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件(共31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课件(共31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知识回顾
1、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
(2) 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知识回顾
3、习近平外交思想
(1)指导意义(作用 ):为新时代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 指明方向。
(2)主要内容:“十个坚持”
(3)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如何贯彻落实: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健全党对外事 工作领导体制机制;②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③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④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4、中国大国外交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目7590
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
观看视频和结合课本说明:中国为什么要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贫困
战乱
恐怖主义
难民危机
贸易保护
金融危机
环境污染
强权政治
冷战思维
世界怎么了? 我们怎么办?
面对世界之问,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① 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多极化)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
② 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
③ 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妄自尊大、独善其身都陈旧落伍,只能四处碰壁)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要求(内涵)
对话协商
共建共享
合作共赢
交流互鉴
绿色低碳
建设持久和平
的世界(政治)
建设普遍安全
的世界(安全)
建设共同繁荣
的世界(经济)
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
建设清洁美丽
的世界(生态)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这五点主张,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和怎样建设世界这一人类发展的重大课题,为人类文明肇画了理想蓝图,提供了中国方案。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内在要求)
政治上
安全上
经济上
文化上
生态上
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五个坚持
坚持对话协商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 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连一连
追求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
政治上对话而不对抗,反对霸强(零和思维)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安全上对话解决争端协商化解分歧(求同存异)
帮助非洲人种香茹致富,在巴西点亮万家灯火
长期资助平民曲的交响乐团,让几千名出生在暴力贩毒环境中的孩子人生得以改变
在亚马逊搞环保,在巴西创下环保零罚款的记录
练一练:思考下列材料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哪个内涵
经济上同舟共济,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文化上尊重文明多样性,超越隔阂冲突、文明优越
生态上绿色低碳环保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措施(具体要求)
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政治)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安全)
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经济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生态)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知识应用】按下表补充相关内容
领 域 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措施(具体要求) 实现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政治上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4.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
01
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02
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03
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04
(1)对中国
(2)对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是什么(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为什么(原因)
必要性:①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③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意义: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怎么办(要求)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正确认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第二目7590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那么,
我们应如何践行这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呢?
中国在雅万高铁项目上是如何践行中国方案的?
议学提示
由印尼来展示雅万高铁,既是对中国高铁技术的一次全球性宣传,也是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高铁就是一张名片,展示的是中国脸面,比如中国没有利用高铁技术去塑造科技霸权,而是选择与东盟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体现文明大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国高铁出海东南亚、西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通西域、下南洋的高铁网络,使中国与沿线各国人流、物流、商贸往来将变得空前紧密,助推当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
中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挫穿西方妖魔化中国的谎言,展现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小贴士: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并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加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如高铁、杂交水稻、香菇扶贫、孔子学院、武术、冬奥会……)
中国高铁出海,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比如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引进来走出去,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支持多边贸易……为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怎么做)
(1)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建设,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引进来:引资、引智、引技
走出去: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并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加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
①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
②展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
③展示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④展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重点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展特色外交;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综合前面和P56综合探究)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五年时间,建设者们相继挖通了168座隧道,架起了301座桥梁。
  云南元江县境内红河谷,是中老铁路必经的一条天堑。如果强行建造桥梁,很可能出现垮塌的危险。
  方案创造性地提出,用两个钢筋混凝土空心墩代替原有一个实心桥墩,中间通过“X”型钢进行连接,在确保承重安全的同时减轻了桥墩自重。
建设过程中,通过架桥或铺设隧道,保障了沿线亚洲象的活动区域不受侵占。 同时,铁路沿线还增设了亚洲象防护栏与声屏障,铁路沿线通过种植树木来增加绿化面积。
在中老铁路全线建设期间,有4300多名老挝籍员工先后参与其中,见证了中老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如今铁路建成,也将给老挝提供更多的就业,带来更多机遇、带动老挝经济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方便沿线地区群众及游客的出行,还将带来更快、更便宜的跨境物流。一通全通,中老铁路犹如奔涌的“大动脉”,正为沿线各地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中方愿同老方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繁荣。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等
