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民兴中英文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2速度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中英文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2速度 教案

资源简介

二、速度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4.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5.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6.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7.情感目标: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
8. 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重点】
1.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2.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对比法、归纳法
【器材准备】
纸锥、刻度尺、秒表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创设 提出问题: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引入课题“速度”。 二、新授课 1.活动5.5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学生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 ,将A双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一猜:哪张纸片下落得较快?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纸片下落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物体运动快慢如何比较呢? 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 我们再做一次实验:让这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如何来比较他们下落的快慢呢? 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 请同学举例 那么在体育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 观众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谁运动得就快。 裁判的方法是谁在相同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短,谁运动得就快。 好,我们用裁判的办法在来比较一下纸片下落的快慢。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及步骤的优劣作出评价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纸片下落的快慢,现在我们就引入一个新名词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velocity)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一般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提问单位时间的相关问题: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单位时间很多,比如:一年、一月、一星期、一天、一小时、一分钟、一秒等等,但是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只有一个国际单位,那就是一秒,符号为s (second) 有了速度这个物理量,我们怎么样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很好,可是怎么知道速度大还是小呢?这里我们引入速度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应该数学上早就学过这个公式,就是 :v=s/t 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单位换算:1km/h=1000m/3600s=1/3.6 m/s.. 1m/s=(1/1000km)/(1/3600h)= 3.6km/h 3.刚才我们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包括它的计算公式,现在就运用它来做“活动5.6”你认为应测量哪些量?用哪些实验仪器?设计表格算出纸片的下落的速度。生活中有哪些速度 ? 在学生回答如何设计表格的基础上,总结常见的几种表格形式: 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可以由它的速度表直接读出。见书上P114。 书上例题,讲解解题格式 这是一条知道速度,路程,求时间的题。 书后习题第一条,乘热打铁,当堂纠正他们解题格式和算法的错误。 速度在体育运动中是重要的,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书P116 了解我国运动员在各项大赛夺取金牌的成绩和速度,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校本作业】
<基础知识>
1. 如图所示,校运动会上,短跑比赛正在紧张进行着,     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上用    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以上两空均选填“观众”或“裁判”)
2.在校园楼梯、走道上禁止奔跑,我们在走道上行走速度合适的是(  )
A.1 cm/s    B.1 dm/s C.1 m/s    D.10 m/s
3.下列对速度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
B.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
C.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一定路程用的时间就越少
D.物体的速度越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就越大
4.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是(  )
A.3∶1    B.3∶4    C.5∶3    D.4∶3
5. 元旦假期,小明乘坐爸爸的汽车到外地游玩,他观察到汽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则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km/h,汽车以这样的速度行驶30 min,通过的路程是    km。
6. 中国天宫空间站以约每秒7.7千米的速度绕地球飞行,约90分钟就能绕地球飞行一圈,则空间站绕地球飞行一圈的路程约为     千米,航天员每天(24小时)能看到    次日出。
7. 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分别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    (选填“乙”或“丙”)所示的虚线位置
释放。
(2)将上述两个大小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根据小纸锥先落地的现象可以判断    (选填“大”或“小”)纸锥下落得快。
(3)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同时释放,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法是先测出纸锥下落的时间和下落的    ,计算出速度。
(4)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下落的时间较难测出,可采取的措施是            。
(5)小芳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质量有关,并打算继续用图乙的这两个纸锥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小明认为这样做不科学,你认为不科学的原因:                 。
<能力提升>
1.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
2.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 h内行驶15 km;乙在3 min内行驶750 m;丙行驶100 m需24 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大小为 (  )
A.甲最大,丙最小 B.甲最小,丙最大
C.乙最大,甲最小 D.甲、乙、丙一样大
3.从北京到上海直线距离约1.4×103 km,轿车以100 km/h的速度行驶,需    h才能跑完这段路程;假如有一个小孩以光速3×108 m/s行进,他1 s内能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最多跑
    个来回(结果保留整数)。
4.如图甲所示测量长度的工具叫滚尺,小明想利用滚尺和手机秒表测量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滚尺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将滚轮沿被测路径滚动时,通过滚轮滚动的圈数可以得出路径长度,长度在计数器上直接显示。
(1)将滚尺的示数清零后,推动滚尺,手机同时计时。测出某次步行的路径长度如图乙所示,其距离为  m,他手机记录的对应时间为11.5 s,该段时间内他步行的速度为  m/s。
(2)已知该滚尺滚轮直径为D,用s表示滚尺测出的路径长度,则上述测量中轮子滚过的圈数n=    (用π和题中的字母表示)。
(3)长期使用后,滚轮的轮胎磨损严重会导致测量出的步行速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如图,轿车从泗洪往南京方向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行驶。从A地到B地共用1.25小时。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2)从B地到南京需要的时间。
6.很多道路上都有“区间测速”装置,用于监测汽车通过两个监控点之间的速度。如图所示是某段高速上区间测速起点。
(1)要使汽车不超速,汽车通过先后两个监控点的最少时间是多少
(2)某司机在区间测速的前半段路程的行驶速度为110 km/h,由于担心超速,后半段路程他行驶的速度为80 km/h,请通过计算判断该汽车是否超速。
7. 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甲           乙
纸锥 编号 下落高 度h/m 扇形纸片 半径r/cm 剪掉的扇 形圆心角 θ/° 纸锥 锥角a/° 下落时 间t/s
1 1.9 10 90 81.9 2.20
2 1.9 10 135 71.1 1.84
3 1.9 5 90 81.9 2.20
(1)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纸锥下落的快慢与半径    ,与锥角    。(均选填“有关”或“无关”)
(2)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乙所示,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面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3)本实验运用了    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