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期末题型复习-酸碱盐图像题型一:pH变化类1.向稀硫酸中逐渐加入物质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物质X应是( )A.铁 B.氢氧化钠 C.水 D.碳酸钙2.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剧毒的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H2S).又知相同条件下H2S的酸性小于H2SO3,现在室温下向饱和H2SO3溶液通入过量H2S气体,反应方程式为:2H2S+H2SO3═3S↓+3H2O,则溶液的pH随通入H2S体积的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A. B. C. D.3. 向一定量 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其pH与所加水的质 量m的关系图征确的是( )A. B. C. D.4.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 )x yA KOH 稀HClB 稀H2SO4 BaCl2溶液(少量)C Ca(OH)2 CO2(适量)D Ca(OH)2 KNO3溶液(少量)A.A B.B C.C D.D5.向稀盐酸中加入某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该物质可能是( )A.H2O B.AgNO3固体 C.浓盐酸 D.KOH固体题型二:中和反应类1.小陈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并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实验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点a所示溶液中含两种阴离子C.实验过程中溶液共呈现三种颜色 D.若将点b所示溶液与碳酸钠混合不会产生气泡2.利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进行探究,获得pH一质量图像和温度—质量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溶液为稀盐酸B.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C.加入30gX溶液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D.从A点到B点温度下降,说明该反应吸热3.某校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两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1题图) (2题图) (3题图)4.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5.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如图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电导率曲线,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导率减小可能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小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6.向盛有20克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烧杯中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题型三:优先反应类1.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2.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B.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生成C.从a点到c点,溶液中NaCl的质量逐渐增大D.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3.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对应溶液中只有1种溶质B.b~c段发生2个反应C.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3.7%D.m=37.85(2题图) (3题图)4.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的相互关系,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分数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忽略CuCl2溶液的弱酸性即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丁 B.乙、丙、丁 C.甲 D.甲、丙5.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B.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C.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D.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6.为测定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金进行了如下探究:取该溶液50g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锥形瓶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1的值无法确定B.理论上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求解C.加入m1g稀盐酸后,才开始产生气泡D.该方法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可能偏小(5题图) (6题图)7.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加的氢氧化钡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向a点溶液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B.b点有两种沉淀C.c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D.d点时烧杯中只有四种物质8. 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pH<7B.bc段(不含b、c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 + 2NaOH ═ Cu(OH)2↓ + 2NaClC.c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的数目没有改变(7题图) (8题图)题型四:其他类1.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甲 乙A HCI溶液 NaOH溶液B HCI溶液 大理石C BaCI2溶液 Na2CO3溶液D CusO4溶液 铁粉A.A B.B C.C D.D2.取少量实验室制取CO2后的废液,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现另取一定质量的废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B.烧杯中固体的质量C.溶液的pH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3.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点时H2SO4反应完,且温度高于a点B.整个反应过程,溶液中SO42-逐渐减少C.当压强为115千帕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D.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结束,不再放热(2题图) (3题图)4.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此过程中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5.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6.向盛有一定量铜和CaCO3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点时,剩余固体是铜和CaCO3B.M、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均只有CaCl2C.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a-b)gD.P点时,溶液中溶质有两种7.用一小块未打磨过的铝片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待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底部出现了灰色沉淀。为了初步判断灰色沉淀的成分,往上述试管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沉淀溶解并有气泡生成。下列推理正确的有( )①0~t1阶段,铝的氧化物与稀盐酸反应②t1~t2阶段,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③t3~t4阶段,稀盐酸过量生成气体量减少④实验结束后试管底部出现的灰色沉淀是铝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题图) (7题图)8.取一定质量的锌粒于某敞口容器中,再逐渐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 )A. B. C. D.1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Na2CO3、Na2SO4、NaCl、Ba(NO3)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联盟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甲图所示;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白色固体中一定有 ;(3)为进一步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接下来应 。11.在化学实验中,有时药品的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某同学使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广口瓶内气球的体积变化与滴加药品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 A 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不考虑由于滴入液体的体积及反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对集气瓶内气压的影响)。据图回答:(1)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 。(2)BC段气球体积不变的原因是 。12.现向氯化钡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 X 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X 溶液质量的关系图像有如下 3 种可能:请回答:(1)若 X 为 Na2SO4,加入混合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 X 为 Na2CO3,则对应的图像应为 (填标号)。答案解析部分题型一:1. B2. B3. C4. C5. B题型二:1. B2. C3. D4. D5. A6. B题型三:1. C2. D3. D4. C5. D6. A7. C8. C题型四:1. B2. B3. D4. A5. D6. C7. B8. D9.(1)沉淀部分溶解,产生气泡(2)Na2CO3、Na2SO4、Ba(NO3)2(3)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 HNO3(或取实验Ⅲ中的溶液),再加入硝酸银溶液10.(1)盐酸(2)氢氧化钠与滴入广口瓶内的盐酸反应11.(1)BaCl2+ Na2SO4=BaSO4↓+2NaCl(2)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