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一课时一、本课时教学设计【本课学情分析】根据平时的观察、了解,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法律有了一定的接触,但其概念是模糊不清的。说起法治教育,其实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道德教育,受道德观念的熏陶,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往往上升不到法律的高度。学生可能知道这件事是不对的,不应该做的,具体来说自己可以受到哪些法律保护,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都不清楚。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但在依法维权的有效途径、技巧等方面的认识还是杂乱无序的。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遇事找法,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并寻求法律的帮助。【课时学习目标】1.懂得正确行使权利,维护合法权利有法可依。2.明确权利存在界限,维护权利同时要守住边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晓法律,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难点:维权的同时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教学过程】板块一:前文提要,回顾保护未成年人专门法律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为未成年人,我们是受特殊保护的,那你知道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吗?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小结:是的,作为未成年人,有这么多的法律在保护我们,保障着我们的权利。而今天我们将视角扩大到全体公民的权利。一起来学习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位姐姐,她的名字叫——吕慧娴。我们听听她的故事。【设计意图:链接前文知识,唤醒学生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的已有认知。】二、知晓法律,懂得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1.懂法、用法、学法的心路历程。故事中,吕慧娴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是哪一部法律维护了她的权利?(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出示: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小结:吕慧娴作为法律的受益者得以继续上学……师:你怎么看文中不同人物的行为?(爸爸、吕慧娴、老师……)预设1:学生可能会考虑家中贫困,父亲的行为情有可原……(教师要注意引导,从法律的角度去说明,这就是违法行为,体现出法律的权威性)【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年龄所限,自身经历有限,遇到问题还没有用法律解决的观念。资料中,学生可能会考虑到吕慧娴家境的原因对父亲的行为有所理解,但从法治角度考虑,教师要做好引导。】预设2:方老师(运用法律帮助他人,依法为学生维权)正是因为方老师依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维护了吕慧娴作为公民应该享有的受教育权。预设3:吕慧娴(遇到困难能够主动寻求帮助),牢牢握住法律的武器,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她为什么选择学习法学的原因……补充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章(总 则)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从法律的层面确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小结:公民的基本权利遭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选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学好法律,明确维护公民权利有法可依师:在之前的第四课中我们曾经学习到作为公民,我们还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小结:作为公民我们行有如此多的权利,但当权受到侵犯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1.活动一:来看这几个案例,假如你就是学习法学专业的吕慧娴,需要向四位维权者提供哪些法律建议?(1)张彤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章(工资)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第十章(劳动争议)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2)何洁上街购物被偷钱包《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按照盗窃罪司法解释,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达到1000至3000以上,即构成刑法264条规定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事实。(3)王小蒙和妈妈被没拴狗链的狗咬伤《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章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第七十八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4)刘文娟的叔叔对交警做出的罚款决定不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章(受案范围)第十二条: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去人民法院受理提起行政诉讼。师:从这几个案例中,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预设1:XXX,遇到了麻烦能够主动寻求法律的帮助!都有相应的法律……小结: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都会有相应的法律保护着我们。【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想要维权需要要学好法律,被侵权可以依靠哪部法的第几条来维权,明确法权关系。】2.活动二:仔细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类似事件,又是如何处理的?(出示课前预习单反馈,列举学生说的事例)……师:说说这件事情,最后是怎么处理的?预设1:依靠法律来维权预设2:最后妥协了,没有维权。(追问为什么?)【设计意图:从书本到自己的生活,法治课堂需要将知法、懂法、用法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需要通过自己或身边的事例唤醒对法治的认识。】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师:出示数据:动态图片,一九四九年至今,我国出台法律法规共1109部,总数约为500000条,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师:看到这组数据,你又有什么想说的?预设:没想到有这么多条法律……有这么多法律保护我们……小结:是啊,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法,从各个角度、方方面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保护。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有所行动,依靠法律有所行动。3.活动三:我们的公民基本权利受法律保护,其实作为公民的未成年人,他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几个案例!案例一:小明快九岁了,但他的爸爸却总是以家里没钱不让他上学。不仅如此,他还经常酒后殴打小明和小明的妈妈!请问小明可以通过哪些法律来维护自己和妈妈的合法权利。案例二:上了初中,小刚结识了一帮小混混后学坏了,经常向其他同学要钱,不给的就对其进行殴打辱骂。他甚至说我还未成年,法律拿我没办法。你觉得他说的对吗?小结:看来法律确实是维护我们权利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设计意图:本环节侧重有关未成年法律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涉及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情形,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的方法。】四、用好法律,维护权利的同时要守得住边界师:我们有如此之多的法律在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可这是不是意味着公民维权的手段可以随心所欲呢?出示:赵刚的故事评论故事中各种人物的做法?(跳舞的人,姑父的做法)师:遇到这样的人太可气了,所以姑父和邻居们商量了这三种做法 出示三种做法?①讨论一下,上面的做法合法吗?小结:是的,违法的维权手段更是不可取。我们先来看几条因为广场舞扰民引发的维权案件。你发现了一些公民的维权手段?师:作为公民的我们都知道的法律常识,难道他们不知法吗?(知法没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一条②如果你是赵志刚,应该建议家人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合法的做法写出来。