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我国的社会保障课件(共3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2)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2023年12月25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当日再次预拨4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甘肃、青海抗震救灾,加上之前已拨付的救灾补助资金,共下达两省11亿元,其中甘肃8.45亿元,青海2.55亿元。
——转自新华视点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社会保障的类型、完善措施,相信我国的社会保障是行之有效的“社会减震器”。
2.通过探究社会保障四种类型,知道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原因,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社会保障。
3.通过结合实际,明确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为完善社会保障提出自己的建议,树立参与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意识。
2021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

(为什么)
12月25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当日再次预拨4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甘肃、青海抗震救灾。
重点用于受灾群众应急救助、过渡期转移安置、遇难人员抚恤、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等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有地方住、有热饭吃、不挨冻,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财政部要求两省财政厅抓紧将资金拨付灾区,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结合材料,说说什么是社会保障,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原因是什么?
12月25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当日再次预拨4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甘肃、青海抗震救灾。
重点用于受灾群众应急救助、过渡期转移安置、遇难人员抚恤、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等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有地方住、有热饭吃、不挨冻,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
财政部要求两省财政厅抓紧将资金拨付灾区,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1.社会保障的含义
社会保障“安全网”
政府
社会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 。
责任主体
建立主体
建立依据
作用:能分散社会层面的风险,提供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2.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
(1)必要性
①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贫困等各种问题。
②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2.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
(2)重要性——社会保障的功能
①稳定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
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2.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
(2)重要性——社会保障的功能
②调节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
(2)重要性——社会保障的功能
③互助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社会
保障
来源
用于
税收缴纳
捐献等
受保障者
有需要者
社会保障表现方式
经济保障
服务保障
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货币、
有价证券
社会保险金
社会保障金
社会福利金
日常照料
医疗护理
满足多样化的
生活保障需求
●国家提供和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
●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
●儿童收养救助机构
●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
●残疾人服务
知识拓展
2021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是什么)
人们常说“五险一金”,你知道“五险”包括哪些吗?
基本养老保险 确保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年老(符合法定退休条件)而退出社会劳动后,能够获得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的社会保险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 为了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 保险 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 保险 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因失业而失去经济来源时,按法定时限和标准给予其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生育 保险 是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社会保险
①地位:
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②资金来源:
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③对象:
公民
④主要内容: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险”】
⑤作用: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知识拓展
比较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从2023年7月1日起,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42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510元;对重残无业人员等对象,救助标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调整,从每人每月185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970元;对因公致残知青等对象,在原救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额在150元-370元之间;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确定,从每人每月1850元调整为1970元;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救助标准,从每人每月1850元调整为1970元;……
结合材料,说说你对社会救助的理解。
从2023年7月1日起,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42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510元;对重残无业人员等对象,救助标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调整,从每人每月185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970元;对因公致残知青等对象,在原救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额在150元-370元之间;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确定,从每人每月1850元调整为1970元;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救助标准,从每人每月1850元调整为1970元;……
2.社会救助
①地位功能:
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资金来源: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全部政府负责)
③对象:
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④主要内容:
灾害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
考虑到郝爷爷70多岁了,身体不太好,子女在外地工作,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派专人对爷爷进行某些医疗护理福利如体检、测血压和送来预防疾病的书籍,教一些医疗的小技巧。
郝爷爷:“你这臭小子。我平时也享受到了很多福利啊!我可以免费乘公交车。公交车站设置的无障碍等候专区,那也是方便老年人乘车。一些旅游景区,我也是可以免费进去参观的。”
社会福利
郝幸福好奇地问郝爷爷:爷爷,您年纪大了,国家还想着照顾你们,您真是太幸福了吧!我都羡慕您了!您平时可没享受到这些待遇吧,哈哈哈...
