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物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十一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复习课件(共27张PPT)(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物理夯实基础过教材第十一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复习课件(共27张PPT)(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节 杠杆
夯实基础过教材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知识框图
考点梳理
知识精讲练
考点
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如图所示。
2.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固定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①________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O到② 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
注: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
阻碍
动力F1作用线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③____________,也可以写为④____________。
4.杠杆的类型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示意

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力的
关系 F1⑤____F2 F1⑥ ____ F2 F1⑦ ____ F2
力臂
关系 l1⑧ ____ l2 l1⑨ ____ l2 l1⑩ ____ l2
特点 省力, ______ ______,省距离 不省力,也
不省距离
11
12


=


=
费距离
费力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应用
举例 撬棒、动滑轮、羊角锤、花枝剪刀、指甲刀等 船桨、理发的剪刀、钓鱼竿、筷子、镊子、坩埚钳等 天平、定滑轮、
跷跷板等
难点、易错点突破
突破 1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1.判断力的方向和大小变化
(1)判断力的方向:根据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判断力的方向。
(2)判断动力的大小变化: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找出题中的不变量(一般为阻力和其中一个力臂),根据F1l1=F2l2,通过另一个力臂的变化情况,确定动力的大小变化情况。




2.计算力的大小
(1)计算动(阻)力:根据平衡条件F1l1=F2l2,将已知力与力臂代入计算即可;
(2)计算最小力:找出最大动力臂并确定大小,将阻力、阻力臂、最大动力臂代入F1l1=F2l2即可得出最小力的大小。




例1 如图所示杠杆,O是支点,中间挂一重物G,如果在杠杆的另一端M处加一个力F使杠杆平衡,且要求所加的力要最小,则这个力( )
A. 应沿MQ方向
B. 应沿MP方向
C. 应沿MN方向
D. 可沿任意方向
例1题图
A
例2 如图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的示意图,使用时它相当于一个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若旅行箱内装满物体且质量分布均匀,其总重为210 N,轻质拉杆拉出的长度是箱体长度的二分之一,要使旅行箱和拉杆构成的杠杆水平平衡,则竖直向上的拉力F为______N。
例2题图
70
省力
突破 2
杠杆作图
类型一 力臂作图




注: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可以用实线双箭头来表示,也可以用虚线大括号来表示。




例3 如图是使用钓鱼竿的示意图,O为支点,F1是手对竿的作用力,F2是鱼线对竿的作用力,请在图中画出F1、F2的力臂。
例3题图
l1
l2
类型二 最小力作图
1.选择杠杆上距支点最远端作为动力作用点;
2.连接动力作用点与支点;
3.过动力作用点作其与支点连线的垂线;
4.根据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确定动力的方向。




例4 如图,轻质杠杆OA可绕O点在竖直面内旋转,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
例4题图
F
G
实验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平衡的调节(左高左调,右高右调;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
2.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①使杠杆重心落在支点上,排除杠杆的自重对杠杆的平衡产生影响;②方便读出杠杆的力臂)
实验突破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4.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好处(能直接测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
5.杠杆水平平衡后,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若拉力力臂变小,则示数变大,若拉力力臂变大,则示数变小)



6.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7.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动力或阻力(利用公式F1l1=F2l2,找出已知力及力臂,求解未知力)
8.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移动钩码后杠杆的倾斜方向.



9.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与力臂的关系(只有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才与力臂相等)
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例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例题图
(1)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____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则杠杆的____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力臂


6
(3)如图丙所示,在A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4 N,则在A点应挂______个钩码。
2
(4)实验时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除了便于实验时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______对杠杆平衡产生影响;
图(5)实验中,小明发现用
如图所示的悬挂钩码的方式,
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平衡,
但老师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
用这种方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设问(5)题
自重
力和力臂数目过多,不利于计算
(6)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小明根据这一次试验数据,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做法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组的小刚在实验中改变钩码数量与位置,获取多组测量数据,填入记录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L1=F2L2,据此,实验测量数据记录表中,




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第三次实验中的空格应填_______。在实验中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寻找普遍规律”或“避免实验数据错误”)
实验测量数据记录表:




实验
次序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1 2.0 5.0 1.0 10.0
2 2.0 10.0 2.0 10.0
3 2.0 15.0 3.0 …
… … … … …
10.0
寻找普遍规律
(8)如图乙所示,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左侧挂上钩码,在右侧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操作过程中,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量程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测力计拉力的位置向右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