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课件(共35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课件(共35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课标与考向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考情预测
1、属性的含义、分类;
2、★概念的含义、属性、表达(概念与词语的关系)、基本特征(各自含义、关系)?
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不相容(又称为……)
4、★明确内涵、外延的方法是什么?
5、▲定义的含义、构成、下定义的方法、要求?
★下定义的逻辑规则和违反逻辑规则会犯的错误
6、★划分的含义、构成、要求?★▲划分的逻辑规则和违反逻辑规则会犯的错误
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1)从命题内容上看,概念的外延关系、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方法以及遵循的逻辑规则是考查的重点
(2)从考査形式上看,主要考查选择题
(3)命题常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考查逻辑思维的外延关系、定义和划分遵循的逻辑规则。
必要条件
形式逻辑
概念
判断
推理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培养科学思维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思维导图
◇本单元探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
◇本单元在全书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第四课概念被形象地喻作逻辑思维的细胞,概念是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
一、属性
1.含义: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例:“草莓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草莓”的性质。
“草莓属于水果”,这里“属于”表示的是“草莓”与“水果”的关系。
2.分类: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属性
本质属性
非本质属性
某事物具有,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例如:“人都有逃生的本能”,“逃生”属于非本质属性。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人的定义)
4.1 概念的概述
含义
★表达 (语词)
★ 基本特征 内涵
外延
【注】两者的关系
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一词多义【大夫、郎中;红领巾、白头翁】)
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
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揭示事物本质性的特征】
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满足这些本质性特征的所有的对象——集合】
(补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变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符合这个质的规定的越少);反之亦然。
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P24相关链接】
二、概念
概念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
商品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如商场待售的手机、电脑、饮料、服装、书籍等
学校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素质教育的机构 如大学、高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培训学校等
语言 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 如汉语、英语、俄语、韩语等
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
思维的内容(反映对象)
思维的形式(作出的反映)
语词
体现为
表达
物质载体(标识这一反映的符号)
疑难解析:属性、概念与词语的关系
探究活动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
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
【评析】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白马”的内涵大于“马”的内涵,因为“白马”既要具有“马”的一切属性,还要具有“白”颜色这个属性。因此从概念的内涵来看,“白马”不是“马”。
②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马”的外延可以涵盖“黄马”“黑马”“白马”等所有的马,而“白马”仅反映白色的马。因此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白马”是“马”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从外延角度看,“白马”当然是“马”。
外延关系 类别 图示 简例
相容 关系 全同关系(外延完全相同) A:北京
B:中国首都
属种/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 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 B:动物
A:马
交叉关系 (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相同) A:中学生
B:球迷
不相容 关系 (全异关系) 一般全异关系:两个概念在范围上无相同部分 例:A:中国 B:北京 矛盾关系:全异关系且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外延之和=属概念外延) A:有效合同
B:无效合同
反对关系:全异关系且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外延之和<属概念外延。 A:高档
B:低档
3.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4.1 概念的概述
概念正确是进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假设A、B为两个概念的外延,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示表示如下。下列选项描述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
①A“抗疫志愿者”和B“最美逆行者”
②A“中国”和B“山东省”
③A“白马”和B“马”
④A“模范党员”和B“优秀干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对点训练1
在某大型理发店内。所有的理发师都是北方人,所有女员工都是南方人,所有的已婚者都是女员工。所以,所有的已婚者都不是理发师。下面的推理哪一个是假的?
A.该店内有一位出生于北方的未婚的男理发师
B.该店内有一位不是理发师的未婚女员工
C.该店内有一位出生于南方的女理发师
D.该店内有一位出生于南方的已婚女员工
C
北方人
南方人
理发师

已婚
对点训练2
下列选项中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能用以下图示表达的是
C
A.诗人 诗歌 诗集 B.绘画 音乐 艺术
C.教师 党员 女性 D.工人 农民 技工
诗人
诗歌
诗集
绘画
音乐
艺术
技工
农民
工人
对点训练3
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以下说法符合逻辑规则的有( )
①法人分为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
②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③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人文精神、孝老爱亲等
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作为创新思维方法具有反对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法人分为营利法人、公立学校等非营利法人、政府等特别法人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创新思维方法有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等等
对点训练4
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关于绘画的定义,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绘画和艺术是种属关系
②绘画的概念内涵丰富,所以其外延很宽泛
③揭示了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本质属性
④绘画和艺术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反对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对点训练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中国式现代化(A)”与“现代化(B)”之间外延关系的是( )
