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小题3分,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答题卡上)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包括( )个学习主题。
A.6
B.7
C.9
D.10
2.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注重( ),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A.观察与探究
B.观察与实验
C.探究与实验
D.探究与实践
3.开展学业评价要高度关注生物学科的特点,将评价重点放在( )活动上。
A.学生的学习
B.教师的教学
C.学习的方式
D.素养的形成
4.生命观念对认识生命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科学自然观和世界观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基础,以下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生命观念的是( )。
A.结构与功能观
B.物质与能量观
C.进化与适应观
D.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5.探究实践活动包括以下环节,其中顺序正确的是( )
①制订方案;②发现问题或提出任务;③实施方案;④获得证据或形成初步产品;⑤得出结论或物化成果;⑥分析证据或改进设计;⑦进行表达、交流或展示。
A.①②③④⑥⑤⑦
B.②①③④⑥⑤⑦
C.④②①③⑥⑤⑦
D.①②③⑤④⑥⑦
6.培育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
A.培养生命观念
B.发展科学思维
C.勇于探究实践
D.培育态度责任
7.( )关系到知识和能力的正确运用,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A.生命观念
B.科学思维
C.探究实践
D.态度责任
8.(A)对认识生命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科学自然观和世界观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基础。
A.生命观念
B.科学思维
C.探究实践
D.态度责任
9.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教学,在课时安排方面,“生物学与社会 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约占总课时数( )
A.5%
B.8%
C.10%
D.12%
10.( )对学生学完相应主题的内容后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提出具体要求;
A.教学提示
B.内容要求
C.教学要求
D.学业要求
1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聚焦大概念,生物学新课标中大概念有( )个
A.6
B.7
C.8
D.9
12.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呈现出了概念体系,生物学新课标中次位概念有( )个
A.70
B.77
C.80
D.88
13.“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这一概念,属于课程内容的中( )学习主题。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14.题目命制应按照( )基本流程进行。
①明确考查意图④选取情境素材②设定问题任务和③确定评分标准的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15.评价实施通过多种评价,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不包括以下哪种评价?( )
A.课堂评价
B.作业评价
C.期末评价
D.综合评价
16.教学应重视概念的主动建构,为运用概念奠定基础。概念的主动建构不包括( )
A.以学生认识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为基础,为概念形成 提供支撑
B.组织引导学生围绕事实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开展抽象和概括活动,建立并正确表述生物学概念
C.注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特别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日常概念、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
D.引导学生注意资料来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17.附录教学与评价案例中“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该活动目标直接指向( )这一核心素养。
A.生命观念
B.科学思维
C.探究实践
D.态度责任
18.附录教学与评价案例中“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能够体现出来的育人价值是(D)
①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细胞,建立生命观念,学会分析、比较等科学思维方法;②通过操作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绘制生物图等过程,学会科学实验方法和相关操作技能;③通过体验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对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有所感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9.附录教学与评价案例中属于跨学科实践学习活动的是( )
A.观察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B.尿液的形成过程
C.自制实验装置,观察香烟中的焦油对草履虫纤毛的影响
D.核心素养的评价案例
20.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 )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
C.生物体的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1.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生物多样性”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 )
A.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
B.“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C.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D.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2.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生物与环境”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 )
A.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B.我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C.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3.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植物的生活”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 )
A.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B.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
C.种子包括种皮和胚等结构
D.叶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茎和叶
24.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人体生理与健康”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 )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C.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D.生物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产生后代
25.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遗传与进化”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 )
A.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某些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对社会、经济和 科技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D.杂交育种、转基因等技术促进了农业发展
26.属于“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是( )
