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共21张PPT+2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共21张PPT+2个内嵌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必修一教材结构
从人类社会发展共性的角度讲解人类社会经历的不同社会形态,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从共性到个性,聚焦中国发展。沿时间脉络,讲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程,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发展、完善,论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共性
个性-中国发展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化
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842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受到外国殖民主义控制。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
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均有政治、经济两方面含义,不能说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在经济上是半封建。
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段的矛盾
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对中国控制权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
华民族的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
民阶段的矛盾
封建统治阶级内
部各集团、派系
之间的矛盾
01
02
03
06
05
04
资产阶级和地
主阶段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
大众之间的矛盾
近代中国面临的多重矛盾
主要矛盾
半殖半封的基本国情下,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知识拓展
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殖民地
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
半封建
民族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阶级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半殖民地
基本国情
半封建
主要矛盾




前提
目的
总结: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决 定


推翻封建主义统治,实现人民解放
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的关系
探究与分享
议题2:你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有哪些阶级先后救国救民,结局如何,失败原因是什么?
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61-1891
洋务运动
1898.6.11
戊戌变法
1899-1900
义和团运动
1901-1911
清末新政
1921
辛亥革命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立宪派
农民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
资产阶级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人民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没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
君主立宪、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
失败!
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结果
得出结论 在半殖民第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
农民阶级本身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他们所固有的狭隘性和保守性,决定其不可能挽救中国。
封建制度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依靠封建制度自身“修修补补”不可能挽救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民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帝侵封勾民弱小)
1.基本国情
2.主要矛盾
3.历史任务
4.探索过程
5.历史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外因
内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不允许走: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维护其在华特权,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①不愿走: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没能力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与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不能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
合作与探究
议题3:结合历史知识和视频总结概括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知识
1.指导思想
2.开端
3.领导力量
4.革命道路
5.四个阶段
6.三大法宝
7.革命性质
8.胜利标志
9.理论成果
10、革命特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对象)的民主革命。
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意义★)
毛泽东思想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新”的体现:①领导权新——无产阶级 ②革命前途新——社会主义社会 ③所属范畴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的主心骨。
2.思想武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
3.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4.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5.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赢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6.精神动力: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容,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五四运动爆发
特点: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意义: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细节总结:
1919




1921




1924





1937




大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
土地革命
1945




1949





1927




解放战争
1917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阶段
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中国革命的革命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使中国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
决 定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力量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
结果 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 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所属的革命领域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
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
群众发动不充分
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
广泛发动群众
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5、胜利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5、胜利的标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历史意义(结束过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社会意义(成就未来)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世界意义(改变世界)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本课小结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历史任务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始标志
五四运动
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
革命阶段
革命道路
取胜法宝
性质
胜利标志
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民主革命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
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