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要点- 2022-2023学年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复习要点- 2022-2023学年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考点
考点一:矛盾心理、批判思维、创造潜力
1.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集体)
②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他人)
③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自己)
④学习自我调节,做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自己)
2.如何培养批判精神?(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①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②要考虑他人感受,让批判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有利于解决问题。③批判要讲究技巧。
3.青少年如何开发创造潜力
①在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创新与生活的丰富多彩,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②要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③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实践中创造。
考点二:与异性交往
1.为什么要与异性交往?与异性交往有哪些作用
①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②有助于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实现优势互补。
2.★与异性交往应注意什么?(与异性交往的正确做法)
①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②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③把握好自然和适度的原则。
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期对异性朦胧的情感
①萌发对异性朦胧的情感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②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③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我们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考点三:自信、自强
1.为什么要自信?(自信的作用)
①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②自信让我们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2.为什么要自强?自强的作用
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3.如何做到自强?自强的要求
①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②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考点四:“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1.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的要求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④★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⑤★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的要求
①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寻找生活中的榜样,向榜样学习。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3.★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榜样的作用?为什么要评选全国道德模范?)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考点五:调节情绪、品味情感
1.★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复杂情绪:害羞、焦虑、厌恶、内疚等。
2.调节情绪
(1)调节情绪的重要性:
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节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③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2)★调节情绪的方法:
①改变认知评价: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②转移注意: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③合理宣泄: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排解不良情绪。如哭、喊、诉、动。
④放松训练:身体和精神由紧张状态朝向松弛状态,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
总结:我们要正确对待负面情绪,学会合理调节情绪,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情感与情绪有什么关系?
(1)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是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2)情感也是复杂的,情感的复杂性表现在(情感的种类)
①基础性情感,如安全感;②高级情感,如道德感。 ③正面的体验,如爱的情感;④负面的体验,如恐惧感;⑤两方面混杂的体验,如敬畏感。
4.★怎样获得美好的情感?
①美好情感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
②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
③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化为成长的助力,可以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创造正面情感体验,转变负面情感)
5.怎样传递情感正能量?
①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影响环境。②通过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传递美好情感,传递生命的正能量。
考点六:个人与集体
1.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有什么作用?
①集体带给我们温暖。个人在集中能够获得安全感、归属感、荣誉感。
②集体给我们带来强大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借助集体的力量,我们可以完成许多个人无法完成的事情。
③集体生活可以涵养品格。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也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④个人在集体中可以发展个性。
2.★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②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③在集体中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理智慎重地处理矛盾和冲突,不因个人之间的矛盾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
3.★美好集体的特征?
美好集体拥有共同的愿景。美好集体有良好的氛围: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是善于合作的,是充满活力的。
4.怎样共建美好集体?(怎样才能做到与集体共成长?)
★(1)齐心协力,在共建中尽责。(如何在共建美好集体中尽责?)
①集体建设需要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自主行动、自主建设和自我管理。②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③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民主选举组织机构。④发扬自治精神,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⑤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2)在担当中成长。(怎样在担当中成长?)
①每个人从实际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②悉心呵护集体荣誉。③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
5.在集体中如何承担责任?
①勇于担责,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事情里。
②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6.★如何正确认识集体中的合作与竞争?
(1)合作:
①在集体中,成员间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
②合作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但要避免个人英雄主义;
③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消极依赖或袖手旁观。
(2)竞争:
①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也是集体充满活力的重要表现。②在集体中,竞争要以承认、尊重为前提,集体成员之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③在集体中竞争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
考点七:法律
1.★法律的特征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b.每个人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c.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判断依据:材料中出现明星、名人、国家干部等违法被法律制裁
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2.★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法律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作用)
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
4.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①树立法治意识。②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③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考点八:未成人保护
1.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必要性)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重要性)
2.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①专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②其他法律:宪法、民法典、义务教育法等
作用: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其合法权益。
3.★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是什么?
(1)家庭保护的主体是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2)学校保护的主体是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学校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3)社会保护的主体是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博物馆、科技馆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社区举办安全教育日活动。
(4)司法保护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如: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检察厅;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档案;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
(5)政府保护的主体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6)网络保护的主体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是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的全方位保护。如:开发网络防沉迷系统、青少年上网模式
4.★请你从多角度提出建议或措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国家: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建立未成年人保护联动机制;
(2)社会:建立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关心、爱护未成年人,保护其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3)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受教育权;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家庭:自觉履行抚养、监护和保护义务;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进行积极健康的教育引导;
(5)未成年人自己: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远离不良诱惑,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