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对数第三课时---对数性质的应用”说课稿内蒙包头萨一中 陈明小 我说课的课题是“对数第三课时---对数性质的应用”,这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数学第一册(上)第二章第三节“对数与对数函数”中的一节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向各位评委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㈠ 说教材对数运算是指数运算的延伸和拓展。从知识结构看,它是学习对数函数、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基础;从应用来看,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和“抓联系,促迁移”的原则进行编写。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对数,然后沿着对数的概念、对数的性质、对数的运算、对数函数的思维格式展现知识点。新课标对利用对数性质进行化简求值的难度有所下降,故本节选用的题例本着巩固三基为准。针对上述分析,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⑴ 教学目标① 知识型目标:对数恒等式及对数的运算性质② 能力型目标:熟练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通过讨论、探索领悟对数式化简求值的技巧;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德育型目标:通过构建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问题,从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⑵ 教学重点、难点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是教学重点;对数式的化简求值技巧是教学难点。㈡ 说教法和学法⑴ 教学方法为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在教学中以讨论、探索为核心构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出有适度有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反思,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⑵ 学法指导① 让学生通过公式的正用、反用,体会解题方法,形成通性通法。② 使学生通过交流、探索、说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㈢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环节,具体如下:把握基础知识,突出转化思想试题 1.两个常用的对数恒等式:若a>0且a≠1,N>0,则 ⑴ = ⑵ =试题 2.对数的运算性质: 若a>0且a≠1,N>0,M>0, 则 ⑴ ⑵ ⑶ 通过直接提问,相互补充,完善规范知识的准确性;设计意图:再现基础知识,体会相互转化。共同探索,发现规律试题 3 试一试 求值 ⑴;⑵ ;⑶通过学生交流探索,让学生潜移默化的体会公式的正用和逆用,及其由繁到简等基本化简技巧。教师行为:将模糊的知识明朗化;通过学生的反思,认识“分与合”的相互转化,便于掌握本节的重点,突破难点。巩固规律,形成共识试题 4 练一练 求值 引导学生在解决有关对数的化解求值时,应灵活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尝试一题多解。教师行为:渗透转化思想,使公式能应用自如。设计意图:增强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巩固练习,强化应用试题 5 巩固练习 求值 这样设计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以便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分两组练习,然后交流、互评,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引导学生对14和18分解质因数,然后正用公式将各个对数式分开;同时又发现各对数式同底,故又可逆用公式将各个对数式合成一个。归纳小结,巩固新知归纳小结是巩固新知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这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谈学习收获的方式对所学进行归纳,重点放在对数性质的应用上。布置作业,提高升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的布置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设置必做题的目的是巩固本节课应知应会的内容,面向全体;设置选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能力、发展智力,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必做题是教材P88的第4题,选做题是教材P95第5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