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物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四光现象复习课件(共50张PPT)(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物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四光现象复习课件(共50张PPT)(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夯实基础过教材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框图
考点梳理
知识精讲练
考点1 光源及光的传播速度
考点2 三种光现象辨识
考点3 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
考点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考点5 平面镜成像
考点6 光的色散
考点 1
光源及光的传播速度
1.光源:能够①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电灯、点燃的蜡烛、水母都是光源;月亮、发光的金子、自行车尾灯、电影银幕都不是光源。
自行发光
2.光的传播速度
(1)介质:光不仅可以在透明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如玻璃、水、空气等,还可在②______中传播。
(2)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在物理学中用字母c表示,在通常状况下,真空中的光速近似为c=③_______m/s。
3. 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是④______(选填“长度”或“时间”)单位。
真空
3×108
长度
考点 2
三种光现象辨识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定义 光在①_____ 介质(或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光照射在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线会被物体反射回来 光从一种介质②__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③______的现象
同种均匀
斜射
偏折
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传播
介质 同种均匀介质 同种介质 两种介质(或同种密度不均匀的介质)
传播
方向 不变 改变 改变
举例、
应用 俗语(成语)类:一叶障目、坐井观天、立竿见影
现象: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手影表演
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站队看齐 俗语(成语)类:镜花水月、“掬水月在手”、“江清月近人”
现象:倒影、平面镜成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自行车尾灯 俗语(成语)类:“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
现象:筷子在水面折断、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光的色散、彩虹
应用:眼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
考点 3
光的反射与折射规律
反射规律 折射规律
图示
反射规律 折射规律
三线
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①________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②_________
两线
分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③______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④______两侧
同一平面
同一平面
两侧
法线
反射规律 折射规律
两角
关系 反射角⑤_____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⑥______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⑦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⑧______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⑨______
共同
特点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⑩______
等于
增大
小于
增大
不变
可逆
考点 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图示
相同点 都遵守①_________定律;光路都是②______的
不同点 入射光线是平行的 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 反射光线杂乱无章,向各个方向都有
产生的结果 人在反射光线的范围内,看到物体很亮,不在反射光线的范围内,看不到物体 人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
光的反射
可逆
实例 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镜面、车尾灯 白纸、桌椅、书本、电影屏幕、黑板面、银饰盛装
考点 5
平面镜成像
1.原理:光的①________。
2.成像特点
等大: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等距: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对称性: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反射
3.应用:穿衣镜、潜望镜、牙医检查所用镜子、塔式太阳能电站等。
4.球面镜
凸面镜 凹面镜
图示
特点 对光有②______作用,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 对光有③_____作用,起到会聚光线的作用
应用 汽车后视镜、路口的反光镜 太阳灶、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
发散
会聚
考点 6
光的色散
1.定义: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原色:红、绿、①_____________。
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②________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③______的色光决定的;白色不透明物体反射④______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⑤______所有色光。

透过
反射
所有
吸收
4.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太阳的可见光谱中,在红光之外的是红外线。应用于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
紫外线:太阳的可见光谱中,在紫光之外的是紫外线,使荧光物质感光。应用于验钞机、紫外线灯、紫外线杀菌等。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小孔成像特点
1.如图所示,将小孔对着烛焰,我们可以看到在薄膜上成倒立的_____像;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与此原理相同的实例:_____________
树荫下的光斑

命题点:物体的颜色
2.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课本呈现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____光,而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了其他颜色的光。
吸收
反射

命题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3.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_____m。当人面镜时,镜中视力表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______(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
4.2
左方
不变
根据关键“字词”来判断:如“影子、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倒影”——光的反射;“折断、视力矫正、放大镜、彩虹”——光的折射。
【易混辨析】“影子”是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部分光线被遮挡所形成的黑暗区域,“倒影”是岸上物体由于光的反射而在水中所成的像,两个影所形成原因是不同的。
难点、易错点突破
突破 1




光现象辨识(易错点)
例1 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
现象类:①防盗门上的“猫眼”;②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变“弯折”;③路灯下的人影;④拱桥在水面的倒影;⑤雨后的彩虹;⑥波光粼粼的水面;⑦露珠下叶脉变粗;⑧沙漠上的海市蜃楼;⑨树荫下的光斑
③⑨
④⑥⑩
①②⑤⑦⑧
应用类:⑩大楼外玻璃幕墙产生的光污染;激光准直;野外用凸透镜取火;古时记录时间的“日晷仪”;光导纤维传递信息;叉鱼要瞄准所看位置的下方;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
诗词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掬水月在手;群峰倒影山浮水;杯弓蛇影;江清月近人
突破 2
光现象作图
①实际光线用实线,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辅助线、法线用虚线;
②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不能断开,且入射光线的箭头方向从介质指向入射点,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箭头方向从入射点指向介质;




③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发生折射时(斜射),空气中的角始终是“大角”;
④法线与界面垂直,需标注垂直符号。




类型一 光的反射作图
例2 如图所示,已知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反射角及大小。
例2题图
r=45°
例3 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请你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例3题图
r=45°
类型二 光的折射作图
例4 水池里有盏小射灯,
如图所示,已经画出了小射灯射向
水面的一条光线,请完成下列要求:①画出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②标出入射角i。
例4题图
i
例5 如图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从三棱镜斜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例5题图
类型三 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例6 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
例6题图
例7 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
例7题图
S
实验 1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实验仪器(平面镜、可翻折的纸板、量角器、激光笔)
2.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突破



3.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
4.纸板与平面镜的放置要求(纸板与平面镜应保持垂直)
5.在较暗的环境下操作的目的(便于观察光路,减小干扰)
6.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7.“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如图乙将OF板沿ON向后折转,若OF板上不能显示反射光线,说明三线共面)



8.验证光路可逆(如图甲,将光线沿FO射入,若光线沿OE射出,则证明光路是可逆的)
9.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测量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实验结论:①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位居法线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1 探究光反射定律
(1)如图,先将平面镜A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B______放置在平面镜A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O点。
例1题图
垂直
(2)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些;在纸板上标上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的_____________ 大小.
(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5° 45°
3 60° 60°
入射角和反射角
粗糙
相等
实验 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2.实验器材(白纸、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
3.检验玻璃板的放置是否与纸面垂直的方法(用三角板两直角边分别靠在玻璃板与纸面上)



4.选择较暗的实验环境(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5.选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原因(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6.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测量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7.白纸的作用(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便于测量实验数据)



8.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可以透过玻璃板观察像的位置)
9.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确保物和像重合,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
10.眼睛在物体的一侧透过玻璃板来观察像的位置



11.光屏承接不到玻璃板所成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12.测得的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玻璃板有厚度、测量长度时存在误差等)
13.多次测量的目的(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平面镜成虚像。



例2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透明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在玻璃板两侧.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例2题图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选在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测得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为5 cm,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___cm;
较暗
大小
5
(4)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5)实验中,小红发现玻璃板后出现两个蜡烛A的像,其原因是她选用的玻璃板______(选填“太厚”或“太薄”)。
虚像
太厚
【解析】(1)在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反射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要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两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5 cm;(4)白纸承接不到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5)由该同学在实验中看到玻璃板后面有两个蜡烛的像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玻璃板前后面都成像。
(6)实验前应将一张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与纸面_______放置。
(7)移动点燃的蜡烛A,再做两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发现点A1和B1、A2和B2、A3和B3基本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填字母)
A.平面镜成虚像
B.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垂直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