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物理中考复习专题:第3章 透镜及其应用(44页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物理中考复习专题:第3章 透镜及其应用(44页课件)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复习专题第3章
1
考点清单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教材素材练考点
3
纵向实验一题多设问
4
中考题引导
透镜及
其应用
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
过光心
过(虚)焦点
三条特
殊光线
物距与焦
距的关系
光路图
像距与焦
距的关系
成像特点
应用
凸透镜
成像规律
及应用
神奇
的眼睛
眼睛的成像原理
视力
的矫正
近视眼
远视眼
记忆口诀
一、透镜
1、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2、三条特殊光线
平行于主光轴 过光心 过(虚)焦点
折射光线 (请补充完成光路图) 凸透镜
凹透镜
入射光线方向
透镜
会聚
发散
考点清单
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请完成下列光路图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成像特点 应用
u>2f f<v<2f 倒立、缩小、______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_____、实像 测焦距
f<u<2f v>2f 倒立、_____、______ 投影仪
A′
B′
实像
A′
B′
等大
A′
B′
放大
实像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请完成下列光路图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成像特点 应用
u=f 折射光线为平行光线,不能成像 —
u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虚外实,实倒虚正;二倍焦距分大小, 内大外小;    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A′
B′
正立
虚像
二、神奇的眼睛
1、眼睛的成像原理: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的_____像.
2、视力的矫正
类型 近视眼 远视眼
定义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成像位置 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_____
近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_____
缩小



类型 近视眼 远视眼
成因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___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____
矫正方法 配戴用________做成的近视眼镜
配戴用________做成的远视眼镜


凹透镜
凸透镜
教材素材练考点
考点
1
透镜对光的作用(全国近三年120考,其中山西、陕西常考)
1. (人教八上P91图片改编)如图所示,将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在纸上会出现一个光斑.该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说明放大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进一步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当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纸上光斑到放大镜所用透镜光心的距离为 15 cm,则
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折射
会聚
15
2. (2011贵阳)“一滴水珠可能引发一场火灾”,这是危言耸听还是真知灼见?请从光学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见解.
答: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会聚阳光恰好使易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发生火灾.
考点
2
凸透镜成像规律(贵阳2014.10)
3. (沪科八年级P78图改编)小明通过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看到了邮票中猴子放大的像,如图所示,猴子放大的像是_____像,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 cm.

小于
4. (人教八上P94图改编)如图所示为照相机的原理图,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了拍摄树冠局部的清晰照片,应将相机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树,同时将镜头拉伸.
倒立
靠近
5. 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缩小
减小
考点
3
眼睛及视力矫正(贵州2023.7;贵阳2022.25)
6. (人教八上P100内文改编)眼睛有一个精巧的变焦系统,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当视线从近处物体转移到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______(选填“薄”或“厚”);有些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选填“薄”或“厚”)造成的,可佩戴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倒立



纵向实验一题多设问
实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2年版课标学生必做实验;贵阳2015.26)
温馨提示:若因软件问题视频无法打开,请在学科特色资源中查看原视频
实验要点梳理
【实验装置】
1. 实验主要器材的组装及调整
(1)组装:将凸透镜放置在蜡烛和光屏中间.
(2)调节______、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烛焰
同一高度
【实验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2. 测量焦距的方法
(1)用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上,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2)使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焦距为物距或像距的一半.
【实验现象分析】
3. 蜡烛燃烧逐渐变短:
(1)像会逐渐向_____移动;
(2)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动.
4. 互换蜡烛和光屏位置后能否观察到像及其原因:能观察到,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5. 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挡时光屏上会成烛焰变_____且完整的像.


6. 在凸透镜前加镜片或换透镜的相关分析
(1)加凸透镜或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_____,光提前会聚,像距变_____.
(2)加凹透镜或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_____,光推迟会聚,像距变_____.




一题多设问
例 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1)实验开始前,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其中操作最合理的是____选填“A”或“B”).在白纸上找到______、______的光斑时,测出凸透镜的光心到光斑的距离为10 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B
最小
最亮
10
(2)[操作细节]实验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______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下图中属于已经调整好的是_____(填字母).
烛焰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C
(3)[操作细节]调节好实验器材后进行探究,将蜡烛放在距凸透镜较远处,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了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需要_____
_____移动光屏,观察像是否变模糊.当各器材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未画出).
左右多次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①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②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至3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缩小
照相机
放大
投影仪

③接着,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至35.0 cm处时,光屏应移至______cm处烛陷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
(4)当物距为5 cm时,发现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无法得到烛焰的像,此时烛焰成的是____(选填“实”或“虚”)像,应该在______(选填“光屏”或“蜡烛”)一侧通过透镜观察.
80.0
可逆

