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复习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二期末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复习学案(含解析) 2024年高二期末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问题导学】
1.文化的民族性的地位、作用、核心和体现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和措施
3.文化交流的意义、原则和要求
4.文化交融的原因和意义
5.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措施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1.文化具有民族性
地位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形成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作用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核心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2.文化具有多样性
地位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形成原因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意义 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世界的)②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何对待 ①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原因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
意义 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③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要求 ①原则: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②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4.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原因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意义 ①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②对民族文化: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③对世界文化: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要求 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5.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正确态度 ①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原因 ①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②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要求原则 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难点突破】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相互尊重 尊重文化多样性,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加强交流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反对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促进融合 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包容开放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的有益文化成果
立足国情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促进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坚守立场 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反对错误 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
【典题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柏拉图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当前,中国尚处在话语低位状态,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存在巨大的文化逆差。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中国对外交流的话语“失声”,关键是我们还没有找到一套有效的中国话语去说明中国、解释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年轻、自信、有想法,越来越多“90后”甚至“00后”体现出了这样的特点。他们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锐力量。与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对话的“老师好!我叫何同学”,在法国街头着汉服演奏古筝的“碰碰彭碰彭”,在海外视频网站拥有千万订阅者的李子柒,在伦敦街头展示中国舞技巧的马蛟龙,有着平凡愿望的普通年轻打工人任海龙等等。每一个他们,都在认真地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知识,谈谈我们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2.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促文化交流,勾勒文化画卷◆
杭州,化身为一座激情鸣响的舞台,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汇聚,共同勾勒出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大画卷。
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等5个项目分别代表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地域特色,这些非奥项目丰富了亚运会的竞赛内容,诠释着亚洲体育、亚洲文化多元之美,是亚洲文化兼收并蓄、充满活力的生动写照。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杭州亚运会把“你”“我”汇聚成了“我们”,架起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沟通的桥梁,为多样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舞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说明杭州亚运会是如何勾勒世界文明大画卷的。
【易混辨析】
1.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
2.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以其令人陶醉的中国式美学,让世人为之沉醉,这充分说明各民族文化因产生土壤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
3.“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启示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4.世界各国都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各种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
5.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
6.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
7.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所以各民族文化相互隔膜、相互排斥是可以理解的。( )
8.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意味着我们可以照搬西方的先进文化。( )
9.文化交流互鉴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发展。( )
10.我们要坚决反对彻底拒斥民族文化的全盘西化论、盲目照搬传统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 )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学习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
12.世界文化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我们要理解和认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 )
【当堂达标】
13.2023年6月,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在杭州举办并发布了《中国网络文学亚洲传播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作品16000余部,海外用户超过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是国际大众文学阅读中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中国网络文学向海外输出作品( )
①能够促进文明互鉴增强文化的相互认同
②可以让海外读者感悟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③有利于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④有利于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从文化节目《遇鉴文明》等影视作品在海内外赢得热烈反响,到图书、戏剧、考古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深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图景越来越美。这表明( )
①文化交流要尊重文化差异,认同不同民族文化
②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人类文化发展
③文化虽然各具特色,但在交流互鉴中走向趋同
④要增进文化交流互鉴,在交流中繁荣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亚运会的赛场外进行着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杭绣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金家虹展示用“一根金”绣成的良渚神人兽面纹图案惊艳了参加外国嘉宾的时候,丝博馆举办的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塔等国的“亚洲纺织技艺对话”活动也给杭州市民带来不少见闻。假如要写一篇通讯稿,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的是( )
①观中国风,在精湛的杭绣针法中体味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②品亚洲美,在多样的中外纺织技艺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
