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复习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下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复习课件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下册)
九下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年代尺串历史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突出特征?领先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新式交通工具?新能源?新动力?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密切结合 美国、德国
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性成果);内燃机与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与新材料的产生。
新式交通:汽车、飞机 新能源:电力、石油 新的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②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④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基础知识记忆
5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进步性?出现的问题?
2.工业化国家出现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进步性:人口增长、大众教育的发展、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问题:住房、公共设施、环境污染、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加剧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1.英国科学家牛顿的成就都有哪些?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成就 意义?
3.巴尔扎克是哪个国家的?领域?代表作是什么?作品影响是什么?
4.列夫托尔斯泰是哪个国家的?领域?代表作?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5.贝多芬是哪个国家的?代表作?作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6.梵高是哪个国家?代表作品?作品反映了什么信息?
①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②万有引力定律等三大成就,《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③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成就:出版《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的观点
意义: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一场伟大革命。
19世纪早期(法国大革命后)的法国文学家 “人间喜剧”小说集
影响:反映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俄国文学家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评价:抨击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压迫,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德国音乐家; 《英雄交响曲》;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
荷兰画家; 《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单元知识线索:19世纪中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促进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扩展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政治前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一些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同时也促使人口快速增长,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大众教育的兴起;同时也拉大了贫富分化的差距,带来了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和社会矛盾激化必然会在文艺领域中体现出来,影响文艺事业的发展。资本主义时代经济与科学理论互相影响着向前发展。
三、图示构建联系
(1)理解“科技、教育与政治等领域的相互关联”
科技革命(即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即工业化加速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工业化进程需要更多相关的人才,进而推动了大众教育的开始;
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人才,提高了人们管理城市的水平、参与政治的觉悟与水平,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和科技的发展。
四、理解知识内涵
(2)识别易错点
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差距加剧等现象,不单单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还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即是由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五、综合比较认识
比较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手工工场发展,殖民地广阔,市场扩大,商品供不应求,要求改进生产技术 政治因素:资产阶级统治巩固与扩大,资本主义制度得到扩展;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理论的出现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的提出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标志 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蒸汽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电气时代”
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动力设备 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重要发明 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汽船、火车等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重心 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 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特点 英国最先开始,其他国家陆续开始 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规模更大、范围更广
科技含量低 科学和生产紧密集合
比较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影响 相同点 两次工业革命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社会交往更加方便,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产生了垄断组织,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生产力 创造巨大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生产力高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涉及领域 纺织、采矿、交通等部门 更广泛,新增新能源、新材料、新的交通通讯行业、现代化学工业产生等 国际关系 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东西方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一触即发 对中国影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民用工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侵略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启示 (1)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要增强科技创新意识;(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工业化或经济的同时,应重视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尽量减少和消除工业化带来的消极后果,发展经济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减少污染 2.先进思想、科学理论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思想或科学 社会实践 相互关系
先进思想促进 社会进步 人文主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思想解放推动科学进步,如文艺复兴时期,批判封建神学,促进科学革命,近代天文学产生;②科学理论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人们思想上反对封建神学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科学理论促进社会进步 牛顿力学 成为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 ①思想解放推动科学进步,如文艺复兴时期,批判封建神学,促进科学革命,近代天文学产生;②科学理论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人们思想上反对封建神学
达尔文进化论 成为反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 法拉第电磁学 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相对论 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子能开发利用 1.(2017年)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小时降低为一个半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2.(2015年)“当地球在空间运动的时候,为何重物还总会落向地面?什么力量驱使地球转动?什么驱使行星在它们自己的轨道内转动?” 针对这些问题,牛顿发现了( )
A.万有引力定律 B.微积分
C.进化论 D.相对论
3.(2019年)在1750—1850年间,欧洲人口从1.4亿增加到2.3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这主要是由于( )
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 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六、典型习题演练
4.(2019年)他是一位小说天才,曾在其作品的“总序”中写道:法国社会将要作为历史学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员。该作品是( )
A.《哈姆雷特》 B.“人间喜剧”
C.《复活》 D.《战争与和平》
5.(2020年)从下面表格内容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  )
1870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A.世界贸易格局发生改变 B.英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C.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向美洲 D.世界贸易总额连年持续提高
国家比重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6.(2020年)由于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以英雄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和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他”是(  )
A.巴尔扎克 B.梵高
C.列夫·托尔斯泰 D.贝多芬
7 (2021年)迫于环境的压力,生物会使它们自己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往往会出现某一群生物可以更适合于某一小环境的变化,使得它们击溃另一群并取而代之。这段话描述的观点出自( )
A.牛顿 B.法拉第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六、典型习题演练--参考答案
1-7 A C C B A D C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