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 (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杠杆平衡条件说课 (共18张PPT)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12.1杠杆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从范围上看从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实验目标
实验重难点
教法和学法
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目录
课标要求
课程理念
课程内容
探究类实验
教材分析
杠杆平衡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实验是在认识杠杆的基础上,力的平衡等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拓展,也是以后学好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的重要基石。
主导教材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力学的相关知识,还有对杠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生活体验,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认识并不充分,还有科学探究方面缺乏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待提高实验数据的分析、论证、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重难点
实验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杠杆 平衡条件。通过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重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难点 探究支点不在杠杆中点时的平衡条件
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实验法、讨论学习法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引入卡通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特点。
情景导入:
玩跷跷板会不会保持水平平衡?
视频0
教学设计
活动一:扳手腕
设计意图:重视生活体验拉到课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视频1
教学设计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思考
问1:为什么实验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
问2:如何调节杠杆水平平衡?
问3:为什么选择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
问4:本次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到新知识上的能力。
教学设计
活动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关注对学生交流合作、收集证据、能力的培养。
视频2
F1L1=F2L2
教学设计
活动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时同时向杠杆两端增加(减少)相同个数的钩码杠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增大
力臂大
下沉
2.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向远离(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一个小格杠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远离
下沉
钩码多
教学设计
活动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实验前,将杠杆置于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
2.杠杆平衡后,在杠杆上A点处挂了三个钩码,在B点处挂 个钩码,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反复做三组实验记录表格。
3.根据表格里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得出如下结论。
判断正误

水平
力臂
4
F1/F2=L2/L1
教学设计
活动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拓展一)
思考在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两个钩码,现将弹簧测力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原因是测力计的拉力臂 。
变小
变大
LD
LC
教学设计
活动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拓展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后组织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评估,找到改进的实验方法。
视频3
活动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拓展二)
教学设计
思考新的探究问题: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通过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测出的数据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杠杆自重的影响
问1:为什么实验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
问2:如何调节杠杆水平平衡?
问3:为什么选择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
问4:本次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
条件:若杠杆重力忽略不计(轻质杠杆)才能成立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注重凸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亲身经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生活—物理—社会的设计思路,让物理观念扎根学生的脑海;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