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物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三物态变化复习课件(共51张PPT)(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物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三物态变化复习课件(共51张PPT)(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夯实基础过教材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框图
考点梳理
知识精讲练
考点1 温度及温度计
考点2 物态变化辨识
考点3 晶体与非晶体
考点4 蒸发与沸腾
考点 1
温度及温度计
1.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①_________叫做温度。
2.单位:摄氏度,符号为② _______。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③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0 ℃,沸水的温度定为100 ℃,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
冷热程度

冰水混合物
4.常考温度估测
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 ℃;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25 ℃;
c.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25 ℃;
d.洗澡水的适合温度约为42 ℃。
5.温度计
(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④__________规律制成的,里面的液体可以是水银、酒精或煤油。
(2)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热胀冷缩
估 估计被测物体的⑤_______
选 根据⑥ __________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看 看清温度计的⑦ ______和⑧ ______

玻璃泡⑨ ______被测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⑩ ______或容器 ______。(正确使用如图 _____)
温度
估测的温度
量程
分度值
浸入


C
读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
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
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
要停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
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如图B所示)再读数,整刻度值+小格数×分度值即为最终读数
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组成.如图所示甲、乙温度计的
示数分别为 ______℃和 ______℃
注:寒暑表的读数方法与 温度
计相同。
13
14
-3
26
6.体温计
(1)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体温计的读数与温度计相同,示数为:大格示数+小格数×分度值,如图所示,体温计的得读数为: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15
16
17
18
37
5
0.1
37.5
考点 2
物态变化的辨识
1.熔化和凝固
(1)熔化
定义:物质从①_____态变为② _____态的过程。
吸、放热情况:熔化过程要③ _____热量。
举例:冰雪消融


吸收
(2)凝固
定义:物质从④______态变为⑤ 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吸、放热情况:凝固过程要⑥ ______热量。
举例:湖面结冰、铁水铸钢
(3)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固定温度。
注: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放出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
定义:物质从⑦____态变为⑧ ____态的过程。
吸、放热情况:汽化过程要⑨ ____热量。
汽化的两种方式:⑩ ____和沸腾。
举例:夏天湿衣服变干、酒精降温、将水烧开


吸收
蒸发
(2)液化
定义:物质从 ______态变为 _____态的过程。
吸、放热情况:液化过程要 ______热量。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 _________.
举例:白气、露、雾、雨的形成。
11
12
13
14


放出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1)升华
定义:物质从 _____态变为 _____态的过程。
吸、放热情况:升华过程要 ______热量。
举例: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
15
16
17


吸收
(2)凝华
定义:物质从 _____态变为 _____态的过程。
吸、放热情况:凝华过程要 _____热量。
举例:霜、玻璃上的冰花、雾凇的形成。
18
19
20


放出
考点 3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举例 海波、冰、食盐、各种金属、水晶、明矾等 松香、玻璃、沥青、蜂蜡等
晶体 非晶体
熔点和
凝固点 有 无
熔化
规律
图像
晶体 非晶体
熔化
规律 B、C点:B点刚开始熔化,C点刚熔化完
AB段:物质为固态;BC段(t1~t2):熔化过程,处于________态;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为熔点);
CD段:物质为②_______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解读
固液共存

凝固规律 图像
解读 B、C点:B点刚开始凝固,C点刚凝固完;
AB段:物质为液态;BC段:凝固过程,物质处于③______ _态;不断放热,温度不变(此时的温度为凝固点);
CD段:物质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逐渐放出热量,温度逐渐降低
固液共存
考点 4
蒸发与沸腾
1.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方式
异同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发生
部位 液体①______ 液体②______和③______同时发生
发生
条件 在④______温度下 达到⑤_____,持续⑥_____
表面
表面
内部
任何
沸点
吸热
方式
异同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程度 缓慢 剧烈
快慢影响因素 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⑦________、⑧_____ 供热快慢、气压高低
相同点 都是⑨______现象,都需⑩_____热
液体表面积
液体温度
汽化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大气压的增大而 _______,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_______℃。
11
12
增大
100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温度计的原理
1.如图所示是小明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温度计。该温度计实际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不明显、导致读数不准确,你的改进建议是:_______________。当温度升高时你所看到的现象是玻璃管内液面_____。
上升
选用更细的玻璃管
命题点:吸、放热的判断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炎热的夏天,小明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池游泳。他刚从水中出来时,恰好一阵风吹过,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风又加快了__________,所以觉得特别冷;他迅速用双臂抱着身体会稍微感到暖和,是因为这样做可以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蒸发面积,从而减缓蒸发速度。
减小
吸热
空气流速
命题点: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吸放热的判断
3.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则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______0 ℃。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_热量。
放出
低于
凝华
命题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4.小芳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按老师的要求做了“纸锅烧水”的实验,她将适量的水装入如图所示的纸锅后放到火上加热(没有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一会水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燃烧,请简要说明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沸腾的过程中持
续吸热,但温度不会再升高,达不到纸的燃
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难点、易错点突破
突破 1





