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内容范围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第六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相关内容。
教学主题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世界历史的开端,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开端,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外史纲的全球航路的开辟与传统课文不同,增加了其他航路的开辟的新知识,更进一步说明了新航路开辟所引发全球流动性。初中课本对“新航路开辟”所述详细,因此高一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过程有较好的基础。经过高一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的信息提取与解读能力有所提升,能够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释。经过初中与高中的地理学习,学生对于世界地图的认知与解读有较好基础。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史料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并非偶然,能够复述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体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
学生通过示意图等能够讲出新航路和其他航路的开辟,全面比较并归纳出这一时期中西方航海的不同。(时空观念)
学生通过阅读史料等方式,能够分析归纳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总结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一分为二辩证地评析其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教学方法
讲述法 问答法 讨论法
教学活动过程
新课导入
材料:尽管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但是真正的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师:是什么事件让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
生:新航路的开辟
师:是的,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除了新航路全球还有那些其他航路的开辟?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使用史料导入新课,采用设问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状态。
课堂讲授
师:想必大家都阅读完学习目标了,接下来我们看一个人一本书。
材料:宫甚壮丽,在一大平原中,周围有川湖泉水不少,高达墙垣环之,周围约五哩。墙内即此王宫所在,其壮丽之甚,布置之佳,罕有与比。宫内有美丽殿宝不少,皆以金绘饰。
——[意]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记》
师:想必大家都知道《马可·波罗行记》,这本书引起了一场东方寻金热,最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一本书真的威力这么大吗 他背后究竟还有什么在推动新航路的开辟,让我们阅读下一则史料。
材料一:农民普遍缴纳货币地租,在手工作坊做工的工匠、师傅、帮工和在手工工场做工的工人、师傅大多领取货币工资。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但欧洲的贵金属开采发展缓慢。1493- 1520年间,欧洲产银共4.5万公斤,年均产量仅1600公斤,不敷社会所需要。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材料二:西欧本身贵金属就不多,而为数不多的贵金属在与阿拉伯人进行的香料和奢侈品贸易中又大量流向东方,进一步加剧了严重的金银荒。“在15世纪,追求黄金的热病弥漫全欧洲,其中葡萄牙高烧尤甚”。黄金不足,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王室的收入大受影响,社会矛盾激烈冲突。
——张国君《大国是怎样崛起的》
生:西欧金银储量少,开采缓慢;因与阿拉伯贸易,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
师:是的,欧洲本来就不多的贵金属还大量流向了东方,那稀缺贵金属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我们再来看一则史料。
材料:十五世纪前后,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主要财富的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支付手段。作为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加,因而贵金属黄金就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师:同学们,根据材料分析一下,这种现象背后是什么?
生: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师:1. 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一种全新生产方式的产生
2. 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开辟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随着封建庄园制度逐步解体,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出现,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 15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亚欧传统商路的枢纽,土耳其的横征暴敛加之长期的战争使正常的商业秩序被破坏,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猛涨。
——王斯德《世界通史》
师:传统商路出现什么问题? 欧洲商业出现什么情况?
生: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路,导致商品加价,价格奇贵,西欧人急需开辟海上新航路。
材料一:文艺复兴、城市兴起以及工商业的发展给整个欧洲带来了而新鲜的空气。人们的欲望被人文主义思潮解放出来,对财富的追求再次点燃了“不老的东方梦”。
——邵政达:《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1498年,当达·迦马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一位当地人问葡萄牙人到底想得到什么,达·迦马答到:“基督徒和香料”。
—约翰·马凯等《世界诸国史》
师:阅读史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生: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传播基督教和获取香料
师:为什么当时当时西欧国家对香料如此着迷?阅读史料。
材料:几个世纪以来,亚洲一直是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来源地……例如丝、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和优质钢……尤其是香料……当时比今天显得更为重要。配药,保存肉类,例如制造香肠,都需要使用这些香料。
——A·帕尔默等著《近现代世界史》上册
师: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当时还具备了哪些开辟新航路的条件。
生:造船技术的不断提高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老师总结:
1.造船技术的不断提高
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3.地理知识日益丰富
4.王室的积极支持
5.西欧人长期航行积累的经验
材料:15世纪初,葡萄牙迎来了雄心万丈的国王若昂一世,他是第一位将海上扩张确立为国家政策的国王。15世纪末西班牙终于完成了统一。15世纪晚期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王国,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国内很早就积累了丰富的远洋能力,加上两国有利的地理位置,都在大西洋沿岸。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师:新航路为什么首先开始于西班牙和葡萄牙?
生:地理环境为航海提供了便利;专制制度;物质力量雄厚;扩大贸易和增加财源的需要。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史料、教材理解、图片赏析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增强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过渡: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已经具备,那么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参照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找出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航行时间、支持者、航行路线和成果。
生:
[设计意图] 阅读教材填写表格,提升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可用信息的提取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师:除了新航路的开辟,全球还有哪些航路的开辟?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将人物与事迹相连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菲律宾纪念麦哲伦双面碑,正面写着“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而背面写着“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那么你是如何看待新航路的开辟的?
生:积极进取、勇敢坚毅的航海家,世界市场的开拓者!
生:万恶不赦、自私贪婪的殖民者!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新航路的开辟有哪些影响?
生:1.对世界来说:它打破了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一个大变革的时代。
2.对欧洲来说:引起“商业革命”和 “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对亚非拉来说: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和落后,开始冲击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并逐渐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师:西方开辟新航路的同时代,中国也发生了伟大的航海壮举,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那两者有什么异同吗?请同学以前后四人为以小组进行讨论。听见同学们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请第一组的代表回答问题。
生:
师:历史和事实证明,中国即使实力强大,也不搞侵凌弱小,而是秉着和平发展的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千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从繁华的长安出发,路过河西走廊的绿洲,穿过新疆的戈壁沙漠,到达西域诸国,开启了中西方的商旅、文化、经济交流之路,将众多的中国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1500年前后,西方航海家们前赴后继,敢于深入无边无际的大海,敢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敢于面对海上的风浪,最终开辟了全球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现代的我们仍然继承了来自古人的探索、拼搏、开放精神。现在,我们国家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作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决策,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沿线,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交汇融合,多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一条共建共享之路。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和平、合作、共享、共赢的世界,才是最好的世界,才是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请同学朗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
生: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
[设计意图]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的比较不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进一步引导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请同学们课后用七大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引导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以七大史观为作业,加深同学们对于新航路影响的理解,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板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和条件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世界其他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同时代中西航海对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完整并且与教学目标对应,以图片,史料创设历史问题情景,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阅读史料能力和历史兴趣,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成果。本节课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教材料准备充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时间,知识点衔接连贯,教学重难点突出。讨论问题设置过于简单,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程侧重于讲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原因,没有进一步突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生容易对新航路的过程印象不深,课程语言应精练,富有逻辑。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