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25张PPT)-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必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课件(共25张PPT)-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必一)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体系建构---国际政治与中国外交
中国的外交
趋势:
多极化
国际社会
主题:
和平与发展
形成与发展
表现:
世界主要力量
意义、特点
促进
因素
主要
障碍
决定因素
基本内容
核心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经济全球化
政治多极化
谈判对话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外交
政策
习近平
外交
思想
外交
成就
世界
多极化
国际关系
认识国际关系
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与实力)
一、本课知识体系构建:宏观把握(课前预习完成)
决定因素
基本内容
发展历程
习近平外交思想
内涵
实践

中国

外交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外交政策
中国特色
大国外交
a.基本立场
b.宗旨
c.基本目标
d.基本准则(基石)
a.核心理念
b.核心内容
c.重要地位
构建目标
构建措施
必要性与意义
自身建设
国际合作
公共外交
二、本课考点梳理:
考点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决定因素
基 本 内 容
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
独立自主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①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①含义: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②表现:P43相关链接--8个不(。。。不结盟)
原因:它符合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①原因:我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②原因:坚决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具体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基本立场
宗 旨
基本目标
基本准则
基 石
拓展深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1、伙伴关系 ≠ 同盟关系
(1)伙伴关系的特征是:伙伴国之间平等、不结盟、不针对及损伤第三国的利益。
(2)结盟关系的特征是:缔结军事同盟,统一部署军事力量,统一行动,
借超级大国争霸,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与基本准则:
(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符合联合国的宗旨、顺应也时代主题。
(2)国际新秩序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为基础的;以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
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环境等都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
(1)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2)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3、区别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
(2)党的十八大 以来
(3)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外交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使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民运共同体,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
对坚持和完善我国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外事工作的根本制度保证)
(2)习近平外交思想
核心理念
地位 (作用)
核心内容 “十个坚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
◆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
◆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
◆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
3、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国际社会的作用----P46
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③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归纳总结: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
(1)中国是……的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担负起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
(2)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联合国中的作用:P104-105
①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②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二、本课考点梳理:
考点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P47-48
(1)目标
(2)要求 政治上
安全上
经济上
文化上
生态上
①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世界 ②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世界
③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世界 ④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世界
⑤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
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P47-48
(3)必要性 (P47)
(4)意义 对中国 (P48)
世界 (P49)
①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
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
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前进的方向。
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加强自身建设
(2)推进国际合作
(3)开展公共外交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课堂巩固
本课易错易混
1.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各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4.中国的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坚持这一准则。
(×)中国的外交政策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并不是所有国家。
国际政治主要思考角度:
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和国际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的主张和行为是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符合各国(人类)的共同利益。
2、当今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主张和行为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客观趋势。
3、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内容。
4、中国和联合国:中国的主张和行为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充分发挥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的作用。
5、中国贡献: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6.主权国家:主权国家国家基本权利,遵循《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和原则,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以和平、谈判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7.国际组织: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作用。+国际组织的具体作用
8.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9.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
10、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课堂巩固
A
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长安复携手,丝路启新程。”中吉乌公路、中塔公路、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今天的“丝路”,货运列车和直飞航班是当代的“驼队”……从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到2023年召开中国一中亚峰会,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一个崭新时代。这是因为,中国与中亚国家
①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
②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③同为发展中国家,有结盟的利益诉求
④共同建立起了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巩固
A
2、(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十年间,“一带一路”打造了可靠的“朋友圈”,强化了全球互联互通网络,助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极大提升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这体现出
①主权国家具有独立权和平等权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④公共外交是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的首要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巩固
C
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截至2022年6月,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建立农业合作区并派遣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超过150万农户从中受益。中国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技交流,是因为
①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系到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③中国在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负有直接责任
④中国外交长期致力于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消除发展赤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当前,碳中和共识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碳中和将重构产业和地区竞争规则,“零碳竞争力”由此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大零碳产业投资,围绕能源转型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展开技术革新。国内一些大型企业积极转型,“零碳工厂”“零碳标准”持续涌现。提升“零碳竞争力”
①助推能源行业结构性变革 ②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能够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④重塑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巩固
B
5、(2022年辽宁卷13)2022年1月,“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第三期正式启动。中国将向粮农组织捐赠5000万美元,围绕减贫、粮食安全等领域,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表明中国
①同国际社会一道推进全球发展事业
②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方案
③与联合国主要机构合作完善粮农治理
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课堂巩固
B
课堂巩固
C
6、(2021·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2021年3月23日,中俄两国外长在广西桂林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重申:“民主模式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应尊重主权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正当权利。以‘推进民主’,为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不可接受。”与上述主张相符的是
①发展道路的差异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障碍
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
④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期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巩固
A
7、(2020·江苏高考)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同苏里南总统鲍特瑟会谈时表示,中方愿继续在多边场合仗义执言,同包括苏方在内的国际社会携手合作,中方一贯尊重拉美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支持拉美一体化进程和通过对话协商处理地区问题。上述材料说明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利益是相同的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 
④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正日益凸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巩固
8、(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春,中国迎来又一个外交热潮,书写下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3月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两个中东地区大国在北京“相逢一笑泯恩仇”,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缔造和平的能力与魄力。随后,西班牙、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等国家领导人相继访华,希望和中国携手合作,应对共同挑战。4月14日,巴西总统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双方深化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同主张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如何书写新篇章。(8分)
【参考答案】
①坚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为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国际公平与正义。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坚持合作共赢,努力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④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9、(2022年广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世纪疫情背景下,特别是在少数国家以各种理由进行抵制、抹黑的情况下,中国举办冬奥会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但同时,它也为我国政府面向外国公众,说明本国国情和政策,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了重要契机。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世瞩目。四场开闭幕式精彩纷呈,“雪花”传递着“一起向未来”的“团结”智慧,“致敬人民”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破冰而出的“冰雪五环”则寓意冬奥会将成为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打破隔阂的桥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体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运动之美,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北京冬奥会首次实现赛事全程4K制作播出,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观赛,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举办冬奥会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性。(12分)
课堂巩固
【参考答案】
①推进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4分)
②有力回击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污名化报道;改善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4分)
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4分)
④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