①模型制作;②植物栽培;③动物饲养;④发酵食品制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27.“正确、规范地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28.“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某种器官不同组织的特点,基于事实进行科学推理,深入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这一教学建议适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29.“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0.“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这一学习活动建议适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1.“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2.“探究植被类型与环境湿度或温度之间的关系。”这一学习活动建议适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3.“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适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4.“从物质循环与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5.“海尔蒙特的柳树苗实验,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实验,英格豪斯的植物净化空气实验,萨克斯的叶片遮光实验”这些情景素材可以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6.“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分析由于机体特定结构受损可能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或异常行为表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人体生理与健康
C.遗传与进化
D.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37.“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这一学习活动建议适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人体生理与健康
C.遗传与进化
D.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38.“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 )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人体生理与健康
C.遗传与进化
D.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39.不属于“遗传与进化”这一学习主题情景素材建议的是( )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近亲结婚的条款
C.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防疫材料
D.种子蕨、恐龙、孔子鸟、北京猿人等的化石图片或影像资料
40.在“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这一学习主题中,属于模型制作这一类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是( )
A.设计并制作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生态瓶
B.制作水族箱,饲养热带鱼
C.设计简单装置,制作酸奶
D.制作泡菜,探究影响泡菜亚硝酸盐浓度的因素
4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概念属于“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学习主题的( )。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42.属于“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学习主题的次位概念是( )
A.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
B.“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C.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 毒、细菌和真菌
D.我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43.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属于“生物与环境”这一学习主题的( )。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44.属于“生物与环境”这一学习主题的重要概念是( )
A.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B.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45.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这一概念属于“植物的生活”这一学习主题的( )。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46.属于“植物的生活”这一学习主题的重要概念是( )
A.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 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
B.植物通过吸收、运输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获取养分, 进行物质运输,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C.种子萌发需要完整、有活力的胚,需要充足的空气、适 宜的温度、适量的水等环境条件
D.植物根部吸收生活所需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 输,供植物利用,其中大部分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47.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一概念属于“人体的生理与健康”这一学习主题中的( )。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48.属于“人体的生理与健康”这一学习主题的大概念是( )
A.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
B.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D.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够影响人体健康
49.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这一概念属于“遗传与进化”这一学习主题中的( )。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50.属于“遗传与进化”这一学习主题的重要概念的是( )
A.生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繁殖后代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C.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
D.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以引起生物变异
5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这一概念属于“遗传与进化”这一学习主题中的( )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52.在“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这一学习主题中,不属于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这一类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是( )
A.探究影响打插植物成活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B.探究植物无土栽培条件的控制
C.饲养家蚕,收集我国养蚕的历史资料
D.设计并制作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生态瓶
53.在新课标中,评价实施包括多种评价办法,包括课堂评价、单元评价等等。关于单元评价应以( )单位进行。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54.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坚持以( )为主,注重对选题价值、方案设计、动手操 作、反思改进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依据项目报告和物化成果综合评价项目完成质量。
A.表现性评价
B.发展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55.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 和 的一门科学。( )
A.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B.生命科学和自然规律
C.生物现象和自然规律
D.生命科学和生命活动规律
56.( )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A.动物 B.人 C.绿色植物 D.微生物
5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58.【跨学科试题】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和矫正办法分别是( )
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59.生活中很多食品是利用发酵生产出来的,下列未使用发酵技术的( )。
A.酸奶
B.豆浆
C.腐乳
D.葡萄酒
60.某版本教材的一个技能训练栏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以及柱形图,讨论小麦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等相关生物学问题,关于该技能训练在教学中作用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可以发展学生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
B.可以发展学生用图表解释数据的能力
C.可以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合作学习的能力
D.可以发展学生获取,选择和解释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4分,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答题卡上)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 )。
A.生命观念
B.科学思维
C.探究实践
D.态度责任
