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求数列的前n项和 讲义-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2 求数列的前n项和 讲义-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专题2 求数列的前n项和
数列求和是数列问题中的基本题型,是数列部分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它具有复杂多变、综合性强、解法灵活等特点.数列求和的方法主要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并项求和法等.
一、公式法
(1)直接利用公式求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特殊数列的前项和:
①;②;
③;④.
【典例1】设为等差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分别求出及的前10项的和及.
二、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类比推导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将数列反序,再与原数列相加.
【典例1】已知函数满足,若数列满足,则数列的前20项的和为()
A.230 B.115 C.110 D.100
【变式1】已知函数,求.
【变式2】德国大数学家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王子.在其年幼时,对的求和运算中,提出了倒序相加法的原理,该原理基于所给数据前后对应项的和呈现一定的规律生成.因此,此方法也称为高斯算法.现有函数,求的值.
【变式3】设函数,设,.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错位相减法
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数列是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时,将的各项乘等比数列的公比写出和,然后将两式错项对齐,同次项对应相减写出,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
【典例1】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变式1】(2023全国甲卷)设为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典例2】(2021全国乙卷)设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数列满足.已知,,成等差数列.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记和分别为和的前n项和.证明:.
四、裂项相消法
(1)适用数列:形如(bn-an=d,d为常数)的数列可以用裂项求和.
(2)常见裂项:
等差型裂项:
①;②;③.
根式型裂项:
①;②;③.
指数型裂项:
①;②.
【典例1】设数列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变式1】等差数列各项均为正数,,前n项和为,等比数列中,,且.
(1)求与;
(2)证明:.
【典例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
【典例3】已知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若,,成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且数列的前n项和为,证明:.
五、分组求和法
某些数列,通过适当分组,可得出两个或几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而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分别求和,从而得出原数列的和.
【典例1】等差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的值.
六、并项求和法
当通项中含有或或含有时,数列中相邻两项的符号异号,可以考虑使用奇偶并项法将相邻两项合并后求和,对项数的奇偶分别进行求和.
【典例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典例2】1.已知为等差数列,,记,分别为数列,的前n项和,,.
(1)求的通项公式;
(2)证明:当时,.
七、通项含绝对值的数列求和
【典例1】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专题2 求数列的前n项和
数列求和是数列问题中的基本题型,是数列部分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它具有复杂多变、综合性强、解法灵活等特点.数列求和的方法主要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并项求和法等.
一、公式法
(1)直接利用公式求和: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特殊数列的前项和:
①;②;
③;④.
【典例1】设为等差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分别求出及的前10项的和及.
【答案】;.
【分析】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求得,.进而求得等差数列的公差和等比数列的公比,进而利用求和公式求和.
【详解】解:∵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
又∵,,∴,,即,
又∵,∴,则.
由知,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
由知,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
二、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类比推导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将数列反序,再与原数列相加.
【典例1】已知函数满足,若数列满足,则数列的前20项的和为()
A.230 B.115 C.110 D.100
【答案】B
【分析】利用倒序相加法即可求得前20项的和.
【详解】,①
,②
两式相加,又因为
故,所以
所以的前20项的和为
故选:B
【变式1】已知函数,求.
【答案】/
【解析】,

设①,
则②,
①+②得
,.
【变式2】德国大数学家高斯被誉为数学界的王子.在其年幼时,对的求和运算中,提出了倒序相加法的原理,该原理基于所给数据前后对应项的和呈现一定的规律生成.因此,此方法也称为高斯算法.现有函数,求的值.
【答案】1009
【分析】根据给定的函数式,求出,再利用倒序相加法求和作答.
【详解】由函数,得,
令,
则,
两式相加得,解得,
所以所求值为1009.
故答案为:1009
【变式3】设函数,设,.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分析】通过,将已知倒序相加得出的式子,注意是否满足即可.
【详解】;
时,,

相加得,
所以,又,
所以对一切正整数,有;
三、错位相减法
若数列是等差数列,数列是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时,将的各项乘等比数列的公比写出和,然后将两式错项对齐,同次项对应相减写出,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
【典例1】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分析】(1)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结合等比数列的下标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2)利用错位相减法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1)设数列的公比为,
则,由
得:,所以.
由,得到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由条件知,