光屏

交流合作,评估反思
(5)实验中,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如图乙所示,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凸透镜和光屏向下移动)

(6)(2023朝阳)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时,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的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像大小不变,亮度稍微变暗

(7)[加眼镜](2023衡阳改编)在图甲实验中,小组一同学将自己的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
近视

(8)[更换透镜](人教八上P99习题改编)在图甲基础上,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直径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光屏______(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向左
变小

(9)[实验设计](2020河南)小明认为: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不但上下是颠倒的,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验证小明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垂直于光具座方向吹动烛焰,观察光屏上像的晃动方向是否与烛焰的晃动方向相反

(10)[创新装置](2019广东省卷)小组同学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如图丙所示:光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与图乙装置对比,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屏上成像更清晰、更稳定,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实验命题点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1.测焦距的方法及对应光路图
2.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或凸透镜主光轴上
3.实像、虚像的判断
4.验证光路可逆的操作
5.蜡烛越烧越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逐渐上移,使烛焰的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央的方法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6.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7.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及应用
交流合作,评估反思
8.实验应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9.在光屏上始终不能成像的原因
(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
(2)物距小于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或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
(3)像距太大,超过了光具座的量程
10.用纸遮住透镜的一部分后,所成像的特点
11.近视眼形成的原因
12.变焦问题
(1)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强,像距变小,像变小,为使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或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
(2)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变弱,像距变大,像变大,为使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或在凸透镜前再加凸透镜
13.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变大时,要再次成清晰像的方法:可在水凸透镜前加凹透镜或将光屏向水凸透镜方向移动
14.实验改进及评估
中考题
1
命题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 去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内为我们上了一节充满奇幻的太空课.如图所示,是她在展示她制作的一个太空水球,根据这张图片上的情景可以判断,这个水球(  )
A. 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 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D. 所成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A
2
命题点
近、远视眼及其矫正
2. (多项选择)正常人眼通过调节晶状体厚薄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可能导致对晶状体厚薄的调节能力减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晶状体变薄时,对光有发散作用
B. 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
C. 若晶状体太薄,容易形成远视眼
D. 若晶状体太厚,可用凹透镜矫正
BCD
3
命题点
透镜作图
3. [画折射光线]如图甲所示是我国研制的“瞳孔检测鉴定仪”,它主要对眼球经凸透镜成的像进行分析.如图乙所示是一束来自眼球表面的光,请画出此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1 [画入射光线] 如图所示,a、b是点光源M发出的两条光线经焦距为3 cm的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O为光心,M′是点光源M的像.请你利用凸透镜对两条特殊光线的作用,找出点光源M并完成光路图.
M
4
命题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静将发光二极管按“F”字镶嵌在不透明的纸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如图甲所示.
(1)为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小静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确定了焦点的位置,从而测量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请你完成测量焦距的光路图图丙.

(2)在实验时,她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请你帮她写出一条检验三者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后,她将光源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 cm的位置,并移动光屏,看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
倒立的像,则可判断光屏上成的是
____(选填“虚”或“实”)像.
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让光源、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向凸透镜靠拢,然后观察光源、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4)随后她将光源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0 cm的位置,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像,小静由此得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时,凸透镜不能成像”的结论.你认为通过这一过程得到的结论是否可信?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信
没有检验是否成虚像,且只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片面性和偶然性
5. 近视程度不同的同学需要佩戴焦距不同的眼镜.为了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过程,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F”字样的光源代替可视物体,光屏模拟视网膜.选用如图乙所示的2号凸透镜模拟晶状体,打开“F”光源,调节各个元件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正常眼睛的视物模型便组装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模拟近视眼视物情况,选择图乙中的____
(填序号)号透镜替代2号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2)用如图丙所示的水透镜模拟近视眼镜矫正视力,应将水透镜置于光具座上的____(选填“A”“B”或“C”)点,缓慢调节水透镜中的水量,当水透镜形成焦距合适的______透镜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得到改善.
3
B

(3)更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模拟近视程度更严重的眼睛晶状体,为了改善视网膜上的成像情况,实验时需要用注射器_______(选填“抽取”或“注入”)适量水.
(4)根据上述实验,近视程度更严重的同学应选择焦距更大还是更小的透镜来矫正呢?_______,请结合透镜对光的作用来分析选择的理由: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抽取
更小
近视程度更严重的同学,其晶状体焦距更小,对光的会
聚能力更强,故需用对光发散能力更强、焦距更小
的凹透镜矫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