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件(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在生活和学习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想一想”怎么解决。“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方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样。思维科学,问题解决起来事半功倍;思维不科学,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1.1.1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有这样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色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
思考:(1)A是如何得出他的结论的?
(2)在相同的条件下,A为什么表现得比B好?
A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A、B都看到商人戴的帽子是红色的,如果他们两人之中有一个人戴的帽子是红色的,则另一个人就可以很快说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可材料中说“过了一会儿”,说明双方都看到对方戴的帽子不是红色的。
A表现比B好的原因:
由于只有两顶红帽子,而A、B双方不仅能看到商人而且能看到对方所戴的帽子,两人面对的条件完全相同,因此,谁能更快说出正确答案,说明谁的思维敏捷,推理能力更强,谁的表现也就更好。
思维的含义
探究与分享
●黄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种心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亲历感知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虫的思维局限?
《庄子.秋水》载: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①欣然自喜的原因:河伯错误的认为他所看到的情况(即他所在的黄河是最为广大的),这个认识是正确的。
②后来望洋兴叹的原因:他看到了比他所在的黄河更为广大的大海,发现他原来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③这种态度的变化原因:是由于他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比较,认识到之前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其态度变化的思维原因。
井底之蛙、夏天的虫等由于它们认识的局限,而不能知道感知范围之外的事物。
有这样一道推理能力测试题。一位想招聘助手的商人,将前来应聘的A、B两人带进办公室,向他们展示了两顶红色、三顶黑色的帽子。然后,他关掉灯,在一片漆黑的情况下,要求A和B各摸一顶帽子戴上,他自己也戴了一顶,并将其余两顶藏了起来。开灯后,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A、B看到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色帽子。”商人询问了A的推理后,决定录用A。
A是如何得出他的结论的?
在相同的条件下,A为什么表现得比B好?
2
3
已知:
B 红 B 黑
A ? A ?
商人戴的是红色帽子
商人要A、B尽快说出各自头上戴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
过了一会儿,A喊道:“我戴的是黑色帽子。”
A 黑 A 黑/红
如果对方戴着红帽子,则可以马上推出答案,自己帽子肯定是黑色的。而两人都没有马上做出结论,由此可以推断,对方看到的也是黑帽子(两个人面对的条件完全相同)
探究与分享
之前,河伯看到他所在的黄河是最为广大的
之后,河伯看到比他所在的黄河更为广大的大海
井底之蛙、夏天的虫
亲身经历
感性认识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认识的低级阶段。
局限性:不能知道感知范围之外的事物。
含义
理性认识
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认识的高级阶段。
含义
A、B都看到商人戴的帽子是红色的
双方都能看到对方戴的帽子颜色
抽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
思维
广义
狭义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 别 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形式 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概念辨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2、思维方式:
(1)类型: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
(2)意义:
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一列火车的一个车厢里有3个人,他们分别是德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种鱼的名称吗 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 ”日本人接着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 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 ”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 ”
对于同一种鱼,中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反映了思维有什么特征?
思维具有差异性
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
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  
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思维的特征
1.思维具有差异性
①人们依据科学知识能理解光速.
②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就能推知人类进化的规律
③医生根据对病人的体温、血压、血液、尿液、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的有关资料,就能确诊病患和病因
④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就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变化
⑤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推断学生的内心世界
⑥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其他仪表的数据来分析与预报震情
人们依据已有知识,以抽象思维的比较、分析、推理等方式推断出相关新的认识等。
思维具有间接性
共同特征之三:能动性
①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②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③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认识对象
思维能动的加工
理性认识
(正确和错误之分)
感性认识材料
判 断:以下材料体现思维的哪一特征?
小王早上起来看到院子的地面和房顶都是湿的,判断昨天晚上下过雨。
诗人赏花、赏雪、赏月,创作出一首首诗词。
人类能够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天气预报、预测地震等。
人们在超市里看到牙膏、鸡蛋、面粉、饮料、衣服等,都称它们“商品”。
间接性
能动性
间接性
概括性
3、实践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实践
产生
认识
正确的认识
促进
实践
错误的认识
实践
阻碍
反作用于
课堂小结
思维具有能动性
思维具有概括性
思维具有间接性
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
思维的含义
人类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的意义
思维的特征
思维具有差异性
思维具有共同性
思维与实践的关系
思维的含义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