2.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包括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以及( )。
A.学习主题为框架
B.内容聚焦大概念
C.教学过程重实践
D.学业评价促发展
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目标要求有( )。
A.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
B.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
C.初步具有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
D.初步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生物学课程以学习主题为框架,每个学习主题都包括( )。
A.内容要求
B.学业要求
C.教学建议
D.教学提示
5.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其研究对象是具有( )的生物界。
A.高度复杂性
B.多样性
C.统一性
D.差异性
6.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综合考虑( )三个方面,系统构建课程结构。
A.课程改革需要
B.社会需求
C.学生发展的需要
D.生物学发展
7.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内容中,每个学习主题都包括内容要求,内容要求部分以( )形式呈现相应的概念体系,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8.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内容中,教学提示部分包括( ),这些内容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性。
A.教学策略建议
B.情境素材建议
C.学习策略建议
D.学习活动建议
9.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 ),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A.正确人生观
B.正确价值观
C.必备品格
D.关键能力
10.态度责任是指在( )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责任担当。
A.科学态度
B.理性思维
C.健康意识
D.社会责任
11.探究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和跨学科实践。( )
A.科学探究
B.科学实践
C.学科实验
D.跨学科实践
12.与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关的生活现象,包括( )
A.糖拌西红柿渗出汁液
B.煮苋菜时汤汁变红
C.观察人体和植物体的基本组织
D.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中的 微小生物
1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内容中重要概念“细胞能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包括哪些次位概念?( )
A.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
B.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
C.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14.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应重视以下几点( )
A.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
B.指导学生主动获取证据,作出判断
C.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完成和交流
D.在开展实验探究和调查活动时,应注意安全教育
15.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A.对学生开展必要的培训
B.明确项目每一环节的评价标准
C.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
D.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完成和交流
16.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标中教学评价的评价原则包括( )。
A.以评促学
B.以评促教
C.多元多样
D.实践评价
17.义务教育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由( )组成。
A.纸笔测试
B.学校评价
C.实验操作性考试
D.跨学科实践活动测评
18.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包括( )
A.构建教材基本架构
B.精心设计教材栏目
C.统一教材体例
D.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19.下列关于学业质量的描述属于“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问题情境”的是( )
A.识别人体结构,描述其发生的变化
B.鉴别与疾病治疗、营养健康有关的传言或伪科学
C.人体生理指标的智能监测产品,分析相应技术中所涉及的生物学原理
D.认识到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缓解生态压力、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0.制订教学目标应体现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化,体现核心素养的( )等特点。
A.统一性
B.综合性
C.发展性
D.实践性
三、判断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在答题卡上打"√"或"×")
1.生物学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
2.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从定量到定性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 )
3.学习生物学课程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学会学习,提升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健康生活、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4.生物学课程以概念体系为单位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
5.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
6.生命观念是指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具有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理性包容的心理倾向( )
7.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包括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附录等内容。( )
8.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
9.评价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实施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过程和质量的有效监控,为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同时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依据。( )
10.生物学课程资源种类多种多样,凡是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 )
11.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构成的有机整体。( )
12.跨学科实践活动可与其他学习主题内容的教学有机结合,不能独立安排,否则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
13.社区中存在着很多生物学课程资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社 区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 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良种站、养殖场,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 )
14.学校教学设备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 )
15.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 )
16.反映学科本质的大概念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具体性,可以解释较大范围的生物学现象。(×)
17.植物细胞具有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
18.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 )
19.课程实施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教材编 写、教学、评价考试等活动。( )
20.生物学课程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选择恰当的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小题3分,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答题卡上)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包括(B)个学习主题。
A.6
B.7
C.9
D.10
2.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注重(D),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展现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及探究过程,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
