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走进职业道德与法治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走进职业道德与法治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走进《职业道德与法治》
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Theme color makes PPT more convenient to change.Adjust the spacing to adapt to Chinese typesetting, use the reference line in PPT.
01.政治认同
通过搜集案例,说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体会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的意义,认同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02.职业精神
通过分析道德模范事迹,认识到道德素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树立提高职业道德素养的意识;
03.法治意识
通过分析案例,认可提高法治素养的意义,培育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具有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核心素养
欠钱《还不还》
——还?还是不还?
2022年,开心麻花团队出演小品《还不还》。小品主要讲述了老沈欠钱不还,老同学“傻伦儿”和“缺心远儿”硬着头皮来要钱的事儿。
议学升华
议学情景
议学论理
议学导行
议题1:如何解决欠钱不还?是道德拷问还是法律出手?
——老沈欠钱不还,违背了什么规则?
道德层面: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律层面:典型的借款合同民事法律关系、诚信履行合同、民法典
—— 道德和法律主要依靠什么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道德: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行为准则,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民的信念、传统和教育来维持。(良心谴责、舆论压力)
法律:强制性、威慑力(诉讼法院、强制执行)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议题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重在他律,具有强制性、威慑性,可稳定人们的预期,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道德:重在自律,具有调节性、劝导性,滋润社会成员的心灵。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的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的践行离不开法律约束。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刚柔相济,内外结合,共同制约和引导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良好秩序。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法律和道德是国家治理不可缺少的两种重要手段。
德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道德进行治理 ,要求统治者集团以身作则 ,注意修身和勤政 ,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 ;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 。
德治思想主要源自于先秦儒家 ,孔子说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说的就是通过道德来治理国家 。
德治是治心 ,重在对内心的教化 。 古人说“头上三尺有神明”,说的就是治心的一个过程。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法律和道德是国家治理不可缺少的两种重要手段。
法治的核心是严格依法办事 ,法治的关键是能否将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在此基础之上 ,方能形成合理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的秩序状态。
法治是治身 ,重在对行为的治理 ;法治有一定的范围 ,对公民而言 ,法无明文禁止便可为 。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题3:为什么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材料3:如果我们立了“邻里关系法”,单位同事之间立了个“同事关系法”,更广泛的,是否还需要立个“朋友关系法”呢 当邻居、朋友之间发生摩擦甚至仅仅是对邻居、朋友的某些举动表示不满意,就要告上法庭。按照法律条文,法庭一定会做出公平的判决,但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却不但不会得到改善,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
材料2:信息时代使得人类站在了新时代的前沿,然而在享受互联网的红利和便捷时,开放的、共享的环境也使得我们常常暴露在危险之中。从2016年起,接连发生的大学生遭电信诈骗致死事件,公民个人隐私泄露案件,更突出了网络安全保护的刻不容缓。基于上述种种背景,作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我国的《网络安全法》及其配套文件2017年6月1日应运而生。
议一议:依靠纯粹的法治来治理国家出现哪些局限?
法律不能管一切,法文具有稳定性,纯法治存在滞后性,缺乏灵活性 ,执行过程易偏颇。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题3:为什么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材料1:一位母亲带着自己三岁的女儿出国游玩 ,途中女儿内急 ,周围并没有公厕 ,便让女儿在路边方便 , 有人认为可以理解 ,毕竟是小孩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有人则认为这种现象属于不文明的表现 ,不应该发生 。
材料2:随着时代的发展 ,道德评价标准并非一成不变的,例如在中国古代强调的“三纲五常”到现代社会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关系上的道德标准由“多快好省”标准转变为新时代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
议一议:依靠纯粹的德治来治理国家出现哪些弊端?