A. B. C. D.
C
对点训练6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人们经常用图来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见下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甲,可以用来描述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②图乙中,如果S是股份有限公司,那么P就应该是合伙企业
③图丙中,Q是法律体系,S是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P是地方人大制定的法规
④图丁中,Q是唯物主义,S、P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对点训练7
探究与分享
一只松鼠趴在树枝上,两个猎人围绕它转了一圈。他们走动时,松鼠也跟着他们转。
这时,一个猎人说:“我们已经围绕松鼠转了一圈,因为我们已经围绕松鼠画了一条封闭曲线。”
另一个猎人却说:“我们没有围绕松鼠转一圈,因为我们始终只看到松鼠的正面,没有看到它的背面。”两人争得不可开交。
思考: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在哪里?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1)两个猎人发生争执的焦点是“围绕松鼠转一圈”,他们对“围绕松鼠转一圈”的内涵的理解不同。
(2)要解开两个猎人思想上的困惑,化解分歧,必须统一他们对“围绕松鼠转一圈”的理解。这就要明确“围绕松鼠转一圈”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内涵的方法:下定义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①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 ②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 ③★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属概念。 ①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②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
③方法:依据一定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
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母项
子项
子项
4.2 明确概念的方法
①属概念: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
②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③“种差”+“属概念”= 定义项;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定义
角度 逻辑方法 逻辑规则 违反规则的逻辑错误
★★★明确概念 明确概念的 内涵 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
明确概念的 外延 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④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的关系。
①“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
②“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
③“否定定义”
④“比喻定义”
①“划分不全”
或“多出子项”
②“划分标准不一”
③“越级划分”
4.2 明确概念的方法
④“子项相容”
辨识与判断
判断下列定义的逻辑错误:
(1)宪法是国家的法律。
(2)商品是商店出售的物品。
(3)罪犯就是犯罪的人。
(4)和平是战争的中断,战争是和平的中断。
(5)高中生不是社会青年。
(6)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定义过宽,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
定义过窄
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否定定义,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
比喻定义,定义含混
判断下列划分的逻辑错误:
(1)国家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2)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
(3)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
(4)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5)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
(6)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划分不全
划分标准不一
多出子项
越级划分
越级划分
划分标准不一
辨识与判断
①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通过定义,来明确概念的内涵;通过划分,来明确概念的外延。
②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
③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特别提醒】 概念是变化发展的:
探究分享
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去农村支援麦收。在安排任务时,他说:“男同学割麦子,女同学把割下来的麦子捆起来,体力强的同学把麦捆运到场院去,体力弱的同学在地里捡麦穗。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排。”学生们听后,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
思考:(1)学生们为何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排?