A.观察与探究
B.观察与实验
C.探究与实验
D.探究与实践
3.开展学业评价要高度关注生物学科的特点,将评价重点放在(A)活动上。
A.学生的学习
B.教师的教学
C.学习的方式
D.素养的形成
4.生命观念对认识生命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科学自然观和世界观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基础,以下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生命观念的是(D)。
A.结构与功能观
B.物质与能量观
C.进化与适应观
D.运动与相互作用观
5.探究实践活动包括以下环节,其中顺序正确的是(B)
①制订方案;②发现问题或提出任务;③实施方案;④获得证据或形成初步产品;⑤得出结论或物化成果;⑥分析证据或改进设计;⑦进行表达、交流或展示。
A.①②③④⑥⑤⑦
B.②①③④⑥⑤⑦
C.④②①③⑥⑤⑦
D.①②③⑤④⑥⑦
6.培育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B)
A.培养生命观念
B.发展科学思维
C.勇于探究实践
D.培育态度责任
7.(D)关系到知识和能力的正确运用,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
A.生命观念
B.科学思维
C.探究实践
D.态度责任
8.(A)对认识生命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科学自然观和世界观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基础。
A.生命观念
B.科学思维
C.探究实践
D.态度责任
9.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教学,在课时安排方面,“生物学与社会 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约占总课时数(C)
A.5%
B.8%
C.10%
D.12%
10.(D)对学生学完相应主题的内容后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表现提出具体要求;
A.教学提示
B.内容要求
C.教学要求
D.学业要求
1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聚焦大概念,生物学新课标中大概念有(D)个
A.6
B.7
C.8
D.9
12.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呈现出了概念体系,生物学新课标中次位概念有(D)个
A.70
B.77
C.80
D.88
13.“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这一概念,属于课程内容的中(A)学习主题。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的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14.题目命制应按照(C)基本流程进行。
①明确考查意图④选取情境素材②设定问题任务和③确定评分标准的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15.评价实施通过多种评价,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不包括以下哪种评价?(D)
A.课堂评价
B.作业评价
C.期末评价
D.综合评价
16.教学应重视概念的主动建构,为运用概念奠定基础。概念的主动建构不包括(D)
A.以学生认识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为基础,为概念形成 提供支撑
B.组织引导学生围绕事实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开展抽象和概括活动,建立并正确表述生物学概念
C.注意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前概念,特别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日常概念、那些与科学概念相抵触的错误概念
D.引导学生注意资料来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17.附录教学与评价案例中“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该活动目标直接指向(C)这一核心素养。
A.生命观念
B.科学思维
C.探究实践
D.态度责任
18.附录教学与评价案例中“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能够体现出来的育人价值是(D)
①从感性到理性去认识细胞,建立生命观念,学会分析、比较等科学思维方法;②通过操作显微镜、制作临时装片、绘制生物图等过程,学会科学实验方法和相关操作技能;③通过体验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对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有所感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9.附录教学与评价案例中属于跨学科实践学习活动的是(C)
A.观察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B.尿液的形成过程
C.自制实验装置,观察香烟中的焦油对草履虫纤毛的影响
D.核心素养的评价案例
20.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B)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病毒无细胞结构,需要在活细胞内完成增殖
C.生物体的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1.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生物多样性”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D)
A.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
B.“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C.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D.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2.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生物与环境”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B)
A.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B.我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C.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3.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植物的生活”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A)
A.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B.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
C.种子包括种皮和胚等结构
D.叶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茎和叶
24.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人体生理与健康”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D)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C.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青少年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D.生物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产生后代
25.下列叙述的有关概念不属于“遗传与进化”这一学习主题内容要求的是(C)
A.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某些传染病,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会对社会、经济和 科技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D.杂交育种、转基因等技术促进了农业发展
26.属于“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是(A)
①模型制作;②植物栽培;③动物饲养;④发酵食品制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27.“正确、规范地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A)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28.“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某种器官不同组织的特点,基于事实进行科学推理,深入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这一教学建议适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A)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29.“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B)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0.“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这一学习活动建议适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B)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1.“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C)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2.“探究植被类型与环境湿度或温度之间的关系。”这一学习活动建议适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C)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3.“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校园绿化方案,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适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C)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4.“从物质循环与能量变化的角度,阐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D)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5.“海尔蒙特的柳树苗实验,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实验,英格豪斯的植物净化空气实验,萨克斯的叶片遮光实验”这些情景素材可以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D)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生物多样性
