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鸿门宴》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鸿门宴》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3.《鸿门宴》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文言小题
1.翻译《鸿门宴》中的语句。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二、语言文字运用
2.下列句子中黑体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夜缒而出②沛公军霸上③烛之武退秦师④使使以闻大王⑤道芷阳间行⑥项伯杀人,臣活之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⑧箕踞以骂⑨群臣怪之
A.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B.①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①②/⑤⑧/③⑦⑨/④⑥ D.①⑧/②⑤/③④⑥⑦/⑨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沛公居山东时
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财物无所取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二)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汉王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②毋内诸侯 内:同“纳”,接纳。
③籍吏民 籍:户口。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不合常规。
⑤良引兵从沛公 引:牵、拉。
⑥不如因其解击之 解:同“懈”,懈怠。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尹,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秦汉之际亦设,位次于令尹,位尊,多以王室贵族任之,其主要职务是掌管刑狱。
B.季父,即叔父,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C.侯,爵位名,中国封建制度设置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D.子房,张良的“字”,“字”指旧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相互称字以示礼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把“距关”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以兄长之礼热情款待项伯,与其约为婚姻,并表明自己不敢背弃恩德。
B.在峣山下的秦将欲反叛秦王朝,但考虑到士卒不会听从,因此授意张良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最后取得大胜。
C.张良面对项伯的劝说,认为离开沛公是不义的;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带兵,作为谋臣时时跟随汉王身边。
D.高帝对于张良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拒绝了,于是他被封为留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8.综合以上文段,简要概括张良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B.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C.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D.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狱掾,秦汉县级行政机构的属吏,辅佐县令主管刑法,位在狱史上。
B.河南,古代所指地域不同,文中指与河北相对的黄河以南广大地区。
C.亚父,意思是仅次于父亲,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他坐在最尊席位。
D.为寿,古代祝颂辞,意为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祈祝他健康长寿。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少有大志,不屑小事。青少年时代他不愿认真学习识字和剑术;在他看来识字只能记姓名,剑术只能胜一人,他要学习万人敌。
B.项羽豪气纵横,以勇自恃。秦始皇巡游浙江时,他渡过浙江准备袭击秦始皇并取而代之;凭借这份勇力与才气,让吴中子弟敬畏。
C.项羽豪爽率直,胸无城府。面对沛公拜见时的一番拉拢和试探,他很直率地说出曹无伤是告密者,并且还盛情挽留沛公与自己饮酒。
D.项羽自信自负,坚持己见。范增暗示杀掉沛公以绝后患,他不认同范增;他凭借自己的判断行事,没有意识到沛公是他未来的敌手。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2)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半,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管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 ”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常病甚,愚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战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藤灌列传》)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今天下已定/又何意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指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是对刘邦的尊称。“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之一。
B.参乘,也叫车右,其任务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文中意思是,樊哙担任刘邦的警卫。
C.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征月樊哙被赐封舞阳侯。
D.列传,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史记》中有多人的合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单人的独传,如节选的本文。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17.本文与《鸿门宴》相比,在人物刻画描写方面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8.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相应的字母。
老子修道德A其学B以自隐C无名为务D居周E久之F见周之衰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蓬累,飞蓬随风飘行。比喻人的行止不能自主,飘忽不定。本文指隐居。
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因亦谓道家为黄老。
C.数,屡次,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的“数”词义相同。
D.归,回去,与《侍坐章》里“咏而归”的“归”词义和用法相同。
2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认为孔子所问之礼已过时,君子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这体现了道家和儒家对礼制的不同态度。
B.孔子认为老子的言谈无法忖度和知晓,用龙来比喻他,含有钦佩的意思,也隐有对老子的批评之意。
C.韩非痛恨韩王治理国家不致力于加强法制,反凭借君主的权势去支使臣下;不能富国强兵任用贤才,反而提拔那些于国有害之人,让他们位居功臣之上。
D.从“未信用”“以为然”“后悔之”等记叙可以看出,秦王虽然赏识韩非,但对他的态度一直游移不定,最终导致韩非的悲剧。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22.李斯对韩非的态度和他在《谏逐客书》里对秦国客卿的态度截然相反,为什么?请简述原因。
参考答案:
1.(1)秦朝当政的时候,项伯和我一起交往、交游,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所以现在有急事,幸亏他来告诉我.。
(2)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3)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4)像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朝的后续者啊!
(5)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需躲避小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
2.A
3.D
4.B 5.A 6.B 7.(1)秦朝当政时,(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如今有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2)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 8.①足智多谋,胸有韬略;②对刘邦忠心耿耿;③为人精明,处事周全;④懂得激流勇退。
9.D 10.C 11.B 12.(1)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灭族的!”项梁因此而认为项籍很不一般(奇特、与众不同)。
(2)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座位上。不这样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刘邦)所俘虏。”
13.B 14.D 15.D 16.(1)沛公带领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面见项羽,为子虚乌有的闭关事谢罪。
(2)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杯酒吗! 17.《鸿门宴》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方面显得比本文更胜一筹,如写樊哙闯帐一节,《鸿门宴》详细描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人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而本文却在言辞上比《鸿门宴》显得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18.ADF 19.D 20.B 21.(1)好的商人把货物深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君子德行很高,表面上看起来却很愚钝。
(2)唉!我如果能够见到这个人并且同他交往,就死也没有遗憾了! 22.李斯认为自己不如韩非,嫉妒他,怕他影响自己在秦国的地位,因而诽谤他;写《谏逐客书》时,秦要驱逐的是李斯这样的客卿,为维持自己在秦的地位而劝秦王广纳人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