:。1.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B.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物片亮度【答案】【分析】显微镜有两组透镜:一组是靠近物体的物镜,相当一个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一组是靠近眼睛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刚才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成在目镜的焦点以内,使像再次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反光镜是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解答】、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故错误;、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错误;、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正确;、反光镜是一个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现象,故错误。故选:。2.如图甲所示是福建的天文爱好者颜明哲通过纯手工打磨镜片自制的望远镜,该望远镜不仅可以看到8亿公里外的木星,甚至能清晰地看到木星表面的斑纹,图乙是该望远镜内部结构及光路示意图。下列关于该自制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颜明哲通过纯手工磨制的镜片是凹透镜B.看到8亿公里外的木星只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C.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斑纹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D.木星到物镜的距离满足为物镜的焦距)【答案】【分析】望远镜的原理:望远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解答】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木星到物镜的距离满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正确。故选:。3.如图所示为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示意图,关于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B.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C.显微镜的目镜是凹透镜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是凸透镜【答案】【分析】(1)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的原理:望远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解答】、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正确,错误;、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正确;故选:。拓展延伸·例题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生活中的透镜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现象。比如从侧面看圆形鱼缸里的鱼,看到的鱼会比实际的大。水银温度计的玻璃外壳是弧形的,读数时需要旋转到一个特定角度,才能看清楚里面的水银柱。这是利用水或玻璃形成一个 透镜。在野外,塑料瓶不能乱扔,除了塑料难以降解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塑料容器若积水,会对太阳光有 作用,容易引起火灾。图1中猫和老鼠的图片立在书桌上,一个圆柱形玻璃杯装满水放在画前,透过玻璃杯发现老鼠变胖了,并且还掉头奔向猫,此时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显微”或“望远”)镜的 (选填“目镜”或“物镜”)相同。图2为一个足球饰品。玻璃材质的足球放在托槽底座上,防止随意滚动。透过足球或透过底座,都能看到窗前的小朋友。透过足球看到的小朋友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透过底座的成像原理,可用图3表示。请作图找出A点的像A′。【答案】凸;会聚;显微;物镜;实;。例题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智能手机在信息量猛增的今天,手机是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蕴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小明同学学了物理后,对手机的一些功能进行了科学探究。当来电话时,通常我们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我们可以通过声音辨别打电话的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 不同;在开会时手机要求设置为静音状态,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2)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识别软件依靠照片中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的识别。由此应用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相同B.手机通过扫描能识别二维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C.手机获取的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再经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形成的D.在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时,所成的像是虚像(3)现在的手机智能化,图甲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为2000s,步长是0.5m,那他步行的速度是 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4)现在的手机还有拍照功能,小红带着手机准备乘地铁去拍摄一些美图。小红身高1.65m,她站在2m高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玻璃门上端和下端各有30cm宽的不透光的广告纸挡着,则她的像高 m。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面的乘客看到小红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 (选填“左右移动”或“不移动”)。【答案】(1)空气;音色;声源处;(2)C;(3)1;静止;(4)1.65;不移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