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1)(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1)(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2.5.3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含义及组成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
2.种类
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多个种类。
联言判断
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
对对象之间的条件关系加以断定。
复合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例如:张某是法官,并且 张某是共产党员。
是一个性质判断
是一个性质判断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合判断
及其种类
正确运用
复合判断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含义及组成
种类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
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2.构成:
(1)联言支
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
(2)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在日常语言表达中,有时可以省略。)
鲁迅 既是 文学家,又是 思想家
联言支
联言支
联结项
联结项
3.联言判断的真假: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都(同时)存在的判断,因此,
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实际相符合。
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p q P并且q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
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说它文笔生动我不反对,但说它富有哲理实在谈不上。”
小华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它文笔生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
思考:小华的评论属于什么判断
上述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为什么
探究与分享
小华的评论属于联言判断。
小华的观点是不合逻辑的,因为联言判断中有一个联言支为假,整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
4.正确运用联言判断的意义: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综合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1.含义:
2.构成:
(1)联言支
(2)联言判断的联结项
3.联言判断的真假:
示例评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这个联言判断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加以断定。这对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1)含义;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
(2)构成:选言支+联结项
A.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
B.联结项:用来联结选言支的词项
“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注意: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或者 你说错了
或者
我听错了
“,
选言支
选言支
联结项
联结项
逻辑结构图示:
医生对小明说:“身体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锻炼,或者是由于营养不良。”
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
示例分析:
选言支不相容
选言支相容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
判断 依据 选言支断定的情况 可以同时并存 (选言支相容) 选言支所断定的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
(选言支不相容)
联结项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
成立条件 真 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选言支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
假 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两个及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
Or 没有选言支是真的
选言判断分类及真假
相容:一真即真,全假则假;
不相容: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全假全真皆假。
应该注意:
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
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1.含义及组成
(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2)组成: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条件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成立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
“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
是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词项,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
如果
寒流来了
那么
气温会下降
前件
后件
联结项
2.种类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
这个判断是说:有了“学习方法不当”这个情况,就会出现“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的情况。“学习方法不当”却“提高了学习效率”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p,那么q,指的是p推出q
有前必有后
这个判断是说:在我国,“年龄不满十八周岁”必然会出现“没有选举权”的情况。“年满十八周岁”是“有选举权”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
只有p,才q,指的是q推出p
无前必无后
3.判断真假
假言判断既然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它的真假就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
如果我们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认识对象的情况,那样形成的假言判断就会发生错误。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地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正确运用判断的意义:
判断是有概念构成的,又是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
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概念就不能进行推理。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