①地位:
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②资金来源:
③对象: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弱势群体)
④主要内容:
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⑤作用:
满足社会成员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政府和社会(责任主体)
3.社会福利
排雷英雄杜富国受伤后生命垂危,两个手掌当场被炸飞,双眼球破裂,内容物溢出,右眼球造成脱落,大腿根部至面部创伤面积达90%以上。
杜富国为国致残,为救战友舍生忘死,祖国厚待之。他有终身特殊津贴;每年有额外补助,即便退役,依旧可得;医疗、住房、交通,皆享一等功臣待遇;杜富国直系亲属得以享受特殊待遇;父母领高于常人之养老金及医疗补助,妻子得就业优待或年度金钱补助;杜富国之子女,在中高考中可得额外加分。将来,参军、公务员、事业单位录取等,皆有优待。
结合材料,说说你对社会优抚的理解。
4..社会优抚
①地位:
社会优抚是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②资金来源:
国家和社会
③对象:
现役军人、复原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
④主要内容:
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5..补充性社会保障
功能: 具有为基本社会保障“查缺补漏”的功能,它能够提高人们的保障标准,增进特定人群的福利,具有满足人们施与仁爱之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
形式: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 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保障 特点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最后一道防线” 最高层次的社会 保障 褒扬性、补偿性
优待性、综合性
保障 对象 缴纳社会保险的公民 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 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 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
施行 主体 政府、单位、个人三方承担 政府 政府和社会 国家和社会
保障 形式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给予无偿帮助 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
判断下列各项属于哪一类社会保障?
(1)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
(2)衡阳消防勇士家属获得抚恤。
(3)北方国有企业职工的取暖补贴。
(4)云南地震灾区得到政府救助。
(5)休闲娱乐广场的建设。
(6)对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
社会保险
社会优抚
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练一练
2021
完善社会保障的措施

(怎么办)
2021年12月3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的通知。目前医保报销范围内药品总数为2860种,其中西药共1486种,中成药共1374种,中药饮片892种。与旧版目录相比,调出11药品,新增74种药品。
结合材料,谈谈应该如何完善社会保障?
①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等、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全覆盖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欧洲国家进入经济高增长阶段,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公民享有免费的医疗、悠长的假期、长期的失业救济……这被称为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与其去做1欧元1小时的体力活,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里拿救济金”成为一些人的心态写照。同时,这些国家的高福利政策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结合材料,谈谈经济发展水平同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适度原则)
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尽力而为)
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量力而行)
根据规定,职工个人基本养老保险费需要由个人和用人单位分别按一定的法定比例共同缴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等条件后,个人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某企业职工小王,每月个人缴纳约600元养老保险费.他算了算账:自己才30岁,还有几十年才能领取养老金,现在每月交这么多钱,影响当前生活质量,不太划算,于是他想“退保”。
你如何评价小王的“退保”想法?
小王认为基本养老保险费这笔支出影响他目前的生活,萌生“退保”的想法,这一想法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都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尽的法律义务。
基本养老保险具有较强的社会共济性,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权责统一原则)
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权利)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责任、义务)
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兜底线: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坚守社会稳定底线。
织密网:要实现制度最广泛的覆盖,既要实现社会保障权利的普遍拥有和社会保障资源的均等配置,让人人都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
建机制:要持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我国的
社会保障
必要性
地位
功能(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完善社会保障的要求
全覆盖原则
适度原则
权责统一原则
总要求
社会保险(核心)
社会救助(最低)
社会福利(最高)
社会优抚(特殊)
补充性的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的原因
本框小结
考向一 社会保障的作用
2023年7月起,湖南建立以全省政策统一为核心,以基金省级统收统支为基础,以基金预算管理为约束,以经办服务管理和信息系统为依托,以基金监督为保障的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统一参保范围和对象、缴费基数、待遇核定标准等。这一举措将带来的影响是  
①增强社会保障基金的互助共济能力,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②保障参保人员的权益,发挥“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
③坚持权责清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④切实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C
对点练习
考向二 社会保险
近年来,我国医保多项改革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2022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支付809.19亿元;开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实现医保用药全国范围基本统一;国家集中采购7批29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关于医保改革,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高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积极性
②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筛选创新药进入目录→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
③统一医保用药范围→增加药品报销种类→满足居民高层次保险需求
④药品集中采购→通过市场化机制以量换价→降低居民医疗负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对点练习
C
考向三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某县深化“资金+物资+服务”社会救助模式,优先聘用周边村组脱贫户、低保户、低收入户中有照护能力的闲置劳动力,开展定人、定时、定点“三定”服务,对全县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根据全自理、半自理、全护理类别提供服务。该模式  
①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和改善民生
②意在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③可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
④贯彻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对点练习
B
同学们辛苦了,
下节课继续探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