③话中国情,在亚运大家庭中自信地讲好中国刺绣的故事
④侃亚洲史,在亚洲各国的纺织技艺中回顾纺织发展轨迹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6.发祥于天台山的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因天台山而得名的浙江台州,亦被和合文化浇灌滋养。2023年11月6日,第三届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台州举办,并开设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德国哈瑙、埃及开罗、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非开普敦6个国外分会场。论坛的举办,能够( )
①推动和合文化国际传播,增强和合文化影响力
②传承弘扬优秀和合文化,提升台州文化软实力
③不断增强和合文化的世界性,进而增强其民族性
④促进和合文化广纳各国文化,从而展示其包容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使党掌握了强大的真理力量。这表明( )
①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③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传入中国直接解决了中国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书写了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的华章。2023年5月18日演出的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暨中国一中亚青年艺术节开幕式,呈现了十三朝古都风华和丝路共鸣,展现了千里秦岭的绿水青山及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来自中国和中亚五国的歌手联袂演唱主题曲《美美与共》,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这表明( )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②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文化创新要发展技术,丰富传播形式
④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融通不同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文明的多样性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世界也因文明的多姿多彩而生机勃勃、绚烂多彩。这表明( )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②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我们要向优秀的民族学习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
④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赓续中华文脉,一个重要支撑就是要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擦亮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底色。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和日常生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印刻在古籍中的文字都活起来,用文化之光开启美好生活之门。这说明( )
A.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B.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C.中华文脉日益彰显旺盛而强大的包容性
D.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21.文房器物指文人的书房、书斋及相关器具。历代文人墨客以书籍、器物、字画为载体,不断阐释着文房文化。2023年7月6日开幕的“赓续文脉——中国文房艺术展”共展出古代及当代文房器物600余件。本次展览以“器以载道”为宗旨,系统介绍了中国历代文房的文化、美学和制作工艺。假如你参观了此次展览,你的感受可能是( )
①中国文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国文房文化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文化
③文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
④文房对展现中华文化精神有重要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从开幕式的“江南韵味”“数字火炬手”,到闭幕式的“荷桂共生辉”“最忆是杭州”,杭州亚运会通过融合了3D动画、增强现实等尖端技术的表演让亚洲和世界体验了“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独特魅力,领略了开放包容、自信自强的大国气象。这表明杭州亚运会坚持( )
①深化文化传承交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②美美与共,彰显文化的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推动文化与科技完美融合,彰显中华文化自信自强
④夯实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双选)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道家的老子到儒家的孔孟。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李白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李清照,从针砭时弊的鲁迅到道尽武侠情怀的金庸……一个个国学大师给我们呈现了缤纷多彩的文学盛宴,这些经典是后世需要好好收藏保护的瑰宝。唯有诵读文化经典,方能体味先贤的情怀。这启示我们( )
A.诵读文化经典知礼明智,是留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面向未来,更要不忘本来
C.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是振兴中华文化的转折点
D.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就能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4.(双选)良渚、宋韵、诗词、丹桂,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以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满满的东方文化元素“刷屏”现场。中国向八方宾朋展现了一个文明古国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彰显文化自信。由此可见(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连续性
B.中华文化因包容性而交流,因交流互鉴而发展
C.守正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D.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文明的内生动力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亚运会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等场合呈现各国的文化特色,中国的京剧、日本的歌舞伎、韩国的传统舞蹈……杭州亚运会组织方策划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活动,包括文化展览、表演、庆典等,展示各国的传统手工艺、音乐、舞蹈等。如中国丝绸博物馆的“五彩亚细亚:亚洲服饰展”,还配套举办了“亚洲纺织技艺对话”活动,来自亚洲五国的10位展演人与中国的研究者和参观者现场对话;中国茶叶博物馆“茶中日月长——亚洲茶文化展”展出的上百件展品,讲述了中华茶文化与亚洲茶文化的共生共长共美。
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的各个展示区里,陈列着玉琮、陶器、漆弓、山水画等充满浙江文化特色的展品,集中展示了国画、青瓷、越剧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设置了茶艺、扇艺、杭绣等文化互动体验活动。西湖十景、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节日系列徽章……一大批极具特色的徽章成了国内外运动员、记者的抢手货。
杭州亚运会对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18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图博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落下帷幕。借助图博会这个中外图书交流国际平台,越来越多的出版集团持续加大“走出去”力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展会期间,中国外文局的展览聚焦中华文化传承发展,首次展出了“读懂中国”“辉煌中国”“大美中国”“丝路百城传”“大中华文库”“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等中英文版系列丛书。与此同时,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联袂北京、天津两地出版集团,举办了京津冀好书共读会,以生动鲜活的创新荐书形式推荐三地优秀图书,读者反响热烈。在首次设置的“网络出版馆”中,众多网络出版企业展示了一批出版融合发展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由中图公司开发的“深度沉浸式虚拟体验空间”阅读元宇宙图壤也首次亮相。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各大出版集团是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
参考答案:
【典题训练】
1.①文化具有民族性。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认同本民族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有利于正确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话语;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只有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才能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讲好中国故事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杭州亚运会展现了各个民族文化的不同特色。②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文化多样性(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杭州亚运会架起了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沟通的桥梁,促进加强交流、学习和借鉴,丰富文化多样性,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④杭州亚运会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勾勒出世界文明大画卷。
【易混辨析】
1.错误
【详解】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故此判断错误。
2.错误
【详解】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故本题观点错误。
3.正确
