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2.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3.通过对分子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1.分子、原子的性质,能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2.对分子概念的理解。(一)导入新课MineCraft世界里,你可以用方块拼凑出城堡、星辰、甚至重现圆明园神迹。真实世界里,造物主用它的方块——分子、原子,构成如今的大千世界。现在,我们通过显微镜,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那么这些微观粒子有什么特性呢?(二)新课讲授探究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提出问题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实验一、品红的扩散【教师演示】品红扩散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教师提问】品红为什么会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实验表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实验结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探究点二 分子的基本性质一滴水的质量很小,但一滴水里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这些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真实存在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如图所示。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学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归纳总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探究实验2:分子运动现象资料:酚酞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通常情况下,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也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氨水显碱性。实验结论:分子、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课堂讨论1.实验中为什么氨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而酚酞溶液的分子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因为浓氨水有挥发性。2.若升高温度,品红扩散速度加快,为什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基本性质3实验探究3酒精和水混合实验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说明什么问题?【教师讲述】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不断地穿插,导致体积小于两者的和。如注射器可以压缩空气、固体很难压缩。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微粒(如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大。所以气体往往比较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物质不易被压缩。体温计就是用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减小的缘故。总结:1.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如夏天充满气的自行车轮胎曝晒易爆炸,用打气筒给篮球充气。2.物质的三态变化和热胀冷缩,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分子本身的体积和数目没有改变。(三)巩固练习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C.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增大D.氢气与液氢都能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答案】B【解析】地震中被埋人员散发出的气味分子不断运动,被警犬发觉而找到被埋位置,A项正确;水烧开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水沸腾汽化,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后把壶盖冲起,而不是水分子变大,B项不正确;水银受热,汞原子运动加快,原子间的间隔变大,导致水银体积变大,C项正确;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氢气与液氢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D项正确。2.3000升的氧气可被压缩装一个体积约5升的高压钢瓶中,氧气能被压缩的原因是( )A.氧气被压缩,是氧气分子变小了B.氧气被压缩,是氧气分子变成了臭氧分子(O3)C.氧气被压缩,是氧气分子在不断运动D.氧气被压缩,是氧气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答案】D【解析】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所以医疗上使用的氧气钢瓶体积较小,却能将大量的氧气压缩与其中。与分子的大小、变化分以及分子的运动无关。故选:D。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答案】B【解析】A、冰融化成水,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错误。D、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4.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公园里花香四溢 B.春天里柳絮飞扬C.海面上浪花飞溅 D.天空中乌云翻滚【答案】A【解析】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柳絮飞扬、浪花飞溅、乌云翻滚均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可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来解释。5.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C.过氧化氢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D.花香四溢﹣﹣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答案】A【解析】A、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变大了,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C、过氧化氢可以分解成水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故选项解释正确。D、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6.根据分子的相关性质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B.煤油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分子体积变大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种类改变D.放在太阳光下的水蒸发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答案】B【解析】A、分子间有间隔,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B、分子间有间隔,煤油温度计内液面上升,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D、放在太阳光下的水蒸发得快,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相关问题:(1)经过花园能够闻到花香,这是因为________;(2)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示数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3)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答案】 (1)分子不断运动(2)温度升高,汞原子间隔变大(3)分子不同8.以下是小清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小清的实验,在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1)小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2)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3)请你就两位学生的操作过程、药品用量以及实验的严密性或其他方面做出比较性的评价:______________。【答案】(1)滤纸变红;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没有变红;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2)与大烧杯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3)小清所用仪器较少,操作简单,节约了药品,但没有小方的严密;小方的实验可以证明酚酞溶液变红不是因为空气,小清的实验无法证明。(四)课堂小结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二、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固态<液态<气态。本节课前面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后面通过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现象,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物质世界,较好地建立了学生的微粒观,后面讲解分子的性质可以辅以更多身边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能更真切、直观地感受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