将以上两式相减得
所以.
【变式1】(2023全国甲卷)设为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
(2)
【分析】(1)根据即可求出;
(2)根据错位相减法即可解出.
【详解】(1)因为,
当时,,即;
当时,,即,
当时,,所以,
化简得:,当时,,即,
当时都满足上式,所以.
(2)因为,所以,

两式相减得,

,即,.
【典例2】(2021全国乙卷)设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数列满足.已知,,成等差数列.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记和分别为和的前n项和.证明:.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得到,解方程即可;
(2)利用公式法、错位相减法分别求出,再作差比较即可.
【详解】(1)因为是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且,,成等差数列,
所以,所以,
即,解得,所以,
所以.
(2)证明:由(1)可得,
,①
,②
①②得,
所以,
所以,所以.
四、裂项相消法
(1)适用数列:形如(bn-an=d,d为常数)的数列可以用裂项求和.
(2)常见裂项:
等差型裂项:
①;②;③.
根式型裂项:
①;②;③.
指数型裂项:
①;②.
【典例1】设数列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1)利用递推公式,作差后即可求得的通项公式.
(2)将的通项公式代入,可得数列的表达式.利用裂项法即可求得前项和.
【详解】(1)数列满足
时,


当时,,上式也成立

(2)
∴数列的前n项和
【变式1】等差数列各项均为正数,,前n项和为,等比数列中,,且.
(1)求与;
(2)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详解.
【详解】(1)设公差为,公比为,
则,
解得或(舍去),
则;
(2)由(1)得,
则,
则,

.
【典例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
(2)
【分析】(1)根据与的关系即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利用裂项相消法即可求出数列的和.
【详解】(1)当时,,解得,
当时,,,
即,即,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
(2)由(1)知,

所以
.
【典例3】已知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若,,成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且数列的前n项和为,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首先列方程,求公比;其次,列方程,求首项;最后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出,然后运用裂项相消法求出可得结论.
【详解】(1)设数列的公比为q,
由,,成等差数列可得,
故,解得,
由可得,
解得,故,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由(1)可得,
故.
当时,取得最大值,当时,

故.
五、分组求和法
某些数列,通过适当分组,可得出两个或几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进而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分别求和,从而得出原数列的和.
【典例1】等差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的值.
【答案】(1);(2)
【详解】(Ⅰ)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由已知得,
解得.
所以.
(Ⅱ)由(Ⅰ)可得.
所以

六、并项求和法
当通项中含有或或含有时,数列中相邻两项的符号异号,可以考虑使用奇偶并项法将相邻两项合并后求和,对项数的奇偶分别进行求和.
【典例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详解】(1)当时,,所以;
当时,因为,所以,
两式作差得,即,
因为,所以数列是首项为3,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故.
(2),
当为偶数时,前项和;
当为奇数时,前项和,

【典例2】1.已知为等差数列,,记,分别为数列,的前n项和,,.
(1)求的通项公式;
(2)证明:当时,.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用表示及,即可求解作答.
(2)方法1,利用(1)的结论求出,,再分奇偶结合分组求和法求出,并与作差比较作答;方法2,利用(1)的结论求出,,再分奇偶借助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出,并与作差比较作答.
【详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而,
则,
于是,解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2)方法1:由(1)知,,,
当为偶数时,,

当时,,因此,
当为奇数时,,
当时,,因此,
所以当时,.
方法2:由(1)知,,,
当为偶数时,,
当时,,因此,
当为奇数时,若,则
,显然满足上式,因此当为奇数时,,
当时,,因此,
所以当时,.
七、通项含绝对值的数列求和
【典例1】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分析】(1)根据题意列式求解,进而可得结果;
(2)先求,讨论的符号去绝对值,结合运算求解.
【详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由题意可得,即,解得,
所以,
(2)因为,
令,解得,且,
当时,则,可得;
当时,则,可得

综上所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