C.生物与环境
D.植物的生活
36.“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分析由于机体特定结构受损可能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或异常行为表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B)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人体生理与健康
C.遗传与进化
D.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37.“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这一学习活动建议适用于哪一学习主题的教学。(B)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人体生理与健康
C.遗传与进化
D.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38.“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这一学业要求属于哪一个学习主题。(C)
A.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B.人体生理与健康
C.遗传与进化
D.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
39.不属于“遗传与进化”这一学习主题情景素材建议的是(C)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近亲结婚的条款
C.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防疫材料
D.种子蕨、恐龙、孔子鸟、北京猿人等的化石图片或影像资料
40.在“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这一学习主题中,属于模型制作这一类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是(A)
A.设计并制作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生态瓶
B.制作水族箱,饲养热带鱼
C.设计简单装置,制作酸奶
D.制作泡菜,探究影响泡菜亚硝酸盐浓度的因素
4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概念属于“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学习主题的(A)。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42.属于“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学习主题的次位概念是(B)
A.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需要以生物的特征为依据
B.“种”是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
C.微生物一般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主要包括病 毒、细菌和真菌
D.我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43.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一概念属于“生物与环境”这一学习主题的(A)。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44.属于“生物与环境”这一学习主题的重要概念是(D)
A.生态因素能够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能够适应和影响环境
B.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45.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这一概念属于“植物的生活”这一学习主题的(A)。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46.属于“植物的生活”这一学习主题的重要概念是(B)
A.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 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
B.植物通过吸收、运输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获取养分, 进行物质运输,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C.种子萌发需要完整、有活力的胚,需要充足的空气、适 宜的温度、适量的水等环境条件
D.植物根部吸收生活所需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 输,供植物利用,其中大部分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47.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一概念属于“人体的生理与健康”这一学习主题中的(C)。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48.属于“人体的生理与健康”这一学习主题的大概念是(C)
A.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
B.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D.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够影响人体健康
49.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这一概念属于“遗传与进化”这一学习主题中的(A)。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50.属于“遗传与进化”这一学习主题的重要概念的是(C)
A.生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繁殖后代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C.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
D.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以引起生物变异
5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明确了内容聚焦大概念,学习主题中呈现的是概念体系,“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经过自然选择长期进化的结果”这一概念属于“遗传与进化”这一学习主题中的(C)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52.在“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这一学习主题中,不属于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这一类跨学科实践活动的是(D)
A.探究影响打插植物成活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B.探究植物无土栽培条件的控制
C.饲养家蚕,收集我国养蚕的历史资料
D.设计并制作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生态瓶
53.在新课标中,评价实施包括多种评价办法,包括课堂评价、单元评价等等。关于单元评价应以(A)单位进行。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54.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坚持以(C)为主,注重对选题价值、方案设计、动手操 作、反思改进等方面进行评价,注重依据项目报告和物化成果综合评价项目完成质量。
A.表现性评价
B.发展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55.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 和 的一门科学。(A)
A.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B.生命科学和自然规律
C.生物现象和自然规律
D.生命科学和生命活动规律
56.(C)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A.动物 B.人 C.绿色植物 D.微生物
5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58.【跨学科试题】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和矫正办法分别是(B)
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59.生活中很多食品是利用发酵生产出来的,下列未使用发酵技术的(B)。
A.酸奶
B.豆浆
C.腐乳
D.葡萄酒
60.某版本教材的一个技能训练栏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以及柱形图,讨论小麦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等相关生物学问题,关于该技能训练在教学中作用的叙述,最合理的是(B)。
