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材料作文专练-------二元思辨之自己与他人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柳诒征指出:“老子之书,专说对待之理。”通常情况下,人们偏执于这种对待关系的一面,可《老子》总是提醒世人重视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对待,即对立统一之意)关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论语》有如下论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即只要自己想立,便也帮助人能立;自己想达,便也帮助人能达。(钱穆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每个人都很在意他人如何对待自己,但更应理性思考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人。在待人方面,以上三位先哲的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材料综合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为议论文;(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法国哲学家萨特在他的剧本《禁闭》中,借男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他人即地狱”这一观点,他曾言,如果与他人的关系被扭曲、被破坏,那么他人就只能是地狱。为什么呢?因为就我们的自我认识而言,他人实际上在我们内心中是最重要的。不管我对自己说些什么,里面总加入了他人的评价,不管对自己感觉如何,里面也加入了他人的评价。而作者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坚守自我与满足他人期待是成长过程中绕不开的话题,对此你怎么看?在即将进入大学之际,请给你的同学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论语·雍也》中说:“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说,自己想立身,也让他人立身;自己想事业通达,也让他人事业通达。告诉我们具备了能力,就要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孟子·离娄章句上》中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意思是说,凡是做事情没有成功,都应该反省自己。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例文:立己立人 携手致远《老子》曾提醒我们既“自知”,又“知人”,不可忽略他人,不可只知一面。先师孔子曾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成就自己,也成全他人。在先贤智慧的引领下,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做到与他人和谐相处,共赴前方繁花似锦。观如今,有“吹灭别人的灯”的人,有“阻挡别人的路”的人,他们嗤笑着理想主义者的天真,蔑视着群体主义者的奋斗。孰不知,“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君不闻曾子曾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没有人都不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只有人人做到观己观人,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能发展。敞开怀抱,接纳关注身边的人,将他人的忧乐放在心间,天地便开阔起来。放弃优厚的国外待遇,学成归国,献身于我国的核武器研究的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将无数人的安危放在心间,为国防建设白首无悔。一生热衷于水稻事业,不慕名利的袁隆平院士,将无数人的温饱放在心间,只为祖国和全世界人民能吃一口饱饭。毛主席少怀壮志,携百侣指点江山,击水中流,将无数人的幸福放在心间,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他们关注的不只是自己,将万家的忧乐放心间,成就自己,更成就了社会的进步。携手并肩,互相成就身边的人,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未来便明丽起来。墨子曾说:“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可见,只有拥有包容的胸怀,才能海纳百川,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美美与共,君子和而不同。项羽刚愎自用,不能容人,更不能成人之美,最终自刎于乌江。蔺相如宽容待人,与廉颇成为刎颈之交,终成千古佳话。张桂梅校长心怀一团火,为了照亮大山女孩的大学路,成为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人,与他人共成长,同他人共成就。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亦如此,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帮助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到携手共建美好家园,我们以邻为友,与邻为善,一起迎来光风霁月、海阔天空。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只有共同发展、开放合作,急世界之所急,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吾侪新时代青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立己达己,也立人达人,砥砺修身,共身边人赴未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引用柳诒征的评价《老子》一书内容的一句话“专说对待之理”,对待,即对立统一,但是,人们只关注到对立统一关系的一个方面,老子却提醒人们注意到对立统一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即通常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即对待事物,或者对待人,不能只关注到某一个方面,而应全面关注。材料第二段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借用钱穆先生对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自己若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也要能够帮助别人成就一番事业;自己如果想要通达,也要能够帮助他人通达。结合段首“关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提示,即在处理和他人的关系中,要能够推己及人、以己度人、将心比心、心怀他人。综合材料第三段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限定,可知本次作文应重在处理和他人的关系时,要考虑全面,关注全面,关注他人成功,亦关心他人失败,站在不同角度为他人考量,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温暖;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忠恕之心对待他人,待人处事要宽宏大量,能宽恕待人;要能够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他人,达到携手前进、互利共赢、和谐共生的境界。写作时,先结合两则材料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论证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结构,如于他人,要以已之心,度人之心,感同身受付真心;于他人,要薄责大度,心怀忠恕,一片坦诚显宽心;于他人,要合作共赢,互相成就,共同提高显诚心。也可以从人与人之间关系,写到团队与团队之间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论证方式可以采用举例论证,但更推荐正反对比论证,在对比中突出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立意:1.