(2)老师的分类错在哪里?怎样说才能让学生明白
⑴该老师对本班同学用不同的标准划分,导致同学们无所适从。如图所示,这样的划分是相容的,但安排的任务是不同的。这就使得一些同学不知道自已该站在哪一排了。
(2)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正确的划分应该是在同一次划分中只使用一个标准。可以进行二次划分,先按性别分成两排,然后按体力再分别对这两排进行划分。
体力弱
体力强
女同学
男同学
女同学
男同学
体力强
体力弱
体力强
体力弱
区分划分(属种关系)与分解(整体与部分)
划分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成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如: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母项与子项属种关系)
分解是把一个整体事物分成各个组成部分,分解前与分解后不是属种关系。
如:把人体分解为头、躯干、手、脚等,分解后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头、手、脚不是人体,不是种属关系,也就不是划分,而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又如: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不能说春是一年,夏是一年,所以不是属种关系,而是分解关系,即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拓展深化
划分是把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种概念,分解是把整体分为部分。划分和分解可用一种逻辑方法来检验、区分。划分和分解有相同的结构:A分为A1,A2,…,An。如果“Ai是A”(i=1,2,…,n),这一断定成立,则说明表达的是划分,否则不是。
易混易错
1.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2.概念由语词构成,所以语词可以表达概念。
3.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
解析: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解析:概念和语词有着密切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也可以表达同一概念。但有些语词,如单纯的感叹词和孤立的助词等,是不能表达概念的。
解析: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易混易错
4.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5.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内涵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6.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解析: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解析: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解析:不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易混易错
7.明确概念的内涵需要运用划分的方法
8.定义项如果直接或者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就会犯“定义过宽”或者“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9.“选票分为赞同票和反对票“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解析:明确概念的内涵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
解析:定义项如果直接或者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就会犯“同语反复”或者“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解析:选票还有放弃投票,“选票分为赞同票和反对票“这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2022·辽宁·高考16] 随着“神舟十三”搭载物的出舱,太空种子重新成为关注焦点。太空种子是指通过精选作物种子,经由航天器搭载到太空,在空间特殊环境下经过航天诱变使种子发生基因突变,然后再到地面进行优选培育出来的种子。由此推出一定为真的是
①有的太空种子不是经过航天诱变培育出来的
②所有太空种子都是经过航天诱变培育出来的
③有的经过航天诱变培育出来的种子是太空种子
④所有经过航天诱变培育出来的种子都是太空种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根据太空育种的两个条件看出,所有太空种子都是经过航天诱变培育出来的,①错误。
航天诱变是太空种子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不行,有不一定行,所有经过航天诱变培育出来的种子都是太空种子是不一定为真,④排除。
对点训练8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与“商品是劳动产品”,“儿童是较幼小的未成年人”与“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通过对以上两组例子进行对比,对我们下定义时的启示是( )
①定义不能用比喻,应当准确揭示被定义项的本质属性
②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应该揭示被定义项是什么 
③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定义项与被定义项外延要全同 
④定义项不能包含被定义项,避免“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A
对点训练9
数字经济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这个概念的被定义项,是概念的种差
②数字经济分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新零售”,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③数字经济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 通信之间为种属关系
④数字经济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那么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反对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对点训练10
逻辑思维过程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的,澄清概念、准确判断、严密推理是逻辑思维的题中之意。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中的子女分为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划分方法不正确
②“毕然和佟义都是爱国者”属于对称关系判断
③“毕然认识佟义”属于非对称关系判断
④“有的党员不是模范”推出“有的模范不是党员”的结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对点训练1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梦溪笔谈》中有一则故事:王元泽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献。客问元泽:“何者是獐?何者是鹿?”元泽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结合材料,运用概念的有关知识,回答:
(1)分析故事中王元泽的回答的妙处所在。
(2)根据第(1)问的答案,画出对应的图示,并另外写出一个例子。
能力提升
(1)这则故事中,“笼子中的动物”是属概念,“獐”和“鹿”则是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而且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不重合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因而具有矛盾关系。王元泽正是运用了这全异关系中的矛盾关系,才做出了如此绝妙的回答。
(2)①图示:设S、P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C为S、P共同的属概念,其矛盾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②例子:正确的判断与不正确的判断;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解析: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1.明确内涵的方法?什么是定义?定义的构成?下定义的方法?
2.下一个正确的定义的要求?(重点是逻辑规则)
3.明确外延的方法?什么是划分?划分的构成?
4.划分的要求是什么?(重点是逻辑规则)
4.1
概念的概述
4.2
明确概念的方法
1.什么是概念?概念的属性?
2. 概念与词语有什么关系?
3.概念的基本特征?
4.概念的内涵含义?概念的外延含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5.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有哪些?
7.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几种?每种的含义?(图表示?)
8.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分为哪2类?
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含义?(图表示?)
必背内容
1.属性: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2.概念含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客观性和主观性。
3.概念的特征:①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②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4.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全同关系、种属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和不相容关系(特殊情况:矛盾关系和反对干系)。
5.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①定义的构成结构:被定义项、定义联项、定义项。
②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属概念。
必背内容
③下定义应遵守的逻辑规则:
第一,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第二,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第三、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第四、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6.要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
①含义: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②划分的逻辑规则:
第一,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会犯“划分不全” 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第二,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
第三,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会犯“越级划分”的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