A.可以发展学生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
B.可以发展学生用图表解释数据的能力
C.可以发展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合作学习的能力
D.可以发展学生获取,选择和解释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4分,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在答题卡上)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ABCD)。
A.生命观念
B.科学思维
C.探究实践
D.态度责任
2.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理念包括核心素养为宗旨、课程设计重衔接以及(ABCD)。
A.学习主题为框架
B.内容聚焦大概念
C.教学过程重实践
D.学业评价促发展
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目标要求有(ABCD)。
A.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
B.初步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
C.初步具有科学探究和跨学科实践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
D.初步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生物学课程以学习主题为框架,每个学习主题都包括(ABD)。
A.内容要求
B.学业要求
C.教学建议
D.教学提示
5.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其研究对象是具有(ABC)的生物界。
A.高度复杂性
B.多样性
C.统一性
D.差异性
6.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综合考虑(BCD)三个方面,系统构建课程结构。
A.课程改革需要
B.社会需求
C.学生发展的需要
D.生物学发展
7.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内容中,每个学习主题都包括内容要求,内容要求部分以(ACD)形式呈现相应的概念体系,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A.大概念
B.核心概念
C.重要概念
D.次位概念
8.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内容中,教学提示部分包括(ABD),这些内容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性。
A.教学策略建议
B.情境素材建议
C.学习策略建议
D.学习活动建议
9.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BCD),是生物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A.正确人生观
B.正确价值观
C.必备品格
D.关键能力
10.态度责任是指在(ACD)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责任担当。
A.科学态度
B.理性思维
C.健康意识
D.社会责任
11.探究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和跨学科实践。(AD)
A.科学探究
B.科学实践
C.学科实验
D.跨学科实践
12.与细胞结构和功能有关的生活现象,包括(AB)
A.糖拌西红柿渗出汁液
B.煮苋菜时汤汁变红
C.观察人体和植物体的基本组织
D.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中的 微小生物
1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内容中重要概念“细胞能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包括哪些次位概念?(ABC)
A.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
B.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
C.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
14.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应重视以下几点(ABCD)
A.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
B.指导学生主动获取证据,作出判断
C.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完成和交流
D.在开展实验探究和调查活动时,应注意安全教育
15.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BC)
A.对学生开展必要的培训
B.明确项目每一环节的评价标准
C.加强过程指导和管理
D.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完成和交流
16.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标中教学评价的评价原则包括(ABC)。
A.以评促学
B.以评促教
C.多元多样
D.实践评价
17.义务教育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由(ACD)组成。
A.纸笔测试
B.学校评价
C.实验操作性考试
D.跨学科实践活动测评
18.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包括(ABC)
A.构建教材基本架构
B.精心设计教材栏目
C.统一教材体例
D.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19.下列关于学业质量的描述属于“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问题情境”的是(AB)
A.识别人体结构,描述其发生的变化
B.鉴别与疾病治疗、营养健康有关的传言或伪科学
C.人体生理指标的智能监测产品,分析相应技术中所涉及的生物学原理
D.认识到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缓解生态压力、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0.制订教学目标应体现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化,体现核心素养的(BCD)等特点。
A.统一性
B.综合性
C.发展性
D.实践性
三、判断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在答题卡上打"√"或"×")
1.生物学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2.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从定量到定性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
3.学习生物学课程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学会学习,提升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健康生活、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生物学课程以概念体系为单位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5.生物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6.生命观念是指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具有严谨求实、勇于质疑、理性包容的心理倾向(×)
7.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包括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附录等内容。(√)
8.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9.评价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实施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过程和质量的有效监控,为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同时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依据。(√)
10.生物学课程资源种类多种多样,凡是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
11.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构成的有机整体。(×)
12.跨学科实践活动可与其他学习主题内容的教学有机结合,不能独立安排,否则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13.社区中存在着很多生物学课程资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社 区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 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良种站、养殖场,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
14.学校教学设备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
15.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
16.反映学科本质的大概念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具体性,可以解释较大范围的生物学现象。(×)
17.植物细胞具有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18.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和能量循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
19.课程实施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的教材编 写、教学、评价考试等活动。(√)
20.生物学课程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选择恰当的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