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怎样的时局是“一目了然”的?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肠代表德国,蛤蟆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根据视频及教材内容分析义和团运动1.兴起的原因2.兴起时间3.兴起地点4.口号5.发展6.结果1.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外国传教士在各地胡作非为,导致人民起来反抗。2.19世纪末3.山东4.“扶清灭洋”5.1900年春 京津地区6.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讨论:怎样看待义和团 “扶清灭洋”的口号?但这个口号并不科学,“扶清”,说明义和团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容易导致运动被清统治者利用和控制。而“灭洋”又包含了反对一切与“洋”有关的事物,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是其局限性的一面。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其斗争锋芒直指外国侵略者。说明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口号体现了义和团运动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起到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反侵略斗争的作用。这是其进步性的一面。*义和团的团旗义和团的武器义和团团民义和团旗帜反洋教斗争宣传画(流传于19世纪末中国民间) 义和团仇视一切与洋人有关的东西,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士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 对开明官绅,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更是明言打杀,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均不饶放”。义和团杀洋人义和团员在北京街头盲目排斥西方文明结合以上资料,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 1900年6月起,义和团大规模进京,其强盗本性才真正暴露出来。抢教民之财物是常事,坐地卖所抢之物亦有之。7月15日开始,义和团进攻聚集在宋家河的三千多名教民;除了屠杀教民外,义和团更滥杀无辜,与教会无关的中国人被义和团杀害,数量远超被害教民,难以统计(单北京死于义和团手下的有十数万人)。义和团团民及其暴行结合以上资料,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拳民正在破坏铁路滥杀无辜资料1 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山东巡抚。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1898年12月),袁世凯上任后,马上对义和团采取血腥的屠杀政策。资料2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十万,自兵民以至与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剿杀招抚招抚不过是缓兵之计,是清廷试图利用义和团打压列中气焰,当清廷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便毫不犹豫出卖了义和团。猜一猜这应和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八国联军侵华时 间:1900年6月八个国家:英、俄、日、法、德、美、意、奥有人说,八国联军侵华是义和团运动所造成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油画)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任联军统帅。西摩尔1840~19291900年6月10日,西摩尔率领八国军队组成的侵略联军2000余人,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被八国联军炮毁的天津城墙被八国联军大炮轰毁的天津街市被八国联军炮火轰毁的北京正阳门(前门)。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黄包车上都是八国联军抢劫来的财物八国联军封锁街道,逐户进行抢劫美军在天津抢劫的银子翰林院藏书室46000多册古籍被洗劫一空“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看了以上图片,结事瓦德西的这段话谈谈你的想法。《辛丑条约》签订仪式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同英、俄、德、法、美、日、意、奥、比、西、荷等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前右二)和庆亲王奕劻 (前右一)代表清政府与列强各国签约时的情景。《辛丑条约》主 要 内 容 危 害《辛丑条约》简表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白银。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时间 侵华战争 条约 影响1840—1842年1856—1860年1894—1895年1900—1901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义和团运动列 强清政府灭洋绞杀侵略先宣战后借师助剿扶清先利用后阵压失败《辛丑条约》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同步练习1. 反帝爱国运动__▲__运动,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 )21·cn·jy·comA.太平天国 B.义和团 C.反割台 D.三元里抗英2. 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 列宁说:“中国人对欧洲人的进攻,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遭到了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的疯狂镇压。这样的暴动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不痛恨他们吗?”列宁评价的事件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引起。的。允许包括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的不平等条约A.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是一次性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5.“八国联合军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帝逃往西安。此事件以清王朝战败,并赔款4.5亿两白银为终。”该材料所涉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6. 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21教育网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7.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③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的是( )21·世纪*教育网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9.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右图《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A.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0. 与此前中国与列强间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具有新的特点。以下表述,符合新特点的是( )www.21-cn-jy.comA.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B.勒索巨额的战争赔款C.强迫中国开放口岸 D.清政府成为侵略工具11. 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炮舰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了中国大门,打破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而旧制度也开始走向了解体。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使中华民族陷入了痛苦的深渊,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苦难历史才宣告结束。21cnjy.com请回答:(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各国侵略者纷至沓来,请列举这段时期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重大历史事件(至少列举2例)。(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最囊说明这一点?(2分)2·1·c·n·j·y(3)从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2分)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B 2. D 3. D 4. C 5. D 6.A 7 .C 8. D 9.D 10.D11.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举出两例即可)(2)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义和团运动.wmv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同步练习.doc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