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学》说课文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学》说课文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资源简介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教学》说课文稿
说课人:乃皮沙·艾克拜尔
学校:克州阿克陶县皮拉勒乡第一中学
一、使用教材
本次实验选自于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的内容。
二、实验器材
杠杆、铁架台 、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
三、实验创新要求及改进要点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该实验有以下不足:
学生缺乏平衡状态的认识本次实验原型标注为“分组实验”,学生虽然在物理实验室做过,但是最简单的水平位置平衡形式得出结论的。学生对于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也属于平衡状态的认识不够深。不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原实验只能证明杠杆水平位置平衡的条件,因此对付不了实验题的题型。
针对以上不足,我对“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做出了以下改进:
为了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设计了两个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斜着拉到横着拉的过程拉力的变化,另一个支点不在杠杆中心时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这些实验加深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认识。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思路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前播放视频、玩“扳手腕”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得出F1L1=F2L2。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斜着拉到横着拉的过程拉力的变化,另一个支点不在杠杆中心时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最后学生理解了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的原因。
五、实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通过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教学内容
基于课标要求确立实验目标,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立实验重难点。实验重点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难点是支点不在杠杆中点时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本次实验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实验法、交流合作法、讨论法。
实验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实验过程这样设计了。
1.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前播放跷跷板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放松的引入新课内容,并提出跷跷板会不会保持水平平衡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初步说出力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影响跷跷板水平平衡。
2.推进新课
为了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学生活动一:扳手腕,学生亲自体验,进一步投入思考力的大小和距离怎样影响比赛结果。接下来带领学生做实验探究的知识准备。学生已经学衡状态以及平衡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就是杠杆的平衡状态,展示的图片都属于平衡状态,上面的就是水平平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引导学生思考杠杆静止时左右两端的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此时杠杆两端受到的这两个力大小并不相等,仍然处于平衡状态,这是为什么呢?有些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力离支点的距离也不相同,那么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呢?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一起回顾天平的调节。问1:为什么实验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
问2:如何调节杠杆水平平衡?
问3:为什么选择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
问4:本次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
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杠杆水平平衡和杠杆中点作为支点的原因。老师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与力的大小和力臂的大小有关。接着以提问方式做课堂练习。
3、拓展实验过程:
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想拓展学生的思维,准备以下的两个实验。
拓展一:若A点处挂一个弹簧测力计,B点的不变。弹簧测力计从C处到D处的过程中其示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学生通过动手很容易得出示数变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原因,力臂变大。
拓展二:老师让学生深入思考,若支点不在杠杆的终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引导学生改变支点的位置,继续做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自身重力带来影响。也就是说,平衡条件不成立。
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实验探究过程,拓展了视野。
说课过程中我重视了物理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的课程性质。组织学生多次实验活动,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带动亲自动手,引导归纳实验结论。
八、实验效果评价
我认为本此实验有不少成功之处和值得吸取之处,为了今后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现对实验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通过调动学生动手实验、注重观察生活发现物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物理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探究实验十分活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复习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体现了《新课标》的物理理念。
本次实验的不足之处有: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扩展性实验理解不到位,还有实验过程中用平衡螺母调节杠杆,这说明学生还没注重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今后的课堂多多观察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按分层关注强化。通过今天的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很好地达成实验教学的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