他人忧乐放心间。2.携手双赢,共赴美好未来。3.新时代“己”“人”一体,互相成就。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试题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启发我们理性思考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第一则,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第二则,意思是没有怜悯同情他人痛苦的心,不能算是人。这说明,我们应该关怀、同情他人,体谅、帮助他人的困苦。只有这样对待他人,也许将来有一天当我们同样身处困境的时候,他人也能回报以关怀与同情。第三则,意思是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爱,国与国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不互相争夺,没有盗贼,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爱,这样天下就太平了。这里强调的是以关爱之心对待他人,而不能互相仇视,同时更是上升到国家层面讲述相亲相爱的道理。理解了三则材料的意思后,更应该注意材料中“更应理性思考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人”,也就是说审题要扣准“在待人方面”,三则材料都可提炼出待人之道。孔子的话强调要尊重体谅他人,换位思考;孟子的话强调对他人要有恻隐之心,即同情、怜悯之心,墨子的话强调要爱他人。从程度上看,待人的要求是依次提升的。写作时,学生应至少要综合两则材料立意,确定中心论点。也可将三则材料中的观点设为分论点,用更高一层的中心论点统摄,先阐述在待人角度如何把握正确原则,然后说明如何处理好广义的人际关系以创造大同社会。比如,可以先从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角度论述,说明只有当我们自己做到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才能真正尊重他人;然后在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从如何对待广义上的他人角度,说明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到对所有人充满爱心,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在行文中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如以仁爱之心,促和谐之景,以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立意:1.相爱相善,世界大同。2.换位思考,相互爱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才能做到“兼相爱”。3.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要求我们结合王尔德和孟子的名言,谈谈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的体验和思考。这是一道关于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的题目,需要我们以高中生的身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这两句话进行理解和阐述。首先,可以从王尔德的名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出发,谈谈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如注重身体健康、培养兴趣爱好、保持乐观心态等,这些都属于爱自己的表现。同时,我们还可以谈谈爱自己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如只有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实现个人价值等。接着,可以结合孟子的名言“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谈谈自己对于爱他人的认识。我们可以讲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怎样关心和尊重他人的,如学会倾听、关心弱势群体、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选择等。同时,我们还可以谈谈爱他人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去践行这一原则。最后,可以将这两句话结合起来,谈谈自己在爱自己和爱他人之间的平衡。我们可以讲述在关心自己的同时,如何去关爱他人,以及在关爱他人的过程中,如何保持自我,实现个人成长。这样,我们既能够展现出一个高中生的思考深度,又能体现出对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的认识。总之,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对王尔德和孟子的名言进行理解和阐述,以展示自己在爱自己和爱他人方面的体验和思考。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爱,让人生完美,让世界浪漫。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爱自己是对自己生命的信任与尊重。二、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延续与拓展。三、爱是一种能力,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爱他人需要学会表达。最后总结,爱自己、完善自己,能让我们拥有完美的人生,但这只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别人才能拥有一整个浪漫的世界。立意:1.让“爱自己”与“爱别人”统一。2.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发展。3.爱他人就是爱自己。4.例文:忠于自我,兼听则明亲爱的×××:你好!成长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困惑:到底是该坚守自我,还是该满足他人期待?对此,我想和你谈谈我的看法。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个人的人生之路中,“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是我们始终应坚守的精神;但正所谓当局者迷,当个人的主观认知出现偏差时,我们也需要借助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适时听取他人的评价,帮助自己进步。(开门见山,由名言引出中心论点)“认识你自己”,据说是希腊德尔菲神庙上刻的三句箴言之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的哲学宣言。认清自己,才能找到人生的道路。孔子也曾言“吾日三省吾身”,通过不断的经历和反思,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才能确定自己想要追寻的方向。陶渊明正是在见识过钩心斗角的官场之后,才更加确定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于是毅然决定辞官归乡,踏松菊之径,赏白云飞鸟,逐自在清欢,实现了心灵的自由。“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坚定自我,才能不断前行。嵇康深知自己对纷繁战乱和黑暗政治的厌倦,宁愿退隐山林与青松翠竹做伴,也不肯与司马氏集团为伍,他挥笔写就绝交书信,从容奏起广陵绝响,这是卓然独立的风流名士,更是高洁傲岸的自由灵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在认清自我、坚定自我的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建议,更好地帮助自己成长。萨特在剧作《禁闭》中,借主角加尔森之口道出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本质——“他人即地狱”。作为人类群体的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个人与他者构筑的社会之中,总会面对别人的评价。