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判断
判断物态变化及此过程中的吸放热,可以按照下面“三步法”进行:
第一步: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前物质的状态;
第二步: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状态;
第三步: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判断,





例1 判断下列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并标明吸、放热情况。
(1)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 )( )
(2)冬天进入温暖的房间眼镜变模糊( )( )
(3)用钢水浇铸火车轮( )( )
(4)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 )
(5)冰镇啤酒瓶“出汗”( )( )
吸热
熔化
放热
液化
放热
凝固
放热
凝华
放热
液化
(6)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 )
(7)用冰袋敷运动员受伤部位( )( )
(8)热气腾腾的饭菜冒出的“白气”( )( )
吸热
升华
吸热
熔化
放热
液化
“白气”的理解(易错点)
突破 2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水滴。而“白气”的形成有两种情况,如下表所示:





形成
原因 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空气,液化成小液滴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物体,液化成小液滴
常考
举例 烧水时看到的“白气”;冬天,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给试管加热,试管口的“白气”等 夏天,冰棍周围冒出的“白气”;打开瓶盖时,瓶口周围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物体冒“白气”
例2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C. 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 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D
实验 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测量工具(停表、温度计)
2.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
实验突破
3.实验选用小颗粒固体的目的(小颗粒固体受热均匀;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测量更准确)
4.试管插入烧杯中的位置要适当(试管中所装物质要完全浸没在水中;试管不接触烧杯的底和壁)
5.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使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使被加热物质温度上升缓慢,便于测量温度变化的规律)



6.根据图像判断物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吸、放热情况
7.曲线图的绘制
8.根据表格数据或曲线图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点、某温度下的状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9.熔化前后曲线的倾斜程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不同)
实验结论:晶体熔化时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一直升高。



例1 图甲是小丽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她先将冰和温度计正确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加热,观察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
例1题图
(1)实验中,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是_____℃,物质处于_______态。
(3)根据实验数据,小丽作出了冰熔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物质第6 min时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8 min时的内能。
使冰均匀受热
-5

温度保持不变
小于
(4)当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不会
【解析】(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以使冰受热均匀;(2)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液面在0 ℃和-10 ℃之间,所以温度计的读数是-5 ℃,物质处于固态;(3)冰熔化时,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因为第6 min和第8 min,冰处于熔化过程中,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所以加热6 min时物质的内能小于加热8 min时物质的内能;
(4)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当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均达到沸点后,烧杯中的水可以从酒精灯继续吸热,能够沸腾,但试管中的水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最终不会沸腾。
(5)由图知冰的熔化过程 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6)根据乙图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 ℃,第6分钟时冰处于________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晶体
吸热
不变
固液共存
0
1.测量仪器(秒表、温度计等)
2.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温度计的选取、读数与使用
4.沸腾前后气泡变化特点



实验 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5.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加大酒精灯的火焰,在烧杯口加盖纸板等)
6.温度—时间图像的绘制(分析表格数据、描点、连线)
7.判断水的沸点(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温度保持不变,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水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8.影响水的沸点的因素(a.当地大气压的大小;b.瓶口是否密封)
9.水的沸点低于100 ℃的原因(当地大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0.烧杯口处产生“白气”的原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实验结论:液体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例2 小光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例2题图
(1)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现象,这是水沸腾_____(选填“前”或“时”)的现象。
(2)若实验室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则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应该是_____ 。
(3)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填物态变化名称) _____形成的。
(4)加热时烧杯上所盖纸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填一种即可)。

100 ℃
液化
减少热量散失
【解析】(1)沸腾时的特点是: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乙图是沸腾时的现象;(2)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3)水沸腾时,从壶口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4)烧杯上盖纸板的目的是,可以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5)移开酒精灯,小明发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6)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_________,观察水是否一直沸腾。
(7)小明观察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表面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现象造成的。




石棉网上有余热,杯子中的水可以继续吸收热量
停止加热
液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