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基于山东高考试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备考策略研究2023-2024学年度高三总复习备考01 近两年山东卷细目表02 客观题对比分析03 主观题对比分析04 备考策略浅析01近两年山东卷细目表2022年山东卷双向细目表题型 题号 试题情境 设问 必备知识 分值客观题 1 马克思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 关于共同富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共同富裕 3分主观题 19(3) “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分2023年山东卷双向细目表题型 题号 试题情境 设问 必备知识 分值客观题 1 马克思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论述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以人民为中心 3分主观题 20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10分对比可知:1.题量相当:1客观+1主观2.题型相近:引言类、短评类→融合性、开放性进一步增强3.分值变动不大:3+8 → 3+502客观题对比分析(2022山东)1. 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关于共同富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消除社会基本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B. 建设高福利国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C. 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D. 共同富裕会随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自发实现载体来源/材料背景:马克思和习近平对“共同富裕”的经典论述。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到,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习总书记也多次论述在当下的中国,“共同富裕”的具体内涵和实现路径。试题与课标的对应关系:模块一、模块二、模块四均有涉及试题命题意图:通过引述经典作家和习总书记对“共同富裕”的论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其中,考查学生对基本观点—“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现路径的理解。通过此题,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培养学生辨清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的能力。(2023山东)1. 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载体来源/材料背景:马克思、恩格斯、李大钊、毛泽东、习近平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经典论述。试题与课标的对应关系:必修模块均有涉及试题命题意图:通过引述多位经典作家和习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论述,侧重考查学生对共产党“为了人民”的理解,考查学生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此题,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刻掌握人民立场和群众观点。近两年客观题中的“不变”与“变”“不变” “变”题型:引言类 选项设置:单选→组合选必备知识:无明确知识范围,融合多个模块,均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设问指向:不需要归纳材料主旨→需要先归纳主旨再做选择关键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 干支关系:本身题支有误,重在排误→本身题支无误,侧重干支匹配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情境:情境作用更加凸显难度略有攀升,需要提升学生审材料的能力03主观题对比分析(2022山东,8分)19. 真理的力量。◆继往开来。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8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设问:(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设问分析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查题型 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的短评考查主体 无明确限定主体,考生可多角度作答试题分值 8分设问逻辑19.真理的力量。 ◆继往开来。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材料分析 材料背景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材料逻辑材料逻辑习总书记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的短评19. 真理的力量。◆继往开来。2021年7月1日,习近平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继往开来的世纪伟业”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参考示例:对中国人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国家发展巨变的雄壮交响,也是人民笑颜绽放的鲜活故事。它书写在消除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里,书写在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书写在不断增多的蓝天、不断延伸的绿道、不断改善的居住环境里,书写在让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不变追求里。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们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纪伟业,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深处;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还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对个人、国家、民族、世界、现代化、脱贫)——“继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两步走战略)——“开来”新时代青年在新征程应该怎么做答案逻辑(2023山东,10分)20.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同世界的关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10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10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设问分析 考查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梦、四个自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考查题型 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为主题的短评考查主体 中国共产党、中国试题分值 10分设问逻辑20.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同世界的关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材料分析 材料背景 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材料逻辑材料逻辑总: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大势,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成就百年党史VS人类历史中国VS世界中国VS时代未来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20.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同世界的关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显著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10分)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参考示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之未有大变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不可逆转。面对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会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总述:国家、民族需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点题)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顺应历史大势取得的系列成就(通过回顾百年历史揭示“历史前进的逻辑”是什么 )点明当前世界时势(点明 “历史前进的逻辑”在当今时代的具体表现)答案逻辑放眼世界局势,中国将顺势而为,妥善处理中外关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望中国如何“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近两年主观题对比分析——“守正创新”“守正”分值:较为稳定2022年8分2023年5+5分材料背景及材料逻辑:并非都是最新时政热点,均是长效热点;材料本身有历史纵深感,涉及古今中外等多个层次,可进行多角度分析题型:短评—开放性试题,体现素养立意,体现课标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其中考查主体:乍看起来题目无明确限定的主体,具有开放性;但题后的要求和限定的写作主题又为行文增添了确定性“创新”:融合不同模块,综合性增强,思维难度提升04备考策略浅析(一)关于课本知识应对高考,课本必备知识不可谓不重要,但目前却并不考查某一具体知识点,反而强调基于某一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出发的综合性考查。(1)宏观把握模块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几个模块之间,是总—分关系,基于本模块的特殊性和高考命题的综合性,复习时需格外注意这一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融合点。(一)关于课本知识应对高考,课本必备知识不可谓不重要,但目前却并不考查某一具体知识点,反而强调基于某一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出发的综合性考查。(2)宏观把握模块大逻辑:本模块在课本内容上以史实为线索,但课标要求中却重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基于课标要求和高考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复习授课中要理清模块大逻辑,找准大概念。(二)关于专题练习1.注重审题规范性:审设问、审范围、审主体、审指向、审材料(情境分析能力)、审分值、审具体要求……2.注重作答规范性:紧扣主题,找准落点;磨练语言,论述简短有力;“评”述得当,依托情境而又能表达出情境外的未尽之意3.适当将讲台交给学生→学生多调用知识、多讨论、多表达PPT模板 http:///moban/(三)师生共同研读文献,加强素养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2.选择性阅读《人民日报》、《半月谈》等期刊杂志3.“学习强国”APP4.古文:侧重弄懂习总书记“用典”接触多样化的情境载体,使之与课本知识产生联系感谢聆听 下回再见感谢聆听 下回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