【详解】“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体现的是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启示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故该判断正确。
4.正确
【详解】世界各国都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种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故题中的观点正确。
5.错误
【详解】本题为判断题。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所以本题观点是错误的。
6.错误
【详解】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故题中观点错误。
7.错误
【详解】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故题中观点错误。
8.错误
【详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照搬,而是根据具体条件加以吸收借鉴,使之适合中国的实际。故本题观点错误。
9.错误
【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文化交流互鉴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故本题说法错误。
10.错误
【详解】我们要坚决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故本题说法错误。
11.错误
【详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学习和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而不是“学习借鉴一切外来文化”。故本观点错误。
12.错误
【详解】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故题中观点错误。
【当堂达标】
13.D
【详解】②④:中国网络文学向海外输出作品有利于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让海外读者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②④符合题意。
①: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认同”说法错误,①排除。
③:材料未涉及吸收外来有益文化,③排除。
故本题选D。
14.C
【详解】②④:材料表明文化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繁荣,②④正确。
①: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错误。
③: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具有多样性,立足中国国情,在交流互鉴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而不是文化趋同,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5.C
【详解】①: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杭绣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金家虹展示用“一根金”绣成的良渚神人兽面纹图案惊艳了参加外国嘉宾的时候,丝博馆举办的来自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塔等国的“亚洲纺织技艺对话”活动也给杭州市民带来不少见闻。体现了在亚运大家庭中自信地讲好中国刺绣的故事,在多样的中外纺织技艺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没有涉及回顾纺织发展轨迹,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A
【详解】①②:发祥于天台山的和合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因天台山而得名的浙江台州,亦被和合文化浇灌滋养。第三届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台州举办,并开设法国巴黎、南非开普敦等6个国外分会场。论坛的举办,能够传承弘扬优秀和合文化,推动和合文化国际传播,提升台州文化软实力,增强和合文化影响力,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第三届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在台州举办,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而不是增强和合文化的世界性,进而增强其民族性,③错误。
④:材料体现推动和合文化国际传播,增强和合文化影响力,而不是促进和合文化广纳各国文化,从而展示其包容性,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7.A
【详解】①②:我们党取得的重大成就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③:我们应该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和有益成果,③说法错误,排除。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最终要通过中国人民的实践才能解决问题,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A。
18.B
【详解】①:材料讲述了中国和中亚在古代和当代的文化交流,及由此产生的文化成果,表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①符合题意。
④:“呈现了十三朝古都风华和丝路共鸣,展现了千里秦岭的绿水青山及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该开幕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秦岭地区的山水之美及人民的需求向往中汲取创作养分,表明文化创新和发展需要立足时代之基,融通不同资源,④符合题意。
②③:材料强调了文化交流与交融,未涉及“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也未体现技术对文化创新的作用,②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9.A
【详解】①: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这表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①符合题意。
②:各民族是平等的,“优秀的民族”说法错误,排除②。
③:正是文明的多样性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世界也因文明的多姿多彩而生机勃勃、绚烂多彩,表明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表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未涉及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排除④。
故本题选A。
20.A
【详解】 A: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和日常生活,体现了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A符合题意。
B: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影响,未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交融,B不符合题意。
CD:材料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未涉及包容性,未涉及反对民族虚无主义,CD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
21.B
【详解】①:共展出古代及当代文房器物600余件,说明中国文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
②:各民族文化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不能说中国文房文化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文化,②表述错误。
③: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③表述错误。
④:本次展览以“器以载道”为宗旨,说明文房对展现中华文化精神有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A
【详解】①③:从开幕式的“江南韵味”“数字火炬手”,到闭幕式的“荷桂共生辉”“最忆是杭州”,这表明杭州亚运会坚持深化文化传承交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杭州亚运会通过融合了3D动画、增强现实等尖端技术的表演让亚洲和世界体验了“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独特魅力,领略了开放包容、自信自强的大国气象。这表明杭州亚运会坚持推动文化与科技完美融合,彰显中华文化自信自强,①③符合题意。
②: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②错误。
④: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说法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3.AB
【详解】A:唯有诵读文化经典,方能体味先贤的情怀。这启示我们诵读文化经典有利于人们知礼明智,是留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A正确。
B:一个个国学大师给我们呈现了缤纷多彩的文学盛宴,这些经典是后世需要好好收藏保护的瑰宝。唯有诵读文化经典,方能体味先贤的情怀。这启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面向未来,更要不忘本来,B正确。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而不是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C表述错误。
D: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不仅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还要与时代相结合,该项说法过于绝对,D不选。
故本题选AB。
24.AD
【详解】AD:本次亚运会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文化在今天仍然被我们弘扬,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连续性;在亚运会上,开幕式文艺表演以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AD符合题意。
BC:材料反映的是亚运会将中华文化呈现给全世界,没有体现文化包容性和交流互鉴,也未体现守正创新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D。
25.①杭州亚运会搭建了亚洲各国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助于让亚洲各国人民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传统,增进互信。②杭州亚运会的举办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亚洲文明共同进步,实现亚洲各国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加强不同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生产创作人民喜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以受人民喜爱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借助科技创新,创新文化传播手段,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