在这样的关系中,每个人既是主动的评审者,也是被别人目光约束的被审判者。他人的期待如旭日朝阳,能够催人进步,使人呈现出更加完美的姿态;他人的目光亦如一道道利剑,使人感到压力,促使人不断进步。正如唐太宗治国,常有群臣进谏,唐太宗深知自己并非全能,因此他能够以人为镜,虚心纳谏,明辨得失,最终成就“贞观之治”。(运用举例论证,强调善于倾听他人建议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他人的批评建议,我们也应理智对待,若只是一味盲从,则会丧失自我,无法明辨是非。只有让独立思想与外在评价产生碰撞,才能达到内在与外界的统一,才能唤醒真正的自我。(辩证看待坚守自我与外在评价,再次强调论点)我们即将开启新的成长之路,希望我的看法对你有所帮助。此致敬礼!你的朋友:××××年×月×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介绍了萨特和伍绮诗的不同观点。萨特认为对于认识自己来说,他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总是活在他人的目光与期待之中,总会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伍绮诗则提倡追求自我,抛却他人的目光,遵循自己的心愿,做真正的自己。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作文可以从从坚守自我与满足他人期待的辩证关系入手写作。比如首先可以分析忠于自我这一观点,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是世界闻名的投资家,但他的儿子彼得并未像大众所期待的那样,继承父亲的衣钵成为一位投资人,他最终成为一位音乐人,在自己热爱的音乐领域探索,在其不断努力之下,他终于成为音乐界的“沃伦 巴菲特”。巴菲特的儿子就是做好自己,活出了自我。接着从听取他人意见,满足他人期待等角度入手,比如毕加索从前很喜欢写诗,有一天,他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去参加诗歌评论家斯泰因夫人的聚会。他本以为能得到夸奖,可没想到被斯泰因夫人泼了一盆冷水,说他根本不适合写诗。后来,他听取了斯泰因夫人的批评,决定转变职业,最后成为著名的画家。最后辩证分析二者关系,如适度听取他人意见并不妨碍坚守自我;满足他人期待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对自我的坚守后,二者可以很好地结合;或者论证什么时候应该坚守自我,什么时候应该考虑他人的期待,二者并非绝对对立,思考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另外,行文时要注意书信格式,尤其是称呼、问候语、结束语和落款等的位置。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观点:人既要活出自我,也要满足他人的期待。文章主体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部分主要写人要活出自我,可以列举活出自我的例子,比如巴菲特的儿子;第二部分主要写人要满足他人的期待,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同时也不能过于固执,应该适当听取别人的意见。第三部分论述如何将二者协调起来,帮助自己成长。文章结尾可以照应开篇,重申观点。立意:1.认清自己,做好自己。2.善则听之,恶则弃之。3.他人期待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5.例文:自省为成长,助人长精神这是一个联系空前紧密的时代,“自我”作为关系网中的一个存在,怎样与他者相处才能相得益彰,决定我们生活的色彩和人生的温度。时时检省自我,不断地完善自己,让自己不断地强大,然后把双手递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手中,我们会品尝到更多的人生意趣。身为独立的生命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该如何安身立命,该怎样让自己生活的快乐、人生变得有价值,这是每个人都正在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前路漫漫,充满太多的未知。既然无法预知,个人的成长就不可能按照既定的路径前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唯有不断地反思总结,在行走的过程中才会少走弯路,更不会“误入歧途”,才会少留遗憾。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为时时反躬自省,所以才能少犯错误,才能让自己由“弱小”变得“强大”。有了强大的能力,我们是孤傲自赏,还是向人施与援手,决定了人生的境界和高度。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简单的八个字道出了普世性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亦或是国家,当我们有能力“助人”时,不应该吝啬自己的双手。这个世界如果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不但人世间少了烟火气,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沦为冰窟。当然,要用自己的温暖给别人带去希望,首先需要自己有足够的能量。而这种能量的储备不是以“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和狭隘经营,应该以放眼天下、温暖他人的博大胸襟处置。“立己”与“立人”、“达己”与“达人”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关联的,恰似鲲鹏的双翼,只有和谐共振,才能“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如果双眼只盯住自己,漠视自己以外的世界,兴许“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自娱自乐可以让自己沉醉,但是,“井底之蛙”的世界很难让人生变得多姿多彩。新时代的青年,要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当有心怀天下的胸襟,并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记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你的双手递到别人的手中,也会享受到别人温暖给你带来的快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从情境材料的属性和组成看,它是由两句儒家经典名言组成的。就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而言,第一段引用《论语》中的话,然后对其意义进行现代意义的解释。从包含的内容看,它指出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在进行自我修养时,不应该只盯住自己,还应兼顾他人——自己具备了能力,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第二段引用《孟子》中的话,此语则是从自我的角度说明,如果做事情没有达成目标,当应该时时自省,从自我的角度寻找原因,而不应该找借口推卸责任。把两部分内容综合在一起,它们更多强调的是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唯有戒除自私之心以开放的视野和胸襟加强自我品行的修炼,不断地完善自己,跳出狭隘的“小我”,才能以自己的温暖去温暖更多人。基于此,根据材料提供的话题可以思考的角度有:我们该如何加强自我修炼,以完善自己;我们该以什么样的目的加强个人修养的提升;如何处理发展自我与帮助别人的关系。厘清情境材料的内容和关系,再看根据材料提出的情境任务,一句话不仅指出了写作时应处理的关系——“结合材料”,也提出了写作的角度和内容——“你的感悟与思考”。“材料”与“任务”明确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写作时可以从两则材料蕴含的语义中提炼核心内容,作为文章构思立意的中心;然后从理论角度加以分析,自我的成长与发展不是独立封闭性的,只有与他人建立必然的关联,才能行稳致远;继之宕开一笔换一个视角分析,为了增强说服力,可以从反面加以论证,如果只盯住自己而屏蔽他人,很难有很好地发展。同时,要让自己发展得更好,还应该“时时检省自己”;最后联系现实,重申观点并适度引申,绾结全文。立意:1.心怀他人,快乐自己。2.时时检省方可行稳致远。3.跳出狭隘的自我,才能海阔天空。4.他人为伴不孤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