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物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十一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复习课件(共27张PPT)(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物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十一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斜面及机械效率复习课件(共27张PPT)(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二节 滑轮 斜面及机械效率
夯实基础过教材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考点梳理
知识精讲练
考点1 滑轮
考点2 机械效率
考点 1
滑轮
1.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忽略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图示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定义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
实质 等臂杠杆 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动力F
和物重
G的关系 F1=①_____ F2=② _____ F3=③ _____
特点 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省力但④ _____改变力的方向 既可以⑤ _____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G
不能
省力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拉力移动
距离s与
阻力移动
距离h的
关系 s=⑥_____ s=⑦ _____ s=⑧ _____
h
2h
3h




滑轮组中n值的确定
(1)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的判断:n可以通过“隔离法”确定,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有几段绳子通过动滑轮(或有几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n就等于几。如图所示:
(2)滑轮组及其绕线方式未知(忽略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①利用物重G与动力F来确定,即 。
②利用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重物移动的距离h来确定,即 ,无论哪种方法,取值时应按“进一法”的原则取整数.




2.其他简单机械
轮轴:⑨______力,⑩ ______距离。如轻轻转动门把手,就可以把门锁打开。
斜面: ______力, _______距离.高度相同,斜面越长越省力.如盘山公路。
11
12




考点 2
机械效率
1.功的分类
(1)有用功:物体被提升时必须要做的功,用①______表示。
(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并非我们需要又不得不做的功,用W额表示。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用W总表示,W总=② ____________ 。
W有
W有+W额
2.机械效率
(1)定义:③______跟④ ______的比值,用符号⑤ ______表示。
(2)公式:⑥ ______________
3.特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⑦ ______ 1。
4.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a.增大物重;b.减小动滑轮重力;c.减小摩擦。
有用功
总功
η
小于
难点、易错点突破
突破




类型一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计算
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难点、易错点)
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
图示:竖直提升重物 图示:水平拉重物




G为物重,F为拉力,s绳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n为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段数
若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
机械效率:
(1)
(2)若不计绳重及摩擦 若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为s物,f为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
机械效率:
例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400 N的物体,人对绳的拉力为250 N,不计绳重及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如果人的体重为550 N,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过程中(绳始终未断裂),使用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为______N。
例1题图
1 000
80%
例2 如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5 s内水平匀速运动了1 m,物体A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50 N,拉力F为40 N。下列物理量计算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0.2 m/s
B.拉力F做功为40 J
C.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D.拉力F的功率是10 W
例2题图
C
类型二 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有用功:W有=Gh(物体重力为G,h为重物上升的高度)
总功:W总=Fs(s为斜面长度,F为拉力)
机械效率:




例3 将一个重为4.5 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如图所示),斜面长1.2 m,高0.4 m,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0.3 N(物体大小可忽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斜面向上的拉力0.3 N
B. 有用功0.36 J,机械效率20%
C. 有用功1.8 J,机械效率20%
D. 总功2.16 J,机械效率约为83.3%
例3题图
D
实验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3.弹簧测力计匀速竖直拉动的目的(保证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突破



4.读数时弹簧测力计保持匀速运动的目的(减小摩擦引起的误差)
5.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
6.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物体的重力(增加或减小钩码的个数,机械效率增大或减小)、动滑轮的个数、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



7.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吊重物重力大小的关系(控制滑轮组的绕线方式相同,改变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
②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大小的关系(控制滑轮组所吊钩码的数量相同,改变动滑轮的数量或换重力不同的动滑轮)



8.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及物体提升的速度无关。
9.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①用同一滑轮组,吊起数量不同的钩码,数量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②钩码的数量相同,用重力或数量不同的动滑轮将钩码吊起,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10.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例 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匀速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__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
摩擦力
不正确
(4)通过比较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通过比较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3
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
次数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
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
率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80%
0.4
(7)进一步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提升物重的增加,滑轮组的额外功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变大
物体越重,每段绳子上承担的物重越大,所以绳
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也会越大
(8)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 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偏高
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