道德评价标准并非一成不变、道德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更多的依赖人的自觉性,这些弊端容易影响国家治理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题3:为什么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一方面,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这强调的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家强,这强调的是法治对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意义。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习近平2016年12月10日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唐朝,贞观之治,一方面通过《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的道德体系,以“正家”、“定天下”;另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密、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达到 “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促进社会发展。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大优势。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将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2017年5月,郑州医生杨帆在电梯内劝阻一名老人抽烟,两人发生争执,随后老人突发心脏病死亡。事后,老人家属将杨帆起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40余万元 。
议一议:你认为法院会支持老人家属吗?为什么?
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一审酌定杨帆向死者家属补偿1.5万元,理由是,杨帆的行为与老人死亡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老人确实是在与被告发生言语争执后猝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24条,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议一议:如果你是杨帆,你能接受一审结果吗?为什么?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认为,杨帆劝阻老人在电梯内吸烟的行为未超出必要限度,属于正当劝阻,没有侵害老人生命权的故意或过失,本身也不会造成老人死亡的结果。老人患有心脏疾病,在未能控制自身情绪的情况下,发作心脏疾病不幸死亡。因此杨帆不应承担侵权责任。一审判决杨帆补偿死者家属15000元,属于适用法律错误。2018年1月23日,该案在郑州市中院二审公开宣判,法院撤销要求杨帆补偿死者家属1.5万元的民事判决,驳回老人家属的诉讼请求。
议一议:二审法院是基于什么原因撤销了杨帆需要补偿1.5万的判决?
通过案例,你对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二审法院认为,老人的抽烟行为是违反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抽烟的条例规定。杨帆在电梯里劝阻吸烟合法正当,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一审判令杨帆分担损失,让正当行使劝阻吸烟权利的公民承担补偿责任,将会挫伤公民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积极性,既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也与民法的立法宗旨相悖,不利于促进社会文明,不利于引导公众共同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最高人民法院将“医生电梯内劝阻吸烟案”写入工作报告,周强院长在报告中说:“让维护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受到鼓励,让见义勇为者敢为,以公正判决树立行为准则,引领社会风尚。”
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在勠力同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过程中,一线医护人员冲锋陷阵,以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守护着人民群众,传递着生命的力量。
坚守!在最危险的环境里,最忙碌的是医护工作者的身影,争分夺秒,不眠不休。
驰援!在危急时刻,68支医疗队,8310余名医疗队员挺身而出,无畏前行。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向奋战在疫情防控前线的勇士致敬!向战“疫”中的“最美逆行者”致敬!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议一议:从职业道德角度说明为什么要致敬“最美逆行者”?
最美逆行者有哪些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践行优秀职业道德对我们的成长成才有哪些重要意义?
议学提示:
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为当代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既需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更需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材料:上海市卫健委今早(18日)通报:2022年2月17日0—24时,通过口岸联防联控机制,报告13例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病例8为中国籍,在香港暂住,于2022年2月13日从香港进入内地,2月14日自珠海乘坐高铁抵沪。2月16日,接广东省协查通报,立即对其进行隔离管控。经市、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为确诊病例。
对此,上海发布官方微信回应表示,该病例为中国内地居民,在香港暂住,于2022年2月13日自香港进入内地。目前,该人员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其非法越境的行为,将一并予以查处。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既需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更需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议一议:为什么要依法抗疫?
议学提示:
抗击疫情需要万众一心,需要公民自觉,也需要法律“给力”。
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习近平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议学提示:人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一个人能否被社会接纳并更好实现
自身价值的关键。
议一议:如何提升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议学提示:如何提升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学习中内省——《职业道德与法治》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理论、先进典型
自律中养成—— 严格自律、切身体验
实践中升华——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律和道德既是国家治理手段,也是规范个人行为的准则。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可以自觉以道德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人。
恪守道德、学法守法风尚 ”树 ”起来
情景话题
议学论理
议学升华
议学导行
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请调查身边的道德模范人物,请他谈谈对恪守道德和个人成长的关系是如何看待的?
列举与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的法律,谈谈遵规守纪的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结合个人实际,制定本学期关于《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计划
拓展提升
在此输入您的副标题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意义
新时代提升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意义
知识小结
淄博市工业学校 思政组
感谢聆听与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