要求:小组交流讨论,选派一位代表记录内容并向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广场舞”现象,引导学生认识法律是维护权利的有力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也不能用违法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引导学生选择合法、智慧、有效的维权方式】总结: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更不能用违法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否则受伤的只能是自己。法律是维护权利的有力手段,他不仅告诉我们该做什么?更告诉了我们不能做什么!我们不仅要知法,更要学会守法用法,依法维权!二、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一课时,本着“我们和法律”全册主题,接下去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本课教材《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为“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本课内容主要围绕“守法”和“维权”两个重点展开,通过三个主题板块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法律常识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法治的内容、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学习了一些法律知识,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帮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落实学法、懂法、用法,落实法治精神。作为第一课时,本课时,通过“用好法律 维护权利”的讨论,培养学生不仅要用法还要用好法律的意识,掌握根据不同情况寻找对应法律维权的方法。能够学习运用法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充分认识法律的作用。(二)说本班学情学情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平时对学生已有认知的了解及课前的调查,分析如下: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法律有了一定的接触,但其概念是模糊不清的。说起法治教育,其实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道德教育,受道德观念的熏陶,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往往上升不到法律的高度。学生可能知道这件事是不对的,不应该做的,具体来说自己可以受到哪些法律保护,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都不清楚。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有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但在依法维权的有效途径、技巧等方面的认识还是杂乱无序的。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学会遇事找法,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并寻求法律的帮助。(三)说学习目标、重难点基于学材与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定为:1.懂得正确行使权利,维护合法权利有法可依。2.明确权利存在界限,维护权利同时要守住边界。知晓法律,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维权的同时不能超越法律范围。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四)说教学板块板块一:前文提要,回顾保护未成年人专门法律上课伊始,通过对上一课学习内容的回顾,师生重温保护专门我们未成年人的三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力图体现“课未始,已成基调”的教学节奏。【板贴课题】板块二:知晓法律,懂得公民的权利受法律保护该板块的学习通过吕慧娴故事开始,引导学生知晓吕慧娴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又是哪一部法律维护了她的权利?(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师生充分讨论吕慧娴懂法、用法、学法的这一心路历程中,执教者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行为。可以作如下预设:预设1:学生可能会考虑家中贫困,父亲的行为情有可原……预设2:方老师运用法律帮助他人,依法为学生维权预设3:吕慧娴(遇到困难能够主动寻求帮助),牢牢握住法律的武器,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是她为什么选择学习法学的原因……重点关注,如有学生从预设1的角度考虑,肯定他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从法治的角度去说明,这就是违法行为。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中的相关规定。吕慧娴是法律的受益者,是法律保护了她。板块三:学好法律,明确维护公民权利有法可依教材中,以张彤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何洁上街购物被偷钱包、王小蒙和妈妈被没拴狗链的狗咬伤、刘文娟的叔叔对交警做出的罚款决定不服四个案例予以呈现。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前准备,选取其中一个案例提供法律建议,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知道是具体哪部法律的第几条有相应的规定。除此之外,想要达到学习的最大效果,课堂的教学必须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体验,捕捉源自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生进一步认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想要维权需要要学好法律。承接书上的四个事例,我们在教学对课前的预习单进行反馈:生活中有没有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类似事件,又是如何处理的?重点解决:不知法?知法却不靠法?出示几种现实生活中的难题……从书本到自己的生活,法治课堂需要将知法、懂法、用法最终落实到学生身上,需要通过自己或身边的事例唤醒对法治的认识。最后出示出示数据:动态图片,一九四九年至今,我国出台法律法规共1109部,总数约为500000条,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询问学生,看到这组数据有何想说的?自然而然地得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法,从各个角度、方方面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保护。此时,学生对于法律之于公民的重要性已然在心中有所积淀,需要一定的实践,让学生认识到其实作为公民的未成年人,他除了享有公民的一般权利外,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出示两个案例,让学生予以评判。这一环节侧重有关未成年法律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涉及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情形,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的方法。板块四:用好法律,维护权利的同时要守得住边界最后一个板块,我们要从维权有法可依过渡到维权有界可循,广场舞事件这样的耳熟能详的案例更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对事件的了解,教师出示姑父和邻居们商量了这三种做法,引导学生体会这三种做法所带来的后果,都是违法行为。认识到虽然有如此之多的法律在保护着我们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民维权的手段可以随心所欲。仅仅通过表面的分析是解决不了学生“信不信”这个问题的。借着前面的三种做法,教师顺势呈现对应的三条新闻,用事实说话,深化主题。从学法、知法到守法、敬法,学生认识法律是维护权利的有力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也不能用违法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引导学生选择合法、智慧、有效的维权方式。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更不能用违法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否则受伤的只能是自己。法律是维护权利的有力手段,他不仅告诉我们该做什么?更告诉了我们不能做什么!我们不仅要知法,更要学会守法用法,依法维权!(五)说板书板书设计是需要教师进行课堂构思、提炼、创新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下面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围绕依法维权,包含一节课中的点点滴滴,全面而简明的将所授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维权有法可依知法 用法维权有界可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