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积极开展公共外交
对外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
结合材料,中国智慧和方案是什么?中国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哪些努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的贡献: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具体做法①②③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1.必要性/时代背景: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措施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
课堂小结
1.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领导国际新秩序的责任担当。
矫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探索出一条新路径,但中国承诺永远不称霸,主张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所以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特有的价值追求。
矫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矫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我们在考虑共同利益的同时关切自身利益。
矫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符合各国共同利益,但是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坚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合理关切他国利益,努力寻求各国共同利益。
易混易错
易混易错
1.从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到致力于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蓬勃展开的中外文明对话活动;从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平衡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世界见证了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付出的积极努力。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是( )
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
②彰显中国领导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责任担当
③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
④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③④: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因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人类面临诸多共同课题需要解决,③④正确。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①错误。②: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国的责任担当,但中国并不能领导建立国际新秩序,②错误。
【当堂检测】
D
2.“单则易折,众则难摧”,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这启示我们要( )
A.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B.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C.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D.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详解】A:材料反映的是国际社会的安全问题,这与“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没有直接关系,A排除。B: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这启示我们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B符合题意。C:“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强调的是经济发展问题,C排除。D: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属于开放方面,与题意无关,D排除。
B
3.2022年6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发表题为《把握时代潮流缔造光明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勇敢面对挑战,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共赢共享。下列做法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的是( )
①伙伴关系方面,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结伴又结盟
②经济发展方面,谋求开放创新、包容平衡,弃零和博弈
③文明交流方面,追求文化同一、兼收并蓄,尊重多元化
④生态建设方面,坚持环境友好、绿色低碳,创美丽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伙伴关系方面,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结伴不结盟,①错误。②:经济发展方面,谋求开放创新、包容平衡,弃零和博弈,②正确。③:文明交流方面,追求文化交流、兼收并蓄,尊重多样性,③错误。④:生态建设方面,坚持环境友好、绿色低碳,创美丽世界,④正确。
D
4.2022年8月9日,习近平给马耳他中学“中国角”师生的复信中指出: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应对国际安全挑战,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①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
②为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提供根本动力
③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
④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②:“根本动力”说法错误,夸大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作用,②错误。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④错误。
B
5.2022年3月31日,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在安徽屯溪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书面致辞,倡导阿富汗邻国要各尽所能,协调配合,为各方形成合办帮助阿富汗实现长治久安指引方向,为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体现了我国( )
①互利共赢,坚持共同利益作为出发点
②亲仁善邻,彰显中国力量和大国担当
③加强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汇聚力量,引领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故①不选。②③:材料中指出中国倡导阿富汗邻国要各尽所能,协调配合,帮助阿富汗实现长治久安指引方向,这体现了我国亲仁善邻,彰显中国力量和大国担当,加强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②③正确。④:材料中指的是中国倡导阿富汗邻国加强合作。“我国引领国际社会发展方向”的说法错误,故④不选。故本题选C。
6.2022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重要讲话。强调推动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高质量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新时代。这彰显了我国( )
①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主导国际秩序
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坚定维护我国利益,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此项中“主导”的说法夸大了中国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的作用,①错误。③④:材料中,强调推动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高质量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发展新时代。这彰显了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③④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的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展现更大担当,而未涉及坚定维护我国利益,③排除。故本题选B。
7.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到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始终以人类前途命运为要,在国与国交往中大力弘扬民主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这表明( )
①中国是民主的忠实追求者、积极推动者和模范践行者
②中国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致力于捍卫国际新秩序
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④中国尊重联合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始终以人类前途命运为要,在国与国交往中大力弘扬民主精神,坚持不懈地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这表明中国是民主的忠实追求者、积极推动者和模范践行者,①正确。③:中国的一系列主张为国际社会作出了独特的中国贡献,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发挥了建设性作用,③正确。②:国际新秩序尚未建立,“捍卫国际新秩序”的说法不当,排除②。④:联合国不能够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联合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的说法不妥,排除④。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